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探索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 讓科創種苗長成一棵棵參天大樹
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要積極培育新能源、新材料、先進製造、電子信息等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積極培育未來產(chan) 業(ye) 。在這個(ge) 過程中,科技創新是核心要素。但是,科技創新並不容易,很多情況下,需要反複試錯,而且試錯成本越低越好。如何降低試錯成本,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產(chan) 業(ye) 化,各地都在不斷探索。在深圳就有這樣一類政府牽頭搭建的創新平台,專(zhuan) 門解決(jue) 創新項目從(cong) 想法到產(chan) 品雛形的第一步問題,在這裏,研發人員可以反複試錯,這就是概念驗證中心。
在深圳柔性電子概念驗證中心,創業(ye) 者張錦正在與(yu) 中心主任陸磊探討第二代新型投影顯示技術的設計細節。目前,他們(men) 已經完成了第一代創新技術的研發,讓用戶即便在日光燈下,也可以看到清晰的視頻圖像,此前能達到這個(ge) 效果的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壟斷。
屏麗(li) 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 張錦:投影機有一個(ge) 千年難解的難題,我們(men) 說投影產(chan) 品一亮遮百醜(chou) ,亮度是最高指標。可是要把亮度給實現,難度非常高,能效比是邁不過去的坎兒(er) 。
張錦做了15年投影機,生產(chan) 的一直是千元以下低端機型,他一直在尋找新的技術方案。2021年,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他注意到國內(nei) 發布的一項關(guan) 於(yu) 場序顯示技術的科研成果。
屏麗(li) 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創始人 張錦:它的能效比比當下的國內(nei) 廣為(wei) 使用的普通液晶屏要高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在那一瞬間真的是靈光乍現。
張錦迅速聯係上了這一技術成果的參與(yu) 者陸磊,陸磊此時正在概念驗證中心負責相關(guan) 的技術轉化工作,有著同樣目標的二人,開始了全新的合作。
為(wei) 了實現投影的高清晰度,他們(men) 將設備的刷新率要提升到傳(chuan) 統技術的3倍以上,這對技術原理、算法、芯片、材料全鏈條都是一個(ge) 巨大的挑戰,需要大量試錯。柔性電子概念驗證中心由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電子信息係牽頭,有陸磊這樣的一批科研人員,也有投入巨大的實驗設備,借助這些資源,他們(men) 從(cong) 原理論證階段開始反複進行仿真試驗。
新技術的研發成本巨大,概念驗證中心又幫助他們(men) 達成了數千萬(wan) 元的融資,推動項目進一步產(chan) 業(ye) 化。令張錦特別興(xing) 奮的是3年多的概念驗證過程沒有白費,今年1月,基於(yu) 新一代技術的投影光機已經量產(chan) ,打破了美日技術路線壟斷,在實現更高能效比、更高飽和度色彩的同時,實現了更高性價(jia) 比。
深圳的這個(ge) 概念驗證中心是眾(zhong) 多創新平台的一個(ge) 縮影,目前,在全國各地,由政府牽頭提供的各種創新平台模式多樣,為(wei) 不同內(nei) 容、不同階段的科研創新保駕護航。重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是由重慶市、區兩(liang) 級政府出資近五億(yi) 元打造的創新平台,由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圍繞重慶現代製造業(ye) 產(chan) 業(ye) 集群體(ti) 係發展需求,專(zhuan) 門孵化高新技術企業(ye) ,在這裏的中試基地,十餘(yu) 個(ge) 共享實驗室正在對即將量產(chan) 的科技產(chan) 品進行測試。
所謂中試,就是產(chan) 品在大規模量產(chan) 前的較小規模試驗,是科研技術轉化為(wei) 產(chan) 品的重要階段。2019年,重慶大學無線電傳(chuan) 輸技術研究團隊帶著近20年研究成果、100多項專(zhuan) 利來到了重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其中,他們(men) 的大功率無線供電技術引起了研究院的注意。經過論證,高新院決(jue) 定對該項目進行孵化。除了一次性投入了2000萬(wan) 初始基金,還給他們(men) 提供了中試基地用於(yu) 產(chan) 品小規模試驗。
產(chan) 品生產(chan) 出來了賣給誰又是個(ge) 新問題。為(wei) 了讓更多人能了解這項技術,研究院協調當地政府在附近人氣最旺的公園打造了一個(ge) 無線充電公交車應用場景,人們(men) 可以直觀感受這項技術的先進性和便利性。此外,研究院的專(zhuan) 業(ye) 銷售團隊幫助創業(ye) 團隊與(yu) 大國企和行業(ye) 龍頭企業(ye) 進行產(chan) 品對接,促成了後來跟公交公司、郵政等客戶達成合作。
在重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中試基地後院,有一大片廠房,中試成功的科技成果將在這裏完成量產(chan) 。重慶某半導體(ti) 公司就是重慶高新院首批孵化的高新技術企業(ye) 。
重慶某半導體(ti) 公司技術負責人 王曉:這是一款用在新能源汽車主電驅上的一款碳化矽功率模塊,目前可以為(wei) 新能源汽車提供更高運行效率。2019年的時候,這款產(chan) 品還隻是一個(ge) 專(zhuan) 利,我們(men) 經過5年的研發、生產(chan) 、製造,現在已經達到2個(ge) 億(yi) 的銷售額。
像這樣的公司,重慶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5年內(nei) 培育了12家。目前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研究院的項目前期孵化成功率達到100%,53個(ge) 重大原創科技成果轉化項目,產(chan) 值超15億(yi) 元。
