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浙江慶元“讀書人”守護鄉土文化 一語一筆道出家鄉情

發布時間:2024-03-05 11:04: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麗(li) 水3月4日電(邵燕飛 周健 葉禕黎)“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yu) 事而慎於(yu) 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日前,在浙江麗(li) 水慶元縣雙沈村文化禮堂內(nei) ,男女老少齊聚一堂,書(shu) 聲琅琅。他們(men) 一同誦讀《論語》等國學經典來迎接新春,而這已經是第八個(ge) 年頭了。

  “今年除了線下文化禮堂齊頌經典,我們(men) 還組織了線上閱讀活動,雙沈村的在外遊子把自己的讀書(shu) 視頻分享在村群裏,人人都是雙沈讀書(shu) 代言人。”雙沈村讀書(shu) 活動發起人、鄉(xiang) 賢周大彬如是說。

  周大彬生於(yu) 雙沈、長於(yu) 雙沈,對家鄉(xiang) 有著深厚的感情。隨著村子裏的人逐漸流失,他萌生了守護鄉(xiang) 土文化的想法。於(yu) 是,他舉(ju) 辦雙沈讀書(shu) 活動,讓鄉(xiang) 親(qin) 鄰裏感受到凝聚的力量,讓外出的遊子體(ti) 會(hui) 到家鄉(xiang) 的溫暖,讓村子裏的年輕人看到前輩的榜樣。

  除了上述活動,鄉(xiang) 賢周大彬還撰寫(xie) 了《城鄉(xiang) 事》一書(shu) ,裏麵記載了民國時期雙沈村鄉(xiang) 賢鄭琪的故事,從(cong) 小人物入手寫(xie) 出了故鄉(xiang) 的風土人情,生動的文字為(wei) 地方文化建設貢獻了力量。

  同時,周大彬在整理出版《城鄉(xiang) 事》過程中發現,慶元縣作為(wei) 浙西南革命根據地的核心,除崔上、齋郎等紅色資源外,以雙沈村“鄭琪故居”為(wei) 代表的抗戰興(xing) 學文化檔案資源也十分豐(feng) 富。

  對此,他提出建立“抗戰興(xing) 學紀念館”的初步想法,進一步弘揚和挖掘紅色文化。慶元縣委統戰部十分重視周大彬的建議,正在積極探索“抗戰興(xing) 學紀念館”的實踐路徑。

  “我是個(ge) 性急之人,也是個(ge) 粗糙之人。作為(wei) 從(cong) 浙南大山裏走出來的普通讀書(shu) 人,唯有盡己所能,為(wei) 地方文化建設盡綿薄之力。”周大彬在《城鄉(xiang) 事》的序言中如此說道。

  “鄉(xiang) 賢文化是慶元優(you) 秀鄉(xiang) 土文化的重要部分。在菇鄉(xiang) 大地上,越來越多像周大彬一樣有情懷、有理想、有力量的新鄉(xiang) 賢們(men) 正在接續‘鄉(xiang) 賢文化’,以文藝之光鑄時代之魂,以文化自信揚菇鄉(xiang) 之風,以文化之筆繪共富畫卷。”慶元縣委統戰部負責人表示,該縣將持續挖掘鄉(xiang) 賢資源,通過以老帶新、以賢傳(chuan) 賢,讓更多的鄉(xiang) 賢力量注入慶元文化發展,涵養(yang) 鄉(xiang) 風文明,厚植鄉(xiang) 土情懷,形成積極向上、發揚踔厲的文化導向。(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