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畫好美麗中國“工筆畫 ”
全麵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助推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guan) 於(yu) 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提出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高水平保護推動高質量發展、創造高品質生活,努力建設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li) 中國。
業(ye) 內(nei) 人士表示,出台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對於(yu) 提升生態環境管理水平,促進美麗(li) 中國目標實現具有重要意義(yi) ,恰逢其時。
科學治汙推進分區分類管控策略
當前,我國生態環保結構性壓力依然較大,生態環境改善基礎還不牢固,生態環境保護任務依然艱巨。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王亞(ya) 男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實現精準科學依法治汙的迫切需要。通過科學化、精細化和智能化手段,根據不同區域特點,實施差異化管控,可以更科學、更係統、更精細開展生態保護與(yu) 汙染防治工作,提升生態環境治理水平。
“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以‘問題識別-質量目標-分區管控-準入清單’為(wei) 邏輯,建立從(cong) 問題識別到解決(jue) 方案的分區分類管控策略,助力精準科學治汙。”王亞(ya) 男說,通過環境評價(jia) ,以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汙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嚴(yan) 重、環境風險高的區域為(wei) 主體(ti) ,把發展同保護矛盾突出的區域識別出來,銜接行政邊界,確定為(wei) 生態環境重點管控單元,強化汙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
王亞(ya) 男表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聚焦解決(jue) 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製定針對性解決(jue) 措施。“有針對性的集成整合相關(guan) 要素分區管控要求和現行生態環境管理要求,提出優(you) 化空間布局、提升資源利用效率、加強汙染物排放管控和環境風險防控的具體(ti) 措施,因地製宜實施‘一單元一策略’精細化管理。”
綜合劃定 區分生態環境管控單元
《意見》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劃分為(wei) 優(you) 先保護單元、重點管控單元和一般管控單元三類區域。
王亞(ya) 男認為(wei) ,分區的標準、關(guan) 鍵技術和操作流程實現了規範管理,確保各省市的技術成果協調統一。
“優(you) 先保護單元完整利用生態保護紅線成果,疊加紅線以外法律法規明確要求保護的其他生態功能重要區域,如飲用水水源保護區、重要濕地、環境空氣質量功能區一類區等。”王亞(ya) 男說,重點管控單元以不同規劃期的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資源約束為(wei) 依據,分析區域內(nei) 汙染物排放和環境質量形勢,識別出環境質量改善壓力大、資源能源消耗強度高、汙染物排放集中、生態破壞突出、環境風險高的區域進行重點管控。
“在此基礎上,銜接生態環境特征及管理要求、經濟社會(hui) 特征、行政邊界和管理需求,將生態保護紅線及一般生態空間、水環境優(you) 先保護區、大氣環境優(you) 先保護區等綜合劃定為(wei) 優(you) 先保護單元。”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毅建議,“將氣象水文條件不佳及汙染排放集中、環境質量超標、環境風險較大的城鎮和工業(ye) 園區等劃定為(wei) 重點管控單元,其他區域劃定為(wei) 一般管控單元。”
劉毅表示,初步完成劃分後,還要對生態環境管控單元與(yu) 要素分區中優(you) 先保護和重點管控分區麵積和比例、省市等不同空間尺度管控單元麵積和比例進行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多輪校核和反饋。
動態管控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管控
“在充分尊重自然規律和區域差異的基礎上,應堅持生態優(you) 先,把該保護的區域劃出來。”王亞(ya) 男表示,對每一個(ge) 優(you) 先保護單元均編製了差別化生態環境準入清單,實施“一單元一策略”管理,保障生態功能,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
王亞(ya) 男認為(wei) ,為(wei) 實現精準管控,應在《意見》的基礎上,建立更新調整機製,提升成果時效性和針對性。對於(yu) 生態保護紅線、自然保護地等依法依規調整的,優(you) 先保護單元進行同步更新,確保單元邊界的精準性。
“結合最新政策文件和跟蹤評估發現的問題及需求,動態更新優(you) 先保護單元不同生態功能屬性空間的管控要求,提升準入清單的針對性。”王亞(ya) 男補充。
劉毅建議,應加快建立年度跟蹤和五年評估的技術框架與(yu) 應用機製,規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跟蹤評估的評價(jia) 流程、評價(jia) 指標與(yu) 管理程序等。“明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動態更新、定期調整的一般情形、技術原則和技術規範要求,完善相關(guan) 管理程序與(yu) 審查機製,保持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製度生命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