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勞動教育新探索:每個學院包塊地,各憑本事來PK

發布時間:2024-03-21 16:52:00來源: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燁捷)“春分春分,犁耙亂(luan) 紛紛。你們(men) 要先平整土地,再去挖土、撒種、澆水。”3月19日,春分前一天,上海海洋大學的一群學生走進校內(nei) 聽濤橋西側(ce) 苗圃區域的“種植園”,在前期依據學院認領的“責任田”裏勞作。上海海洋大學勞動教育特聘指導教師、食品學院劉海泉副教授一邊向同學講解,一邊拿起了鋤頭。

  “今天,同學們(men) 種的有菜有瓜也有花。”據上海海洋大學後勤與(yu) 基建管理處副處長蔣莉萍介紹,本年度勞動教育實踐開始前,學校根據時令和校內(nei) 土壤特性製作了一份“種子備選單”,由學校後勤與(yu) 基建管理處準備種子,各學院師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自由選擇。當日,各個(ge) 學院都在自己的“責任田”內(nei) 種下了種子,每一粒種子都寄托著他們(men) 對春天的美好憧憬。

  劉海泉介紹,食品加工實驗所產(chan) 生的濕垃圾具有易腐爛、熱值低、有機質含量豐(feng) 富等特點。國內(nei) 對濕垃圾的處理基本采用填埋、焚燒、堆肥等方式。但常規的填埋和焚燒難以妥善處理。為(wei) 了讓“廢品”變成“寶貝”,實現垃圾的資源化循環利用,劉海泉與(yu) 團隊開發了一套垃圾處理機,濕垃圾可以在5小時內(nei) 變成“成品”肥料、飼料。

  “用了這種肥料,同學們(men) 種出來的瓜果蔬菜能夠更香甜。我們(men) 之前已開展大田試驗,種植試驗表明,產(chan) 品的品質顯著提升,香氣物質更豐(feng) 富,口感更佳。”劉海泉對食品學院的“責任田”充滿信心。

  “我們(men) 希望學生們(men) 不僅(jin) ‘邁邁腿’‘出出汗’,還要‘動動腦’。”上海海洋大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副校長宋敏娟說。據悉,該校勞動教育按地劃塊,要求學生定期記錄觀察種子的生長情況,還鼓勵同學們(men) 發揮自己專(zhuan) 業(ye) 所長,自己去田間探索。待到豐(feng) 收時節,學員之間再來驗收“PK”。

  記者注意到,上海海洋大學的勞動教育頗具特色。他們(men) 依托水產(chan) 養(yang) 殖專(zhuan) 業(ye) ,推出“明鏡湖畔魚悅有你”水產(chan) 文化耕讀——網箱養(yang) 殖特色勞動教育項目;依托捕撈專(zhuan) 業(ye) 為(wei) 主,推出“串繩成網”漁網編織活動;依托水域生態保護、水產(chan) 養(yang) 殖、食品加工等多個(ge) 專(zhuan) 業(ye) ,推出“慶豐(feng) 收促和美”慶祝2023年中國農(nong) 民豐(feng) 收節等活動。每年10餘(yu) 場活動覆蓋40餘(yu) 個(ge) 專(zhuan) 業(ye) ,活動參與(yu) 人數近千人。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