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用好京華大地生動實踐,打造教學“數字地圖”
長期以來,“難以實現全覆蓋”“實踐教學資源不均衡”“實踐經費不足”等成為(wei) 製約思政課實踐教學實效的難點。對此,北京市對症開出廣泛建立實踐教學基地的“藥方”,依托全市16個(ge) “區—校”共同體(ti) ,確定了東(dong) 城區人民法院、北京冬奧公園等211個(ge) “大思政課”實踐教學基地。隨著越來越多實踐教學基地建成,思政課實踐教學的理念也更加深入人心。教學基地裏,學子們(men) 可以在國子監博物館感受首都何以是“文化中心”,還能在基層社區和社工一起“跑工單、走流程、蹲點位”,參與(yu) “接訴即辦”,親(qin) 身體(ti) 驗“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分量。
“新時代以來,北京市沿著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引的方向,實現了深刻轉型,很多變化就發生在我們(men) 身邊。”北京市委教育工委相關(guan) 負責同誌表示,“我們(men) 要用好京華大地的生動實踐,讓學生在生活、學習(xi) 的區域內(nei) 感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的實踐偉(wei) 力。”
(本欄目由本報記者鄧暉采訪整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