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思政引領賦能高職院校人才培育
來自廣東(dong) 、廣西、海南的10所高校的團委書(shu) 記集體(ti) 學習(xi) 並討論了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3·18”重要講話。10所高校中的7所是公辦和民辦的高職院校。我們(men) 認為(wei) ,聚焦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稟賦特點和就業(ye) 發展需要切入思政工作是有效之舉(ju) 。
第一個(ge) 切入點:高職院校學生自身稟賦特點。高職院校學生普遍存在實踐能力強、思考研究弱、專(zhuan) 業(ye) 技能強、理論基礎弱的特點。因此我們(men) 認為(wei) ,應采取多角度與(yu) 多場景、啟發性與(yu) 實用性相結合的思路開展思政引領工作,讓學生易學、能學、愛學。
一是網絡育人場景。構建網絡矩陣,整合學科和地方文化資源,打造一批有廣泛影響力的思政網絡平台,有效拓寬了思政教育的傳(chuan) 播渠道。
二是服務青年場景。讓團的工作更加貼近團員青年的實際需求,提供職業(ye) 發展指導、心理健康支持等服務。
三是防範風險場景。在推動團員青年參與(yu) 區域發展的過程中,加強對潛在風險的識別和預防。
四是重大戰略場景。在實踐曆練中引導學生樹立為(wei) 強國建設、民族複興(xing) 貢獻力量的價(jia) 值導向,進而形成指導實踐、思想引領的正向循環。
第二個(ge) 切入點:高職院校學生就業(ye) 發展方向。高職院校學生的學業(ye) 危機意識相對較低、就業(ye) 危機意識相對較強,就業(ye) 期待與(yu) 就業(ye) 實際之間的層次差距易激發其自卑情緒。因此,我們(men) 將就業(ye) 作為(wei) 高職院校思政教育的第二個(ge) 切入點,讓理論性與(yu) 實踐性有機統一、有效銜接。
一是找準價(jia) 值觀念與(yu) 職業(ye) 技能的融合點。依托職業(ye) 院校培訓基地,我校將客家菜非遺傳(chuan) 承人的工匠精神融入課程思政內(nei) 容,提升學生職業(ye) 榮譽感和使命感。
二是找準行業(ye) 特色與(yu) 職業(ye) 能力的銜接點。我們(men) 通過強化工學結合,為(wei) 學生提供了與(yu) 行業(ye) 需求直接對接的實踐機會(hui) 。
三是找準實踐項目與(yu) 社會(hui) 服務的共鳴點。結合“挑戰杯”大學生課外科技作品競賽、“振興(xing) 杯”青年職業(ye) 技能大賽等賽項的落地項目,打造社會(hui) 實踐新模式。
江門職業(ye) 技術學院團委書(shu) 記 唐灝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