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工資四千多,花五百刷劇 微短劇為何如此讓人“上頭”

發布時間:2024-03-28 15:45:00來源: 法治日報

  工資四千多,花五百刷微短劇

  一些微短劇“爽”點多讓不少打工人欲罷不能

  □ 本報記者   趙  麗(li)

  □ 本報實習(xi) 生 文旭晨

  今年23歲,在北京幹餐廳服務員的劉明(化名)最近半年迷上了劇情緊湊的網絡微短劇,並陷入了付費“連環套”和上癮焦慮——明明覺得一些微短劇的劇情很俗套、表演生硬誇張,但“爽”點多,看完一集忍不住想看下一集,不知不覺花了好多錢。

  “解鎖一集沒多少錢,可一集又一集,細算下來,每個(ge) 月都要為(wei) 此花500元左右。而我每月的工資才4000多元。”劉明說。

  前不久,中國網絡視聽協會(hui) 發布的一則通報,讓劉明重新審視了自己的這一愛好。原來,他當時正追的微短劇《老師不要跑》被全網下架了。通報稱,該劇存在劇情低俗,台詞、畫麵、情節涉及嚴(yan) 重軟色情等違規情況。協會(hui) 還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內(nei) 容審核機製,加大對違規內(nei) 容的監督力度,維護網絡視聽市場的健康與(yu) 繁榮。

  當下,沉迷於(yu) 網絡微短劇的打工人何止劉明一人。

  多位受訪專(zhuan) 家表示,一些微短劇依靠色情低俗、暴力血腥等內(nei) 容博人眼球,會(hui) 破壞平台良好生態,擾亂(luan) 網絡視聽節目傳(chuan) 播秩序,應加強部門監管和行業(ye) 自律,出台審核細則、標準,建立信用監管製度,把有問題的劇和相關(guan) 製作單位等納入“黑名單”,努力實現微短劇“精品化”。

  各種套路“爽”點多

  微短劇上頭刷不停

  微短劇,即單集時長從(cong) 幾十秒到15分鍾左右、有著相對明確的主題和主線、較為(wei) 連續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網絡影視作品。

  有調查機構數據顯示,70%的網絡短劇用戶群體(ti) 是中低收入群體(ti) 。

  劉明便是其中之一,工資扣除房租還剩下不到2000元,卻拿出將近四分之一“餘(yu) 糧”充值。

  商業(ye) 霸總與(yu) 灰姑娘的甜寵之愛、當代絕望主婦的華麗(li) 蛻變、古代痛如刀割的深情虐戀……通勤路上、洗澡時、睡覺前,幾乎所有碎片化的時間,劉明都會(hui) 點開微短劇一頓刷,各種題材均有涉及。今年春節期間,刷微短劇,成為(wei) 他每天睜眼幹的第一件事,看夠了再起床。

  女主本是古代皇後,父親(qin) 保衛國家有功,卻被皇帝下令處死,緊接著她也被黑衣人殺死,沒想到死後卻穿越到現代變成了豪門太太,開啟勇闖娛樂(le) 圈、智鬥壞人以及和男主相愛的故事——這是在甘肅定西的一個(ge) 小縣城裏做美甲師的“90後”鄭琳(化名)刷到的第一部微短劇。

  “一集就個(ge) 把分鍾,劇情發展很快,我看了幾集後就充了39.9元把它一口氣看完了。”鄭琳說。如今,已刷過20多部微短劇的她得出一套自己的劇情總結:很多微短劇的類型大同小異,要麽(me) 穿越重生,要麽(me) 複仇逆襲,中間夾雜一些惡毒繼母、狠毒姐妹、甜寵閃婚之類的劇情。

  “劇情俗套但看著確實很爽,一會(hui) 兒(er) 狠狠打臉惡毒繼母,一會(hui) 兒(er) 又被億(yi) 萬(wan) 富豪各種寵,讓人越看越精神。”鄭琳說,她通常一集一集解鎖,剛開始覺得也不貴,可一個(ge) 不留神就花多了。

  沉迷其中的還有在北京送外賣的呂晨(化名)。記者見到他時是晚上10點,與(yu) 許多騎手一樣,他當時正半躺在自己的“工位”——電動車上,靠著外賣箱等待手機提示音響起。與(yu) 此同時,他盯著麵前的手機看微短劇。

  “沒什麽(me) 好看的,刷多了,就知道都是一個(ge) 套路。”話雖如此,呂晨還是“忍不住花錢”,過去半年,他刷了幾十部微短劇。有時淩晨結束工作,躺在城中村的出租房裏,他會(hui) 用三四個(ge) 小時把一部微短劇一口氣看完,“一晚上能花掉五六十元,這一天就算‘白跑’了”。

  讓用戶上癮有套路

  精準設置付費卡點

  看完一部付費微短劇要花多少錢?

