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南昌:濕地如畫 鷗鳥紛遝
【攝影打卡地】
光明日報記者 郭俊鋒
南昌,古稱“豫章”“洪都”,是一座“因水而生、因水而興(xing) 、因水而榮”的城市。鄱陽湖居其東(dong) 北,贛江穿城而過,撫河、玉帶河等十餘(yu) 條河流縱橫境內(nei) 。奔騰的河流,浩渺的湖泊在這裏交匯,孕育出絢麗(li) 而壯美的濕地景觀。
從(cong) 高空俯瞰南昌市金溪湖水域。袁偉(wei) 強攝
南昌如今有江西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兩(liang) 處國際重要濕地,還有瑤湖、青山湖、青嵐湖、軍(jun) 山湖等多個(ge) 省級、縣級重要濕地。依托象湖、艾溪湖、九龍湖等城市內(nei) 的湖泊河流,南昌還建立了多個(ge) 集市民休閑遊憩與(yu) 生態保護於(yu) 一體(ti) 的濕地公園。在這座城市裏,人們(men) 推門見綠、抬頭賞景、移步聞香,美麗(li) 的濕地風景讓大家倍感生活的美好和幸福。
聚集在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群鳥。趙豐(feng) 收攝
“南昌水係及濕地資源豐(feng) 富,天然水域及濕地麵積達12.6萬(wan) 公頃,天然水域及濕地率達17.5%。有‘一江十河串百湖’的美譽。2022年,南昌還被評為(wei) ‘國際濕地城市’。”南昌市林業(ye) 局副局長楊馥寧一邊展示自己拍攝的濕地照片,一邊自豪地介紹南昌濕地情況。
南昌市安義(yi) 縣長均鄉(xiang) 白沙村濕地一角。光明日報記者 郭俊鋒攝
在鄱陽湖南磯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wei) 了讓候鳥們(men) 有一個(ge) 安全而舒適的家,這裏先後探索“點鳥獎湖”“協議管湖”“陣地前移”等綜合保護管理模式,提高湖區漁民管湖護鳥的積極性,緩解“人鳥爭(zheng) 食”的矛盾。現在,湖區生態環境明顯改善,已經成為(wei) 候鳥生存棲息的樂(le) 園。
“鄱湖鳥,知多少,飛時遮盡雲(yun) 和月,落時不見湖邊草。”新時代,古時民謠中描述的美景又得以重現。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4日 11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