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量”“提質”穩增長 擴大“有效投資”進行時
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完成全年預算的15.3%。“支出進度是近五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教育、城鄉(xiang) 社區、農(nong) 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支出增長較快,重點項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1-2月,我國民間投資占整體(ti) 投資的比重為(wei) 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個(ge) 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0.4%。“扭轉了去年前5個(ge) 月以來的負增長狀況。”
——————————
今年,超6萬(wan) 億(yi) 元資金將被用於(yu) 擴大有效投資,為(wei) 打開穩增長空間釋放積極信號。
在日前國新辦舉(ju) 行的新聞發布會(hui) 上,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劉蘇社介紹,從(cong) 去年增發的1萬(wan) 億(yi) 元國債(zhai) ,到今年1萬(wan) 億(yi) 元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中央預算內(nei) 投資7000億(yi) 元以及3.9萬(wan) 億(yi) 元的地方政府專(zhuan) 項債(zhai) 券,“幾方麵資金總規模超過6萬(wan) 億(yi) 元。”他表示,提高政府投資使用效益,發揮好政府投資對全社會(hui) 投資的帶動作用,是今年投資工作的關(guan) 鍵,也是重點。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是“著力擴大國內(nei) 需求,推動經濟實現良性循環”的重要內(nei) 容。報告提到,發揮好政府投資的帶動放大效應,重點支持科技創新、新型基礎設施、節能減排降碳,加強民生等經濟社會(hui) 薄弱領域補短板,推進防洪排澇抗災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各類生產(chan) 設備、服務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加快實施“十四五”規劃重大工程項目。
聚焦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
積極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的信號之一,是從(cong) 今年開始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
“這有利於(yu) 擴大總需求,優(you) 化供給結構,提高經濟運行效率,提高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同時,超長期國債(zhai) 發行優(you) 化了債(zhai) 務結構,降低了債(zhai) 務風險。”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誌恒分析說,中央發債(zhai) 相對地方而言成本更低、周期更長,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形成了優(you) 質資產(chan) ,更重要的是避免了地方加杠杆導致的風險,為(wei) 地方財政騰出了空間。
對於(yu) 今年1萬(wan) 億(yi) 元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支持的領域,劉蘇社在上述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將聚焦科技創新、城鄉(xiang) 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和能源資源安全、人口高質量發展等重點領域。“總的考慮,就是要統籌好‘硬投資’和‘軟建設’,集中力量解決(jue) 強國建設和民族複興(xing) 進程中的一些重大問題,為(wei) 如期實現第二個(ge) 百年奮鬥目標夯實基礎。”劉蘇社說,目前,國家發展改革委正會(hui) 同有關(guan) 方麵抓緊推動出台實施相關(guan) 配套政策措施,通過體(ti) 製機製改革破解深層次障礙,與(yu) 重大項目建設形成合力,確保各項任務高質量落地。
他還介紹了去年增發萬(wan) 億(yi) 國債(zhai) 的落實情況。從(cong) 支持領域看,1萬(wan) 億(yi) 元增發國債(zhai) 中,超過一半用於(yu) 防洪排澇等相關(guan) 水利設施建設,超過2000億(yi) 元用於(yu) 京津冀等地的災後重建,其餘(yu) 資金主要用於(yu) 自然災害應急能力提升,以及森林火災等綜合防治體(ti) 係建設。
“今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已經分三批下達完畢1萬(wan) 億(yi) 元增發國債(zhai) 項目清單,增發國債(zhai) 資金已經全部落實到1.5萬(wan) 個(ge) 具體(ti) 項目。”劉蘇社說,國家發展改革委已建立增發國債(zhai) 項目的調度機製,對項目進展情況進行全麵調度。目前,北京市、河北省的項目開工率分別達到48%、45%。“我們(men) 將督促地方加快工作進度,會(hui) 同有關(guan) 部門開展實地督導,推動這些項目在今年上半年全部開工,在年內(nei) 形成更多的實物工作量,特別是督促部分災後重建項目在今年汛期前建成投用。”
他特別提到,上述領域的項目建設,客觀上也會(hui) 推動基礎設施投資保持穩定增長。
國家統計局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2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6.3%,增速比去年全年加快0.4個(ge) 百分點。其中,水利管理業(ye) 投資增長13.7%,鐵路、道路運輸業(ye) 投資分別增長27%、8.3%。“2023年增發國債(zhai) 等政策效益正在逐步顯現。”劉蘇社說。
華創證券研究所宏觀分析團隊的測算數據也顯示,今年開年公共財政支出增速保持高位,1-2月三項代表性民生類支出(社保就業(ye) 、衛生健康、教育)拉動支出增速0.8個(ge) 百分點,基建類支出(城鄉(xiang) 社區、交通運輸、農(nong) 林水)合計拉動支出增速3.3個(ge) 百分點,主要是城鄉(xiang) 社區、農(nong) 林水兩(liang) 項增發國債(zhai) 集中支持領域支出合計拉動3.1個(ge) 百分點,“增速均創近五年同期新高”。
充分利用財政空間
