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信心 聚共識 促實幹
【部長通道】
強信心 聚共識 促實幹
——聚焦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首場“部長通道”
光明日報北京3月5日電 光明日報記者陳鵬 李琦 劉習(xi)
青年科技人才如何培養(yang) ?國家水網如何建設?糧食安全如何保障?在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上,中央企業(ye) 又該起到什麽(me) 作用……3月5日,十四屆全國人大二次會(hui) 議首場“部長通道”在北京人民大會(hui) 堂舉(ju) 行,國務院有關(guan) 部委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回應社會(hui) 關(guan) 切。
科學技術部部長陰和俊: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2023年,我國科技事業(ye) 發展呈現一片新氣象。
從(cong) 投入看,全國研發投入超過3.3萬(wan) 億(yi) 元,比上年增長了8.1%;在量子技術、集成電路、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能源等領域,取得一批重大原創成果;全球首座第四代核電站正式投產(chan) ,C919大飛機實現商業(ye) 運營,新能源汽車、鋰電池、光伏組件“新三樣”出口增速喜人……
“科技創新不僅(jin) 提升了我國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也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夯實了基礎,注入了動力。”細數以上進展後,陰和俊表示。
陰和俊介紹,下一步科技部將重點推進以下三方麵工作:“一是加大科技攻關(guan) ,進一步聚焦國家戰略需求和發展要求,深入實施重大科技項目,持續加強基礎研究,不斷夯實高質量發展的科技內(nei) 核;二是加強戰略科技力量建設,充分發揮國家實驗室、國家科研機構、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科技領軍(jun) 企業(ye) 的特色優(you) 勢,建設協同高效的戰略科技力量,打造科技強國建設的‘國家隊’;三是繼續深化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為(wei) 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創新動力。”
近年來,重大科研項目中活躍著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的身影。陰和俊直言,“要趕早一點、寬鬆一點、麵寬一點,跟得緊一點”,幫助他們(men) 盡快成長。
“要大膽使用,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給年輕人提供機會(hui) 、提供平台;要加強培養(yang) ,鼓勵有條件的單位把一半以上的基本科研業(ye) 務費投到35歲以下年輕人身上,在重點實驗室的評估中把對青年人的培養(yang) 作為(wei) 重要指標;還要做好服務保障,對從(cong) 事基礎前沿交叉研究的青年科技人才,盡量減少考核頻次,讓他們(men) 心無旁騖,沉下心來潛心科研。”陰和俊表示。
水利部部長李國英:2035年建成國家水網
水是生存之本、生產(chan) 之要、生態之基。
2023年,我國水利建設全麵提速,全年完成水利建設投資11996億(yi) 元,比上年增長10.1%,創下了曆史最高紀錄。聚焦水災害、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四大水問題,實施41014個(ge) 水利項目,為(wei) 國家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提供了有力支撐和保障。
加快建設國家水網已被納入國家2024年重點工作。李國英介紹,2023年出台的《國家水網建設規劃綱要》,從(cong) 全局高度優(you) 化水資源總體(ti) 配置格局,促進水資源在時間層麵實現跨期調節、以豐(feng) 補枯,在空間層麵實現南北調配、東(dong) 西互濟,著力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實現經濟效益、社會(hui) 效益、生態效益、安全效益相統一。
“2035年要建成國家水網,實現‘係統完備、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綠色智能、循環通暢、調控有序’的目標,形成與(yu) 基本實現社會(hui) 主義(yi) 現代化相適應的國家水安全保障體(ti) 係。”李國英說。
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部長唐仁健:2023年糧食產(chan) 量再創新高
2023年,我國遭遇了頻繁、極端的自然災害,但最後還是實現了“以秋補夏”“以豐(feng) 補歉”,糧食總產(chan) 量達到了13908億(yi) 斤,比上年增產(chan) 177.6億(yi) 斤,再創曆史新高,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93公斤,比上年增加7公斤,繼續高於(yu) 國際公認的400公斤糧食安全線。
“春雷響,萬(wan) 物長。”今後如何穩定糧食產(chan) 量、保證糧食安全?唐仁健表示,第一,穩麵積。努力把糧食播種麵積穩定在17.7億(yi) 畝(mu) 以上。第二,提單產(chan) 。重點推廣密植、水肥一體(ti) 化等技術措施,讓單產(chan) 能夠大麵積提升。第三,優(you) 服務。重點培育發展農(nong) 民合作社、家庭農(nong) 場等,增強集體(ti) 經濟組織的服務功能,改革激活農(nong) 技推廣體(ti) 係;發展專(zhuan) 業(ye) 型、社會(hui) 型、服務型公司企業(ye) ,帶動小農(nong) 戶多種糧、種好糧。第四,強政策。繼續提高小麥和早稻的最低收購價(jia) ,實行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全覆蓋,同時取消對產(chan) 糧大縣的資金配套要求。第五,抓好防災減災。
“咬準目標,一件一件辦下去,辦一件成一件,積小勝為(wei) 大勝,一定能增強農(nong) 民群眾(zhong) 的獲得感和幸福感。”唐仁健說。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張玉卓:推動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協同發展
通道上,張玉卓用了三個(ge) 字闡釋今年中央企業(ye) 如何推進高質量發展:“高”,是高水平的協同;“質”,是質的有效提升;“量”,是量的合理增長。
張玉卓介紹,從(cong) “高”上看,2023年中央企業(ye) 采購量達13萬(wan) 億(yi) ,通過采購直接拉動產(chan) 業(ye) 鏈上下遊、大中小企業(ye) 200萬(wan) 戶。近期啟動的產(chan) 業(ye) 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計劃,發布了1000多項清單,和5000多家企業(ye) 建立了深層次合作關(guan) 係,將推動各類所有製企業(ye) 協同發展。
從(cong) “質”上看,要提高企業(ye) 的核心競爭(zheng) 力、增強核心功能,提高各方麵的效率,包括資本效率、全員勞動生產(chan) 率、科技產(chan) 出效率等。
從(cong) “量”上看,2023年,中央企業(ye) 實現銷售收入40萬(wan) 億(yi) ,增加值10萬(wan) 億(yi) ,利潤2.6萬(wan) 億(yi) ,實現了穩定增長。在投資方麵,充分發揮投資的拉動作用,中央企業(ye) 總投資6.2萬(wan) 億(yi) ,初步統計拉動社會(hui) 投資超過10萬(wan) 億(yi) 。
“經濟持續向好的態勢在鞏固,對做好今年國資國企的工作,我們(men) 充滿信心。”張玉卓表示。
央企如何強化科技創新主體(ti) 作用,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張玉卓提出,中央企業(ye) 要把創新放在突出位置,創新和質優(you) 是重中之重。要解決(jue) 新質生產(chan) 力的技術源頭問題,推進產(chan) 業(ye) 升級,營造產(chan) 業(ye) 生態。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6日 10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