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科技強國有我】為青年科技人才營造創新的良好生態

發布時間:2024-03-21 16:53:00來源: 人民論壇網

科技強國有我新配圖

  作者:潘建紅 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教授、博導,北京市科協科技社團與(yu) 公共政策專(zhuan) 業(ye) 智庫基地首席專(zhuan) 家

  2023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和使用的若幹措施》,明確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國家重大科技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強調各級黨(dang) 委和政府要把青年科技人才工作作為(wei) 戰略性工作,納入本地區經濟社會(hui) 發展、人才隊伍建設總體(ti) 部署,建立多元化投入保障機製和常態化聯係青年科技人才機製,抓好政策落實,為(wei) 青年科技人才加快成長和更好發揮作用創造良好條件。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與(yu) 環境息息相關(guan) ,應營造促進青年科技人才創新的良好生態,為(wei) 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當主角”提供重要支撐。

  一是強化係統的精神譜係引領。營造促進青年科技人才創新的良好生態,需要從(cong) 加強思想引領入手,樹立思想標杆,實現係統的精神譜係引領。首先,可以從(cong) 黨(dang) 建引領角度出發,以偉(wei) 大建黨(dang) 精神引領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奮進。在加大黨(dang) 建活動開展力度的同時,創新黨(dang) 建活動形式與(yu) 內(nei) 容,增強黨(dang) 建工作吸引力,實現以黨(dang) 建緊密聯係團結青年科技人才,指引青年科技人才成長。其次,應發揚傳(chuan) 承科學家精神。以科學家精神的傳(chuan) 承發揚為(wei) 基礎,設立科學家精神主題日、主題周等活動,開展科學家精神宣講活動。在保證豐(feng) 富科學家精神主題活動形式與(yu) 內(nei) 容的同時,加大科學家精神學習(xi) 後的反思與(yu) 反饋,使科學家精神入腦、入心、入魂。最後,注重對於(yu) 青年科技人才特質的總結,對獲選各項青年科技人才創新獎項及青年科技人才代表人物進行采訪,總結凝練其共性,進而構建類似於(yu) 科學家精神、載人航天精神等代表著某一類別、某一行業(ye) 的獨屬於(yu) 青年科技人才特質的精神表達。

  二是創設有利於(yu) 青年科技人才成長的製度環境。首先,完善培養(yang) 發展製度。要緊跟科技前沿,及時更新青年科技人才培養(yang) 模式和培養(yang) 體(ti) 係,調動高校、科研機構、企業(ye) 等多方麵的積極性,積極探索跨領域聯合培養(yang) 高素質複合型人才的有效機製,堅持在科研、生產(chan) 和管理實踐中培育和發現人才。同時,建立戰略科學家與(yu) 青年科技人才“一對一”的“結對子”導師培養(yang) 機製,實現以老帶新。其次,優(you) 化資源配置製度。結合國家急迫需要和長遠需求,將各類人才培養(yang) 、引進、支持計劃適度向青年科技人才傾(qing) 斜。可以根據不同領域特點,分配資金、項目等創新資源,有針對性地對青年科技人才予以支持。同時,可以在保障青年科技人才成長所需的基本資源的基礎上,適度引入一定的競爭(zheng) 機製,以增強青年科技人才對資源變化、研究趨勢轉變的感知能力與(yu) 應變能力。再次,健全考核評價(jia) 製度。以指標選取的科學性為(wei) 基本依據,增強考核指標的特性建設,即兼顧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長成才規律,凸顯青年科技人才的個(ge) 性化特征,形成以價(jia) 值、能力、貢獻為(wei) 導向的評價(jia) 體(ti) 係。最後,完善人才激勵製度。給予青年科技人才發展以平台、機會(hui) 和物質條件保障,激勵青年科技人才開展重大原始創新和關(guan) 鍵技術攻關(guan) 。給予青年科技人才“揭榜掛帥”的機會(hui) ,不斷簡化項目申報和過程管理程序,對產(chan) 出重大科技成果的青年加大獎勵力度。另外,在設置科技獎項的過程中,可以從(cong) 獎項設置的數量及認可度雙重層麵進行考慮,以期達成實際激勵的目標。

  三是創設有利於(yu) 青年科技人才創新的社會(hui) 環境。首先,要著力培養(yang) 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意識。要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學習(xi) ,在夯實基礎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從(cong) 基礎研究角度出發,努力發現創新點。同時,應堅持理論與(yu) 實踐相結合,青年科技人才應深入一線、躬身實踐,紮根基層、潛心鑽研,努力實現創新與(yu) 突破。此外,要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敢於(yu) 發問、敢於(yu) 質疑,增強其創新的勇氣與(yu) 魄力。其次,要以社會(hui) 大環境帶動青年科技人才小群體(ti) 創新氛圍建設。可以通過開設創新主題展覽、印刷宣傳(chuan) 手冊(ce) 、開展知識競賽等活動,營造良好的社會(hui) 創新氛圍。同時,可以借助宣傳(chuan) 平台,投放宣傳(chuan) 廣告,在潛移默化中營造鼓勵創新、創業(ye) 、創造的社會(hui) 氛圍,為(wei) 推動高質量發展釋放更多動力與(yu) 活力。最後,要以寬鬆、包容的外部環境為(wei) 青年科技人才創新提供保障。一方麵,應尋求創新結果與(yu) 創新過程的平衡點,不應單純地“以結果論英雄”。要注重青年科技人才的創新過程,並結合宣傳(chuan) 平台,將其中的成功經驗與(yu) 錯誤示範進行分享與(yu) 交流。另一方麵,要注重輿論引導,發揮輿論的正向引導作用,營造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輿論環境,寬容對待青年科技人才創新過程中的挫折與(yu) 失敗。此外,可以為(wei) 青年科技人才配備專(zhuan) 業(ye) 的心理谘詢團隊,定期開展心理谘詢活動,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的心理健康。

  (北京科技大學馬克思主義(yi) 學院博士研究生陳曉倩、韓竺蔓對本文亦有貢獻)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