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兩會訪談|始終保持石油人的紅色底蘊和戰鬥情懷——訪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油廠南梁采油作業區生產保障隊黨支部書記張紅玲

發布時間:2024-03-06 17:08:00來源: 求是網

  編者按:能源保障和安全事關(guan) 國計民生,是須臾不可忽視的“國之大者”。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油氣安全穩定供應,強調要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力度。全國人大代表張紅玲是一名來自位於(yu) 甘肅隴東(dong) 基層采油作業(ye) 區的職工代表,求是網記者對她進行了專(zhuan) 訪。

  求是網記者: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力度。作為(wei) 生產(chan) 一線的石油人,您如何理解這一要求?

  張紅玲代表:

  能源是工業(ye) 的糧食、國民經濟的命脈,油氣保供是事關(guan) 經濟社會(hui) 發展全局和人民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大事。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始終關(guan) 心油氣行業(ye) 發展和能源供應安全。總書(shu) 記的高度重視和殷切期望,讓我們(men) 深深地感受到了“我為(wei) 祖國獻石油”的責任感和“當好能源保供頂梁柱”的使命感。對於(yu) 我們(men) 這些生產(chan) 一線的石油人,加大油氣資源勘探開發和增儲(chu) 上產(chan) 力度,就是要全力以赴保障油氣安全生產(chan) ,就是要管好每一口井,多為(wei) 祖國貢獻油氣,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作貢獻。

  近年來,我所在的中國石油長慶油田公司,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油氣產(chan) 量接連取得新突破。2013年油氣當量突破5000萬(wan) 噸後,連續10年實現5000萬(wan) 噸以上高產(chan) 穩產(chan) 。2020年,油氣當量突破6000萬(wan) 噸,刷新了我國油氣田產(chan) 量新紀錄。近三年,公司油氣產(chan) 量年均增長200萬(wan) 噸以上,連續12年保持國內(nei) 油氣生產(chan) 領先地位。這一次次的產(chan) 量突破,是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高度重視和深切關(guan) 懷的結果,是“石油工人心向黨(dang) 、堅定聽黨(dang) 話跟黨(dang) 走”的最好體(ti) 現。

  求是網記者:

  黨(dang) 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把基層黨(dang) 組織建設成為(wei) 有效實現黨(dang) 的領導的堅強戰鬥堡壘。在油田一線黨(dang) 支部建設方麵,您是如何開展支部工作的?

  張紅玲代表:

  由於(yu) 工作環境特殊,石油工人一年中大部分時間都奮戰在高原大漠荒山,與(yu) 同事們(men) 相處的時間遠遠超過了家人。基層黨(dang) 支部就像一塊磁鐵,要把大家像家人一樣牢牢凝聚在一起。

  我所在的長慶油田第二采油廠南梁采油作業(ye) 區地處甘肅省華池縣南梁紅色革命老區。我作為(wei) 基層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就要把支部這塊磁鐵打造得更有引力,重中之重是強化觀念認同和精神紐帶,引導大家始終堅守興(xing) 油報國的使命追求,把“見紅旗就扛、見第一就爭(zheng) ”的優(you) 良傳(chuan) 統落實到每一個(ge) 本職崗位,匯聚成為(wei) 祖國“加油爭(zheng) 氣”的精神力量。尤為(wei) 難得的是,南梁采油作業(ye) 區周邊有南梁革命紀念館、抗大七分校、軍(jun) 民大生產(chan) 紀念館等一大批紅色教育資源。我們(men) 充分利用這些油區紅色資源,經常性組織黨(dang) 員幹部走進紀念館重溫革命前輩的光輝曆史,邀請南梁幹部學院專(zhuan) 家講授專(zhuan) 題黨(dang) 課,逐漸將骨幹培養(yang) 成黨(dang) 員,將黨(dang) 員骨幹輸送到重要崗位,形成了“思想紅、堡壘紅、隊伍紅、文化紅、業(ye) 績紅”的“五紅”黨(dang) 支部。

  求是網記者:

  采油廠生產(chan) 一線工作,有哪些讓您印象深刻的石油人故事?

  張紅玲代表:

  石油行業(ye) 特殊,油氣往往埋藏在那些環境惡劣、人跡罕至的地方。長慶油田所在的鄂爾多斯盆地,北部是荒原大漠,南部是黃土高原。每年冬季,為(wei) 了保障千家萬(wan) 戶溫暖過冬,8000多名采氣工人駐守在天然氣保供第一線。冬天氣溫低,含水的天然氣容易出現凍堵,為(wei) 了不造成供氣中斷,每次在解除凍堵的緊要關(guan) 頭,大家經常在零下二十多度的寒風裏,連續10多天吃住都在野外,白天抱著暖水瓶排查隱患,晚上拖著發電機為(wei) 管線加熱,困了就蜷在車裏休息兩(liang) 三個(ge) 小時。

  2022年夏天,甘肅隴東(dong) 遭遇50年不遇的特大洪災,我所在的油區道路水毀嚴(yan) 重,車輛上不去,原油拉運受阻,麵臨(lin) 著憋罐停井的風險。為(wei) 了確保產(chan) 量不受影響,我們(men) 組織井區黨(dang) 員幹部第一時間冒雨搶修道路,物資上不去,就扛著鋪路的草袋子徒步上,在大雨中一步一滑地連軸轉,70多個(ge) 小時未合眼,終於(yu) 打通了油區主幹道路,成功穩住原油產(chan) 量。

  2023年1月18日,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視頻連線看望慰問塔裏木油田堅守一線的基層員工,對我們(men) 廣大石油人來說是莫大的鼓勵。總書(shu) 記心裏裝著國家能源安全,裝著百萬(wan) 石油人。我們(men) 石油人將始終把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責任放在心上、扛在肩上。

  求是網記者:

  鐵人精神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作為(wei) 一名油田生產(chan) 一線的人大代表,您如何理解鐵人精神的傳(chuan) 承和弘揚?

  張紅玲代表:

  “石油工人一聲吼,地球也要抖三抖。”以王進喜為(wei) 代表的老一輩石油工人戰天鬥地,用鐵人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石油人,鐵人精神已經刻印在石油人的基因裏,流淌在我們(men) 的血液中。50多年前,長慶油田創業(ye) 時期,麵對一窮二白的生產(chan) 生活環境,我們(men) 的父輩就是發揚王進喜“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精神,人抬肩扛、風餐露宿,跑步上隴東(dong) 參加石油大會(hui) 戰。我從(cong) 小聽“跑步上隴東(dong) ,三塊石頭支口鍋”這些石油先輩們(men) 的創業(ye) 故事,深知老一輩石油人為(wei) 國家石油工業(ye) 發展付出了極其艱辛的努力。

  2021年10月,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在勝利油田調研時,叮囑大家要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石油人的革命精神和優(you) 良傳(chuan) 統,始終保持石油人的紅色底蘊和戰鬥情懷。我們(men) 要從(cong) 老一輩石油人身上汲取敢拚搏敢攻堅的精神力量,把“石油工人心向黨(dang) ”的理想信念轉化為(wei) “我為(wei) 祖國獻石油”的工作實踐。我們(men) 將始終保持“為(wei) 國分憂、為(wei) 民族爭(zheng) 氣”的使命感和“恨不能一拳頭砸出一口油井來”的緊迫感,始終保持石油人的戰鬥情懷,為(wei) 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盡職盡責,讓鐵人精神與(yu) 時俱進、代代相傳(chuan) 。

  (記者:黎海華 審核:吳強 監製:王兆斌)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