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討論度高,線下客流量大——“網紅城市”持續上新
在冰城哈爾濱看鬆花江上升起的熱氣球,到廣東(dong) 江門吃一份《狂飆》同款豬腳麵,來貴州榕江打卡“村超”,前往上海跟著《繁花》的腳步一起citywalk……這些“網紅城市”給予遊客以更新潮的旅遊體(ti) 驗,也讓大家看到一座城市的蓬勃生命力。“網紅城市”究竟是如何紅起來的?遊客在其中的體(ti) 驗如何?這些城市如何將“流量紅利”轉化為(wei) 長久的城市競爭(zheng) 力?
信息傳(chuan) 播,造就“網紅城市”
戴著傳(chuan) 統麅角帽的鄂倫(lun) 春族人,牽著馴鹿走上中央大街,引得網友連連讚歎;胖成球的白狐狸乖巧地趴在遊客懷裏,眼睛舒服地眯成一條線,網友笑稱“質疑紂王、理解紂王、成為(wei) 紂王”;哈藥六廠開放免費參觀,芭蕾舞演員在富麗(li) 堂皇的大廳翩翩起舞,網友大呼“這下誰還分得清哈藥六廠和盧浮宮”;還有精致的切片凍梨擺盤、索菲亞(ya) 教堂上空的人造月亮……
在剛剛過去的這個(ge) 冬天,哈爾濱火了,成為(wei) 一座名副其實的“網紅城市”:據新浪旗下微熱點研究院數據,自2023年12月下旬,哈爾濱旅遊的信息推送開始發力並保持領先優(you) 勢,全網信息量超千萬(wan) 條,同比增長4倍。
在社交媒體(ti) 推動下,哈爾濱線下旅遊同樣火爆。據哈爾濱市文旅局大數據測算,元旦假期3天,哈爾濱累計接待遊客304.8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收入59億(yi) 元,是去年同期的4.4倍和7.9倍。春節期間,哈爾濱市累計接待遊客突破1000萬(wan) 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164.2億(yi) 元,遊客接待量與(yu) 旅遊總收入均達到曆史峰值。
哈爾濱爆火,不禁令人想起此前出圈化身網紅的城市:重慶、湖南長沙、山東(dong) 淄博、四川理塘……這些城市特色不同、風格各異,它們(men) 以多樣化的城市景觀吸引了大量遊客。
一座城市為(wei) 什麽(me) 會(hui) 成為(wei) 網紅?
在中國傳(chuan) 媒大學國家廣告研究院副院長王昕看來,在市民和遊客對城市空間文化現有認知基礎上,挖掘、放大空間和文化活動特色,從(cong) 而形成該城市的標誌性文化概念。這種文化概念借由社交媒體(ti) 廣泛傳(chuan) 播,形成大眾(zhong) 對城市的“不在場關(guan) 注”和“在場體(ti) 驗”。“例如喝一杯茶顏悅色,排一頓文和友,這些都是長沙的標誌性消費符號。”王昕表示,不在長沙的遊客通過網絡圍觀進行“不在場關(guan) 注”,來到長沙的遊客通過打卡拍照上傳(chuan) 社交媒體(ti) 的方式分享“在場體(ti) 驗”,這一過程循環傳(chuan) 導,吸引越來越多遊客成為(wei) 自發參與(yu) 和打造“網紅城市”的重要力量。
“新媒體(ti) 加速發展的時代,社交媒介構建了一種無需麵對麵也能交流的社會(hui) 網絡。在這個(ge) 網絡中,所有網友都有描述一座城市的權利。關(guan) 於(yu) 它的信息流動起初可能雜亂(luan) 無序,但慢慢匯聚到一些節點上,這些節點最後就會(hui) 成為(wei) 關(guan) 於(yu) 網紅城市的‘話題’。此後,疊加新媒體(ti) 時代信息的高速傳(chuan) 播,一個(ge) 具有話題度的城市就會(hui) 以很強的衝(chong) 擊性和爆發力形成一座‘網紅城市’。”中山大學旅遊學院副教授黃琢瑋分析。
黃琢瑋以團隊調研的例子作解釋,“比如網友經常討論大唐不夜城、不倒翁小姐姐、陝西涼皮等,但最終爆發的聚焦點是在‘長安’,也就是說作為(wei) ‘網紅城市’的西安,其話題、關(guan) 鍵詞是‘長安’。”黃琢瑋表示,在社交網絡這個(ge) 虛擬世界裏,網友擁有更大的想象空間,比如說“長安”會(hui) 聯想到大唐盛世,說“南京”會(hui) 聯想到“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旅遊尚未成行時,這些想象就會(hui) 在腦海湧現,無比豐(feng) 富,也加強了“網紅城市”的話題度。
文旅融合,體(ti) 驗當地風土人情
如何博得更多遊客歡心?“網紅城市”深諳個(ge) 中門道。
以海上絲(si) 綢之路起點著稱的福建泉州,結合當地豐(feng) 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資源,推出了體(ti) 驗非遺泉州提線木偶戲的活動項目,遊客欣賞木偶戲之餘(yu) 還能親(qin) 自嚐試操控;同時,當地增設夜市、增加梨園戲、南音及高甲戲等劇團的夜間演出場次,為(wei) 遊客夜間旅遊開拓了更多可能。