在安徽合肥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開發區,2022年6月,依托省內(nei) 優(you) 質高校資源由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三方共同組建科大矽穀,希望通過體(ti) 製機製的創新和探索,把這裏打造成一個(ge) 新質生產(chan) 力的高產(chan) 田。
科大矽穀服務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海龍:我們(men) 希望通過建設科大矽穀,能夠把它建設成一個(ge) 科技體(ti) 製機製改革的試驗田,讓更多當前機製上存在的難點堵點能夠在這裏得到釋放、得到先行先試,激發更多活力,通過機製創新和市場化運作,能夠匯聚世界的創新力量,將科大矽穀打造成新質生產(chan) 力的高產(chan) 田。
科大矽穀成立一年多來,圍繞成果轉化、人才政策、項目引進、投融資模式等7個(ge) 方麵,開展了27項各類改革,安徽省、合肥市也配套出台了支持政策。如何讓創新從(cong) 實驗室走向生產(chan) 線是改革的重點。一家以量子精密測量為(wei) 核心技術的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前不久獲得了一筆來自科大矽穀的入股投資。
國儀(yi) 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賀羽:我們(men) 與(yu) 中國科大組成了聯合攻關(guan) 團隊,承接了先導專(zhuan) 項,在專(zhuan) 項裏科大負責原始創新,我們(men) 負責成果轉化,政府把獎補資金以入股的形式注入到了我們(men) 公司,這筆資金直接促進了多項量子精密測量儀(yi) 器商用化,在全球率先問世。
這筆入股資金,其實就來源於(yu) 科大矽穀的“撥轉股、股轉債(zhai) ”改革。在2021年發改委、科技部下發了全麵創新改革任務清單,明確以先投後股方式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這次政府不再單純撥款獎補科研項目,而是拿出一部分作為(wei) 促進產(chan) 業(ye) 化的入股資金。
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創新處處長 張傑:撥轉股,將傳(chuan) 統的財政獎補資金部分轉化為(wei) 股權投資,以股權投資的方式促進資金部分回流和收益,再用這筆資金支持更多科創企業(ye) ,促進成果轉化和企業(ye) 做大做強。
而對企業(ye) 來說,拿到的不僅(jin) 僅(jin) 是一筆投資,更重要的是獲得了一名產(chan) 業(ye) 合夥(huo) 人。
國儀(yi) 量子技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賀羽:當然,資金非常重要,但資金不是企業(ye) 發展過程中唯一重要的因素。有了政府這樣的一個(ge) 股東(dong) ,也是合夥(huo) 人,其實就是公司的公信力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加強。政府也是在不斷幫我們(men) 開拓新的應用場景,我們(men) 對於(yu) 客戶和人才的吸引力也不斷加強,直接促進了企業(ye) 的高質量發展。
科大矽穀服務平台有限公司董事長 吳海龍:首先給的不僅(jin) 僅(jin) 是一筆錢,而是一筆資源。第二錢隻是紐帶,是彼此成全、相互成就的起點,作為(wei) 它的股東(dong) ,投後管理肯定是我們(men) 的重中之重,這也是履行投資必要的環節。在投後賦能環節,我們(men) 投的不僅(jin) 僅(jin) 是資金,更多的是資源,在各個(ge) 方麵它有問題的話,我們(men) 隨時上門服務,堅持做好無事不擾、有事必應。
這家公司,在高端科學儀(yi) 器產(chan) 業(ye) 化過程中,誕生了一係列關(guan) 鍵部件,均取得了性能指標的突破。這些部件形成的產(chan) 品,不僅(jin) 提升了國產(chan) 化率,同時為(wei) 公司帶來了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去年,營收超4億(yi) 元,實現翻番,其中研發投入占比近30%,並獲“獨角獸(shou) 企業(ye) ”稱號。而隨著企業(ye) 估值的增加,政府的股權投資隨時允許企業(ye) 進行回購,保護了初創團隊的核心利益。
在科大矽穀,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快速集群,未來產(chan) 業(ye) 逐漸成勢。搭載72位自主量子芯片的第三代超導量子計算機正式上線運行,合肥高新區已成為(wei) 國內(nei) 量子科技企業(ye) 重要聚集地。在人工智能領域,星火認知AI大模型,啟動了更大規模訓練,今年上半年將升級到4.0版本,高新區匯聚人工智能企業(ye) 數已突破1500家,產(chan) 值突破1500億(yi) 元。
合肥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hui) 創新處處長 張傑:將前沿技術去催生新產(chan) 業(ye) 、新模式、新動能,去加快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一個(ge) 個(ge) 科創成果轉化之後,就像一棵棵小樹苗一樣,我們(men) 稱之為(wei) 科創種苗。一個(ge) 個(ge) 科創種苗,去給它政策、資金、人才,包括場景支撐,促進創新鏈到產(chan) 業(ye) 鏈到資金鏈人才鏈深度融合,最終我們(men) 希望這一棵棵科創種苗都能成長為(wei) 一棵棵參天大樹。
戰略性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和未來產(chan) 業(ye) 是培育新質生產(chan) 力的核心載體(ti) 和主要陣地。無論是提供創新孵化平台,還是在政策上、資金上給予傾(qing) 斜,各地都在努力探索適合自己的方式。不斷破除阻礙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各種障礙,打通堵點卡點,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才能不斷開辟高質量發展新領域新賽道,為(wei) 中國式現代化注入強勁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