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強化團支部育人功能 延伸思政工作觸角

發布時間:2024-03-19 16:31: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時值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3·18”重要講話五周年,結合高校共青團工作實際,我們(men) 強化支部育人功能、延伸思政工作觸角的做法與(yu) 思考如下。

  第一、突出分層分類,創新團支部政治引領模式。一是思政教育與(yu) 理論宣講相融合。馬院、“青馬”工程等團支部發揮理論功底強的優(you) 勢,組建“青騎兵”宣講團,用“青言青語”闡釋宣傳(chuan) 黨(dang) 的創新理論。二是思政教育與(yu) 科技創新融合。科研實驗室團支部每月開展沙龍,學習(xi) 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科技創新的重要論述,邀請專(zhuan) 家學者分享學科前沿動態,提升助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三是思政教育與(yu) 校園文化建設相結合。學生會(hui) 團支部、學生社團團支部等牽頭打造團支部活力秀等校園文化精品活動,用社會(hui) 主義(yi) 先進文化營造校園氛圍。

  第二,創新組織形態,擴大團支部思政教育覆蓋。在自然班建團的基礎上,我們(men) 探索推進功能型團支部建設,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工作。抓住“關(guan) 鍵少數”,在校院兩(liang) 級學生會(hui) 組織建立功能型團支部,發揮團學骨幹“頭雁效應”。依托興(xing) 趣紐帶,在學生社團成立功能型團支部,將“大思政”融入社團活動中。聚焦專(zhuan) 業(ye) 特色,在學校重點實驗室設立了“雁臨(lin) 科創”功能型團支部,讓創新創造與(yu) 科技報國同向同行。順應網絡趨勢,吸納抖音、微信公眾(zhong) 號、小紅書(shu) 等平台學生“大V”,成立網上社群功能型團支部,助力校園清朗網絡空間建設。發揮示範引領,打造“青馬先鋒”“青佑之光”、研究生支教團等品牌功能型團支部,引領青年在服務國家戰略、對接地方需求等方麵貢獻力量。

  第三,把握成長規律,發揮團支部服務育人功能。我們(men) 以團支部為(wei) 牽引,在“一站式”學生社區、學生活動中心和二級學院建立團學服務站、社團聯係點、社區誌願崗3類團屬“青春驛站”,有針對性地開展思政引領和學生服務活動。麵向大一新生,聚焦新生融入問題,分主題舉(ju) 辦青春沙龍。麵向大二、大三學生,聚焦成長成才問題,推動麵對麵分享經驗、引領成長。麵向畢業(ye) 年級學生,開展“團團微就業(ye) ”“就業(ye) 能力訓練營”、困難畢業(ye) 生就業(ye) 幫扶。實踐證明,隻有真正解決(jue) 青年急難愁盼問題,才能讓廣大青年真切感受到黨(dang) 的關(guan) 愛,才能更好地發揮為(wei) 黨(dang) 育人功能。

  湖北工業(ye) 大學團委副書(shu) 記 朱夢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