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映方代表:更好延續非遺藝術薪火
【我從(cong) 基層來】
光明日報記者 胡曉軍(jun) 李玉蘭(lan) 王洋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對此,我感到非常振奮!”江西省靖安縣靖窯陶瓷坊技術工人伍映方代表說,“多一個(ge) 人了解靖窯黑陶,非遺傳(chuan) 承就會(hui) 多一分希望。”
自1994年接過父親(qin) 的接力棒,伍映方始終堅持在保護與(yu) 傳(chuan) 承靖窯的路上。複活蛋殼黑陶古法柴燒技藝,建設非遺展館、黑色陶瓷體(ti) 驗室供愛好者免費參觀學習(xi) ,此外,他還走進校園、走到田間地頭,組織開展30多場弘揚傳(chuan) 承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宣講。
伍映方代表說,一些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正逐漸淡出人們(men) 的視野,健全非遺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迫在眉睫。為(wei) 此,他參與(yu) 製定傳(chuan) 統黑陶、黑釉瓷、無釉黑瓷、傳(chuan) 統磚製階梯窯、傳(chuan) 統磚製龍窯5個(ge) 省級地方標準,為(wei) 非遺技藝保護建立文檔。
“我將盡全力讓更多人了解與(yu) 熱愛非遺藝術,更好地延續‘薪火’。”伍映方代表鄭重地說。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08日 0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