“從(cong) 2024年財政預算數據看,中央財政已經在積極作為(wei) 加杠杆,優(you) 化債(zhai) 務結構,為(wei) 地方政府騰出財政空間,2024年赤字規模為(wei) 4.06萬(wan) 億(yi) 元,中央赤字占比82.3%。此外,還有1萬(wan) 億(yi) 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從(cong) 這些數據可以看出,中央政府正在積極加大杠杆,充分利用財政空間。”在羅誌恒看來,除中央政府擁有更多財政空間外,地方政府的財政空間在於(yu) 人口流入、產(chan) 業(ye) 支撐較好的東(dong) 部地區,“它們(men) 項目儲(chu) 備基礎好,能夠更好地使用債(zhai) 務。”
財政部副部長廖岷也在上述發布會(hui) 上表示,宏觀調控需要多種工具有機組合、共同作用。從(cong) 財政政策看,今年就是要落實好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和全國兩(liang) 會(hui) 提出的“適度加力、提質增效”工作要求,“適度加力”不僅(jin) 體(ti) 現在赤字政策,還包括專(zhuan) 項債(zhai) 、超長期特別國債(zhai) 、稅費優(you) 惠等多種政策工具。“這些政策將為(wei) 實現今年經濟社會(hui) 發展目標提供必要和有力支撐。”
他用“靠前發力,進度加快”形容今年前兩(liang) 月的財政支出情況。財政部數據顯示,1-2月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同比增長6.7%,完成全年預算的15.3%。“支出進度是近五年同期最快的,其中社會(hui) 保障和就業(ye) 、教育、城鄉(xiang) 社區、農(nong) 林水、交通運輸等領域支出增長較快,重點項目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廖岷說,財政支出既有總量效應,更有結構效應,“我們(men) 相信這對於(yu) 推動宏觀經濟的複蘇、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帶動社會(hui) 資本投資都將產(chan) 生積極作用。”
他還分享了一個(ge) 好消息,過去幾個(ge) 月,海外投資者連續多月增持中國政府債(zhai) 券,“中國政府債(zhai) 券成為(wei) 亞(ya) 洲表現最好的政府債(zhai) 券之一。”
對於(yu) 如何平衡穩增長和保持財政可持續性運行的問題,廖岷也作出回應。他說,財政部門始終堅持統籌穩增長和防風險,統籌需要與(yu) 可能,科學合理安排赤字水平、政府債(zhai) 務水平,確保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過去幾年,即使是在疫情期間,我們(men) 的赤字率也保持了相對穩定,在主要經濟體(ti) 中,這是我們(men) 比較突出的一個(ge) 特點。2024年赤字率按3%安排,也是綜合考慮了各方麵因素確定的。”廖岷說,總體(ti) 看,我國政府負債(zhai) 水平是適度的,“既符合推動經濟穩中向好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有利於(yu) 實現財政中長期可持續性。”
激發民間投資活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wei) 擴大有效投資的重要內(nei) 容,民間投資情況近期有所好轉。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2月,我國民間投資占整體(ti) 投資的比重為(wei) 52.6%,比去年全年提高2.2個(ge) 百分點。民間投資增長0.4%。
“這扭轉了去年前5個(ge) 月以來的負增長狀況。”劉蘇社分析說,民間投資是民營經濟發展非常重要的基礎,也是民營經濟活躍度的“晴雨表”。隨著係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如出台促進民間投資的17條措施、建立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的新機製等,去年的後幾個(ge) 月全國民間投資增速逐步企穩,今年1-2月民間投資增速由負轉正,“可以說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
民間資本推介項目平台顯示,截至2月29日,吸引民間資本參與(yu) 的項目共計1612個(ge) ,總投資規模兩(liang) 萬(wan) 多億(yi) 元。
對於(yu) 下一步舉(ju) 措,劉蘇社表示,將通過完善製度環境、拓展投資空間、強化要素保障,讓民營企業(ye) “安心投”“有的投”“投得好”。
在拓寬投資空間方麵,他又一次提到推動地方和相關(guan) 行業(ye) 落實好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的新機製。相較於(yu) 此前實施多年的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PPP)模式,去年11月出台的《關(guan) 於(yu) 規範實施政府和社會(hui) 資本合作新機製的指導意見》從(cong) 多方麵明確了新機製的特點,如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優(you) 先選擇民營企業(ye) 參與(yu) ,全部采取特許經營模式等。
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新機製聚焦使用者付費項目,要求項目經營收入能夠覆蓋建設投資和運營成本、具備一定投資回報,是從(cong) 源頭上防範新增地方隱性債(zhai) 務。
《支持民營企業(ye) 參與(yu) 的特許經營新建(含改擴建)項目清單(2023年版)》也同時首次發布,按行業(ye) 領域屬性、新建項目特點支持民營企業(ye) 參與(yu) 多領域項目的建設與(yu) 運營。為(wei) 公平選擇特許經營者,新機製還明確將項目運營方案、收費單價(jia) 、特許經營期限等作為(wei) 選擇特許經營者的重要評定標準。
“隨著一係列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改善營商環境等政策落地見效,民間投資也正在進行結構轉型。”國家信息中心經濟預測部宏觀處副處長鄒蘊涵注意到,民間投資除在穩增長上具備空間和潛力之外,在結構變化上也呈現亮點。
她告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一是民間製造業(ye) 投資領域正從(cong) 傳(chuan) 統行業(ye) 轉向中高端行業(ye) ,特別是對專(zhuan) 用設備製造業(ye) 、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ye) 、儀(yi) 器儀(yi) 表製造業(ye) 以及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ye) 等高技術水平行業(ye) 投資的比重將進一步提升;二是民間第三產(chan) 業(ye) 投資多元化程度將進一步提高,“投資重點加快由生活性服務業(ye) 轉向生產(chan) 性服務業(ye) ,對房地產(chan) 投資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朱彩雲(yun) 見習(xi) 記者 戴納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