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行·看振興丨鄉愁引客來——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的瓊海探索
在海南島的東(dong) 岸,沿海南環島旅遊公路進入瓊海地界,彩磚琉璃瓦的村屋隨處可見,窗沿房梁的彩繪講述著瓊海人早年“下南洋”的故事。在瓊海的博鼇、潭門等濱海小鎮,僑(qiao) 鄉(xiang) 、海洋等文化元素為(wei) 鄉(xiang) 村沉澱了南洋鄉(xiang) 愁和南海記憶,吸引眾(zhong) 多客人前來遊覽,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
博鼇鎮莫村村委會(hui) 下屬的留客村地處萬(wan) 泉河下遊的水陸要衝(chong) ,村裏的渡口將官商文人聚集此地,因而得名“留客”,這裏也是早年“下南洋”的必經之地。
僑(qiao) 鄉(xiang) 故事道不完,莫村專(zhuan) 設了“村史館”。在村民們(men) 日常來往頻繁的村供銷社和村民茶舍,一位正在喝茶的大姐熱情地向記者介紹起村裏的名人故事。留客村的百餘(yu) 戶人家曾走出1000多名華僑(qiao) ,他們(men) 旅居在東(dong) 南亞(ya) 多個(ge) 國家和地區,出了“船王”蔡家森、“百貨之王”盧氏兄弟等代表人物。
這些華僑(qiao) 們(men) 曆經磨難後衣錦還鄉(xiang) ,在留客村建家宅、修碼頭、辦學校、鋪道路。坐落於(yu) 留客村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蔡家宅正是其中之一。
來自北京的“候鳥老人”陳先生和老伴漫步在古色古香的蔡家宅裏,他時不時拿出相機記錄下老宅的角角落落。“宅子保存得很好,一邊遊覽一邊聽蔡家故事,仿佛穿越了時空。”他說。
蔡家宅第五代傳(chuan) 人蔡仁漢告訴記者,先輩蔡家森先生當年從(cong) 留客村出發,到印尼打拚成為(wei) 當地華僑(qiao) 富商,回國後他和兄弟建造了這座宅子。蔡家宅結合了當地傳(chuan) 統民居結構和東(dong) 南亞(ya) 裝飾,1934年建成至今已曆經90年風雨。
如今,海南留客旅遊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在留客村投資打造“美麗(li) 鄉(xiang) 村”,公司總經理柴誌仁認為(wei) ,該村原有的萬(wan) 泉河道、古渡口、古宅就是最好的文化景觀。下一步還將建設“海南下南洋文化博覽館”,推出印尼風情演出和華僑(qiao) 藝術展覽活動。留客村正吸引越來越多的華僑(qiao) 回鄉(xiang) 投資,年輕一代不用再為(wei) 了溫飽“下海漂遠洋”。
2023年10月,瓊海成為(wei) 全國首批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如何讓曆史和文化為(wei) 振興(xing) 路上的鄉(xiang) 村帶來效益?博鼇鎮留客村將鄉(xiang) 愁的詩寫(xie) 在萬(wan) 泉河畔的青磚上,潭門鎮排港村是把遠方的海刻在泛黃的更路簿裏。
位於(yu) 潭門港出海口的排港村,是一座保存較為(wei) 完整的海南古漁村,至今沿襲“祭兄弟公儀(yi) 式”“鯉魚燈節”等習(xi) 俗,當地代代相傳(chuan) 的“南海航道更路經”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
南海航道更路經,也被稱為(wei) “更路簿”,是海南島漁民自編自用的航海“秘笈”,是每位船長必備的航海圖,是古代瓊海人發現和開發西沙、南沙和中沙群島的曆史見證。
“80後”王振忠出生在排港村的一個(ge) 船長之家,祖父和父親(qin) 都曾經遠赴南海,並傳(chuan) 下珍貴的更路簿。為(wei) 了留下潭門漁村的南海記憶,他將家族傳(chuan) 承的更路簿、羅盤、老地圖、海撈瓷等老物件收集陳列,開設了一家更路簿博物館並親(qin) 自擔任講解員。
“現在更路簿雖然已不常在航行中使用,但這是南海主權的曆史證據,更是我們(men) 潭門人的精神寄托。”王振忠從(cong) 母親(qin) 帶他的背帶繈褓,講到父親(qin) 手寫(xie) 的更路簿,從(cong) 一張“聽祖父講西沙”的老照片道盡潭門人闖海傳(chuan) 奇。
風從(cong) 海上來,漁船的汽笛聲、出海的鞭炮聲宛如潭門的脈搏,仍跳動不息。來自杭州的杜亞(ya) 萍被潭門故事深深吸引,“從(cong) 附近的中國(海南)南海博物館過來,又走進這家更路簿博物館,看到滿牆的老照片,聽到潭門老漁民的故事,不想走了。”她告訴記者,這些有獨特文化底蘊的鄉(xiang) 村才有滋有味。
今年春節期間,瓊海的鄉(xiang) 村旅遊點接待遊客18.47萬(wan) 人次。其中,博鼇鎮的南強村、沙美村和留客村共接待2.75萬(wan) 名遊客,潭門鎮排港村接待遊客2.12萬(wan) 人次。
瓊海市旅文局副局長侯媛媛說,借助“博鼇效應”,瓊海圍繞文化產(chan) 業(ye) 賦能鄉(xiang) 村振興(xing) 試點工作,著力打造環繞論壇會(hui) 址、環繞沙美內(nei) 海、環繞龍潭嶺等3個(ge) 美麗(li) 鄉(xiang) 村集群環帶。注重保留鄉(xiang) 愁風貌和古樸韻味,修舊如舊保護古村古宅古跡。南強村、沙美村等“美麗(li) 鄉(xiang) 村會(hui) 客廳”扮靚“田園外交”,留客蔡家宅、排港古漁村等為(wei) 鄉(xiang) 村產(chan) 業(ye) 振興(xing) 注入新活力,也為(wei) 論壇年會(hui) 添彩。(記者夏天)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