【文化評析】考古成果及時轉化 殷墟新館提供範本
【文化評析】
作者:張曉瑋(故宮博物院考古部副研究館員)
近年來,基於(yu) 大遺址考古發現與(yu) 研究成果的考古專(zhuan) 題類博物館漸次湧現,成為(wei) 將考古成果及時博物館轉化、考古成果及時為(wei) 公眾(zhong) 所共享、考古成果大眾(zhong) 化傳(chuan) 播的重要手段。2月26日,以殷墟大遺址考古發現為(wei) 展陳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在河南安陽對公眾(zhong) 開放。殷墟大遺址也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ge) 有文獻可考,為(wei) 考古發掘和甲骨文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作為(wei) 首個(ge) 全景式展現商文明的國家重大專(zhuan) 題博物館,殷墟博物館以全新的設計展陳帶給觀眾(zhong) 更為(wei) 深刻的參觀體(ti) 驗,為(wei) 中國考古專(zhuan) 題博物館提供新的範本。
殷墟博物館聚焦“偉(wei) 大的商文明”,呈現全新展陳維度與(yu) 敘事視角。展覽立足新發現新成果,以考古揭示的商文明構成多元維度,以實物背後的人物故事為(wei) 敘事邏輯,實現物與(yu) 人的雙向互動。“長從(cong) 何來”“子何人哉——殷墟花園莊東(dong) 地甲骨特展”,透物見人見事見精神,體(ti) 現了新館以人為(wei) 本的展陳視角,在傳(chuan) 遞曆史信息、厚植曆史滋養(yang) 的同時,給公眾(zhong) 以曆史情境的體(ti) 驗,從(cong) 而喚醒曆史自覺意識、增強文化自信。“探索商文明”則是對近百年來數代考古人不懈求索商文明精神的致敬,是以有溫度的敘事喚起公眾(zhong) 對考古人的共情,是博物館以人的視角和人的參與(yu) 實現展覽的社會(hui) 化效應的新示範。
新館展陳以考古人紮實的田野發掘和學術研究為(wei) 基礎,同時離不開對遺址曆史內(nei) 涵的深刻把握,離不開對遺址價(jia) 值的有效提煉。近百年的考古工作,取得一次又一次的新發現。考古寫(xie) 史,信而有征。殷墟考古發現與(yu) 研究成為(wei) 建設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考古事業(ye) 的極富成效的實踐。展陳將考古學、曆史學、古文字學等最新成果全麵梳理,集中呈現了中國學界對於(yu) 商文明研究的係統認識,同時,站在人類文明發展史的角度闡發商文明的重要地位,是提升中國學術話語權與(yu) 影響力的直接反映。公眾(zhong) 在全方位領略商文明的偉(wei) 大成就的同時,感受到中國學術界利用中國材料講好中國故事,提高中國表達國際傳(chuan) 播力的積極探索和努力,從(cong) 而提升自身的曆史自覺與(yu) 文化自信。
如何讓觀眾(zhong) 近距離地感受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文明,感受中國考古的無限魅力?新館的建成開放及時為(wei) 殷墟考古和研究成果提供了全新的平台,打通了殷商考古出土文物從(cong) 發掘現場到考古研究機構再到博物館的時空路徑。一方麵是殷墟考古成果的有力呈現,有助於(yu) 博物館深化對考古成果的認識、解讀、闡釋和傳(chuan) 播;另一方麵也拓展了遺址公共服務空間,為(wei) 實現殷墟大遺址和世界文化遺產(chan) 高質量保護及發展提供堅實基礎。殷墟博物館致力於(yu) 打造一個(ge) 集保護、收藏、展示、研究、宣傳(chuan) 多功能為(wei) 一體(ti) 的商文明博物館,並以殷墟為(wei) 起點和基石溯源商文明脈絡,以故事趣味、沉浸體(ti) 驗結合人工智能、多媒體(ti) 等技術,賦予文物、文獻、甲骨記載等多元化表達方式,使商文明在觀眾(zhong) 麵前可讀、可見、可觸,實現讓考古成果博物館轉化,讓博物館裏的“文物活起來”,並真正走近大眾(zhong) 。
將考古成果及時向公眾(zhong) 傳(chuan) 播與(yu) 分享,是考古工作者的責任與(yu) 義(yi) 務,也是考古工作的應有之義(yi) 。進一步提升全社會(hui) 全民族的曆史文化滋養(yang) 離不開考古工作,考古成果如何及時有效傳(chuan) 播,及時對公眾(zhong) 分享與(yu) 互動,是近年來中國考古與(yu) 博物館界努力探索的重要方向。考古成果的博物館轉化是文化遺產(chan) 保護成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途徑。殷墟博物館的建成和開放將成為(wei) 一個(ge) 良好的契機,以此為(wei) 出發點,持續推動科學發掘、文物保護與(yu) 學術研究,推廣優(you) 質文創產(chan) 品,開發公眾(zhong) 考古實踐活動,搭建精細化服務平台,開創中外文明交流新機遇。
殷墟博物館作為(wei) 安陽新地標,為(wei) 提升當地其對考古與(yu) 曆史的認知,拉近其與(yu) 文化遺產(chan) 的距離,使其由衷地產(chan) 生自豪感和榮譽感,以及對文化遺產(chan) 的發現、保護等均具有積極意義(yi) 。該館也將與(yu) 同處殷墟世界文化遺產(chan) 地宮殿宗廟遺址、王陵遺址、考古文旅小鎮等形成集群效應,對現有安陽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展陳提供極大補充,形成展示和傳(chuan) 播地域文明和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匯聚地。以塑造殷墟文化品牌為(wei) 抓手,探索考古遺址公園建設和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發展,在促進考古事業(ye) 發展和文化遺產(chan) 保護的同時,助推當地經濟社會(hui) 發展,助力曆史文化名城建設,不斷開創傳(chuan) 播中華文明新範式。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1日 02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