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處除三害》:傳統典故的銀幕新說
中新網北京3月10日電 (記者 高凱)熱鬧的龍年春節檔落幕不久,以曆史典故“周處除三害”為(wei) 名的電影《周處除三害》多少有點令人意外地在每年電影市場最冷淡的3月初引燃此間院線。從(cong) 一路攀升的票房,到人們(men) 觀影後持續不斷的各式話題討論,這部並無大投入的犯罪動作類型片無疑已經成為(wei) 這一年人們(men) 對大銀幕的亮眼記憶之一。
電影《周處除三害》通過引用曆史典故“周處除三害”來構建故事情節,原文本來源於(yu) 《晉書(shu) ·周處傳(chuan) 》和《世說新語》:古代少年周處原本是一個(ge) 身材魁梧、武力高強的年輕人,但他行為(wei) 不端,橫行鄉(xiang) 裏,被當地人深惡痛絕。後來,周處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決(jue) 定改變自己,他獨自一人斬殺了危害鄉(xiang) 裏的猛虎和孽蛟,最終實現了自我救贖,也消除了當地的三害。
在引用傳(chuan) 統典故的現代版電影故事中,阮經天飾演的黑道殺手、通緝犯陳桂林,在得知自己身患絕症生命將盡後,立誓“要幹一票大的,讓道上所有人都知道我是誰。”陰差陽錯發現自己在通緝榜排名第三,他決(jue) 心查出前兩(liang) 名通緝犯的下落,並將其除掉以“留名”。而在除惡之旅中,一連串的經曆卻令最初以盲目揚名以證明自己價(jia) 值的陳桂林終於(yu) 以另一種角度真正看到了“惡”,感受到人性的幽微複雜,體(ti) 悟到了人生最終要麵對的罪與(yu) 罰,從(cong) 而在影片結尾直麵死亡,完成“除三害”的完整敘事。
作為(wei) 一部犯罪動作片,《周處除三害》給足了觀眾(zhong) 視覺衝(chong) 擊,陳桂林除惡過程中,畫麵突破尺度,動作戲生猛勁爆,仿佛將觀眾(zhong) 一同卷入,沉浸式的“除惡”情節,加之演員對人物的出色演繹,令人大呼過癮。而在此基礎之上,應該看到,影片對於(yu) 典故的巧妙運用,整個(ge) 敘事中呈現出的中國民間故事傳(chuan) 統的敘事特色及其背後蘊涵的人文精神,亦為(wei) 這一橫空出世的作品增色頗多。
《周處除三害》,從(cong) 片名開始,曆史典故便已經啟動了對這部銀幕作品的加持。一方麵,相關(guan) 民間故事早已為(wei) 很多觀眾(zhong) 所熟知,其本身具有的豐(feng) 富寓意、鮮活人物頗具吸引力的突出個(ge) 性,皆頗具吸引力,與(yu) 此同時,盡管一望而知大的故事框架,這一點對於(yu) 影片的懸疑性卻未有絲(si) 毫減損,其“新說”反而引發觀眾(zhong) 更多好奇:怎樣的人為(wei) “當代周處”?新的“三害”必然非虎非蛟,如此究竟是何惡?怎麽(me) 演?
作為(wei) 整個(ge) 故事的核心,與(yu) “周處”對應的陳桂林的成功塑造可以說決(jue) 定影片成敗,民間故事中,周處的魅力在於(yu) 其身上的善惡並存與(yu) 坦白率真,從(cong) 人物設定來看,陳桂林幾乎完全對照,對奶奶、對小美,對卷入邪教的母子,均展現出這一角色不自知的“性本善”,而與(yu) 此同時,對暴力的崇尚,自我意識的模糊又集合成他身上簡單粗暴的“惡”。
但因為(wei) 有“善”,且本性率真,令陳桂林在“除惡之旅”中終於(yu) “醒來”,真正看到“惡”,看到了人性的複雜,最終使這一旅程成為(wei) 了“贖罪之旅”。
這其中,阮經天對於(yu) 人物的精準把握與(yu) 表現受到了業(ye) 內(nei) 外的一致認可,沒有過多對白與(yu) 獨白,陳桂林的“癡”“狂”“醒”皆躍然於(yu) 銀幕,令“周處”的心路曆程可感可信,成為(wei) 真實的活人。
強情節、快節奏、極致的畫麵表達,應該說電影《周處除三害》在情節上的通關(guan) 打怪極富當代類型化電影的特點,而在這一係列現代視聽語言背後,在其敘事特點上依舊能看到頗多與(yu) 傳(chuan) 統民間故事的相合之處。
講求寓意,是中國傳(chuan) 統民間故事的一大特色,這一點在電影《周處除三害》中甚至得到了突出與(yu) 延展。影片借由“周處除三害”延伸到佛家理念下的貪、嗔、癡,而這三毒分別又對應三種不同的動物:鴿象征著貪,背部紋鴿的林祿和貪婪狡獪而善於(yu) 偽(wei) 裝;蛇象征著嗔,臂紋蛇圖的香港仔陰險而狠毒;豬象征著癡,戴著粉紅色小豬手表的陳桂林即是癡的代表,逞強好勝、凶悍無比,卻因此陷入不分善惡的人生困境。
此外還有情節設計上的剛柔相濟、層層深入。如果說除惡第一站的香港仔呈現出的是一望即知的致惡,那麽(me) 到了邪教中的林祿和,一切都被“善”掩飾起來,鏡頭語言也從(cong) 晦暗變作明亮溫暖,除了對“惡”有了更多角度的觀察,其中對於(yu) 人性弱點與(yu) 價(jia) 值的探討也值得更深一步的思考。
至“三害”的最後“一害”,一直活在渾渾噩噩中的陳桂林於(yu) 贖罪之旅中深切感知到善與(yu) 惡、罪與(yu) 罰的交鋒糾葛,也在內(nei) 心深處完成了“愚癡”中的覺醒,最終坦然赴死,對應舊典故中主角的幡然悔悟,形成了完滿的對照與(yu) 呼應。(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