兼具老牌旅遊城市和“網紅城市”雙重身份的雲(yun) 南大理,如今正在精心塑造與(yu) “咖啡”有關(guan) 的城市文化。現在遊客前往大理,不光可以望蒼山、觀洱海,還能坐下來品嚐不同品類咖啡,細細感受“咖啡之城”的魅力。
對於(yu) 那些因影視劇而火的網紅城市,政府別出心裁,讓遊客在打卡影視劇同款的同時,深入了解當地的整體(ti) 城市風貌。網劇《隱秘的角落》拍攝時在廣東(dong) 湛江赤坎老街取景。赤坎老街所屬街道邀請文史專(zhuan) 家為(wei) 誌願服務隊進行培訓,以便誌願者向遊人講解老街曆史和文化底蘊。
去年古裝劇《長月燼明》收視率喜人,細心的網友發現劇中墨河蚌族公主桑酒和東(dong) 海蛟龍冥夜兩(liang) 個(ge) 角色,恰好對應安徽蚌埠的兩(liang) 大地標建築——張公山公園河蚌姑娘雕像、龍子湖畔中國南北分界線標誌,因此紛紛湧入蚌埠。蚌埠順勢開設《長月燼明》旅遊專(zhuan) 線,並在熱門地點設置角色立牌供拍照留念;蚌埠市博物館還開發了電視劇聯名定製徽章。在與(yu) 劇集聯動之外,蚌埠也大力宣傳(chuan) 當地特色小吃,一盤小龍蝦、一杯冰酒釀、一份燒餅夾裏脊,有網友直言:“我特意來蚌埠看冥夜和桑酒,吃了‘皖C三件套’,這個(ge) 假期過得很開心。”
不難發現,一座網紅城市無論因何走紅,都在嚐試走文旅融合的路徑,讓旅客在“網紅城市”的“話題”“關(guan) 鍵詞”之外留下更多記憶。
“很多外國遊客就是在旅遊中認識我們(men) 中國曆史文化的。文旅融合能夠將優(you) 秀曆史文化與(yu) 富有特色的旅遊景點相結合,展現中國優(you) 秀文化內(nei) 涵和精神力量,這也是講好中國故事的一個(ge) 重要方式。”黃琢瑋認為(wei) 。
流量轉化“留量”,實現長紅發展
如何將流量轉化為(wei) “留量”、實現長紅發展是每個(ge) “網紅城市”都在思考的問題。
去年5月,江蘇省泰州市哲學社會(hui) 科學界聯合會(hui) 通過其主辦的微信公眾(zhong) 號刊發《淄博燒烤這麽(me) 火,泰州可取什麽(me) 經》,文章指出淄博對燒烤進行了久久為(wei) 功的培育管理,從(cong) 2015年開始持續規範管理燒烤市場,解決(jue) 露天燒烤油煙汙染、擾民等問題。淄博燒烤爆火後,職能部門和工作人員又執行政策到位,護航市場有力,提供了良好的旅遊體(ti) 驗。據此,相關(guan) 專(zhuan) 家認為(wei) ,秉持遊客至上的理念是城市發展旅遊的重中之重,完善周到的公共服務是“留”住遊客的重要一環。
更重要的是,“服務意識是長期形成的”,中國未來研究會(hui) 旅遊分會(hui) 副會(hui) 長劉思敏表示,短期、集中為(wei) 旅客作出改變,或許能解一個(ge) 旅遊旺季的燃眉之急,但建立更加平等的“友好型市格”、不斷完善配套和公共服務,才會(hui) 讓“網紅城市”紅得長遠。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靈魂。”黃琢瑋建議從(cong) 堅守城市曆史和文化的角度,實現網紅城市長紅發展。“社會(hui) 學有‘麥當勞化’‘迪士尼化’的說法,指的是標準化同時也會(hui) 帶來個(ge) 性的喪(sang) 失。”黃琢瑋說,放在“網紅城市”語境下可以理解為(wei) 城市發展模式格式化、千篇一律,比如名頭響亮卻無當地特色的網紅奶茶,走到哪裏都能看到的烤冷麵、炸串等小吃攤位,寫(xie) 有“想你的風還是吹到了某某城市”的路牌等,雷同的城市設計令遊客審美疲勞,因而隻有挖掘、彰顯自身獨特性,才能加強城市生命力。
“當網紅潮流成為(wei) 過去式,想留住客流量、保持長久吸引力,就要關(guan) 注當地文化和本地人,因為(wei) 這些是無法複製的。”黃琢瑋表示,尤其是要結合本地特色挖掘一些大眾(zhong) 化、網紅化口味以外的景點。“比如珠海,網紅景點集中在南端、靠近澳門那邊,但北邊的高新區、海邊也非常優(you) 美,也有充滿曆史文化的古鎮,這些景點應該得到大力推廣。”
“很多遊客依靠小紅書(shu) 、大眾(zhong) 點評等App上的推薦安排行程,結果就是隨大流旅行。”黃琢瑋認為(wei) ,這在新媒體(ti) 發展時代不可避免,因此一方麵建議遊客適當減少打卡式旅遊,深入沉浸地感受旅遊地風土人情;另一方麵希望當地政府用好新媒體(ti) 、社交媒體(ti) 平台,充分運用當地風土人情,創設優(you) 質文旅品牌,給廣大遊客一個(ge) “還想再來”的機會(hui) 。(王晶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