  少則一二十元,一般六七十元,多的超百元。劉明舉(ju) 例說,一部100集的微短劇,每集時長一兩(liang) 分鍾,前10集至15集免費,之後的劇集按照每集0.8元至1元的價(jia) 格收費,則需要68元左右。

  “真的不便宜,比看一部電影還貴。”劉明感歎道。

  價(jia) 格不菲,為(wei) 何還有那麽(me) 多人追逐付費?用多位受訪者的話來說就是“真的很上頭”。

  據了解,微短劇主要分為(wei) 兩(liang) 類:一類是由長視頻流媒體(ti) 平台定製的短劇,它的特征是單集時長不超過15分鍾,且集數比較少,購買(mai) 會(hui) 員就能完整觀看,收益歸平台,製作方隻能拿製作費。

  另一種是近兩(liang) 年興(xing) 起的小程序短劇,誕生於(yu) 短視頻平台,收益來源為(wei) 用戶充值解鎖集數,由小程序、製作方、推廣方瓜分。其單集時長往往隻有一兩(liang) 分鍾,而集數可以達到100集以上。

  記者隨機瀏覽了市麵上比較火爆的10部微短劇發現,平台通常設置前10集至15集為(wei) 免費觀看,並在收費的前一集結尾“卡”在劇情引人入勝的部分。用戶想要繼續觀看,則需要進行充值,付費解鎖方式有按集購買(mai) 、一次性購買(mai) 全劇、直接購買(mai) 看劇小程序年卡3種。

  不同的平台所使用的虛擬貨幣兌(dui) 換規則不同,因此每部劇的價(jia) 格也有所不同。以某平台微短劇《××攻略計劃》為(wei) 例,一集劇情需要150K幣,最低充值39元,獲得3900K幣,大約可以看26集,看完全集大概需要充值88元。

  劉明說,免費播放結束後,小程序自動跳轉到付費頁麵,“剛看到要緊關(guan) 頭,忍不住要充值”。

  呂晨說自己太能理解衝(chong) 動付費的人了,因為(wei) 一些微短劇“太雞賊”,一集1分鍾左右,總是結束於(yu) 打臉、車禍、綁架等激起人多巴胺的精彩之處。免費結束要付費時,往往就是主角受傷(shang) 、反殺、逆襲等命運反轉的節點。

  有多年劇本寫(xie) 作經驗的小鄒告訴記者,他曾經為(wei) 了生計用半年時間集中撰寫(xie) 微短劇劇本。讓用戶“上癮”是有套路的,“比如,女頻受眾(zhong) 最愛的題材是情感、甜寵和複仇,而男頻最愛的則是贅婿、戰神、逆襲,但萬(wan) 變不離其宗——爽感”。

  “每集隻有一兩(liang) 分鍾,想抓住觀眾(zhong) 的注意力,就幾乎不能有鋪墊、倒敘、留白,用簡單粗暴的逆襲複仇‘轟炸’觀眾(zhong) ,讓諸多觀眾(zhong) 欲罷不能。”小鄒說,這也導致不少人一時看得爽,之後會(hui) 感覺到莫名的空虛,因為(wei) 頻繁設置矛盾衝(chong) 突會(hui) 讓劇情的發展邏輯混亂(luan) ,看後甚至懷疑“自己的智商”。

  曾在短視頻代運營公司工作的劉女士直言——“量身定製”“付費卡點”目的之一,是要打造數據指標,“先讓用戶免費看,然後再‘卡點’收費。有的寫(xie) 劇本時就已經標記好了,告訴製作人到哪一集哪個(ge) 部分可以‘付費卡點’,因為(wei) 這時觀眾(zhong) 情緒已經達到頂峰,隻要掐斷,大概率會(hui) 付費收看”。

  付費後問題糾紛多

  消費權益受到侵害

  在微短劇所帶來的短而爽的視覺衝(chong) 擊和情緒快感下,許多觀眾(zhong) 紛紛付費解鎖。然而,不僅(jin) 支出費用不低,付費開通後看不了、自動續費不提醒、小程序消失維權無門等問題也成為(wei) 大家的吐槽點。

  “正看到高潮部分它就跳到了付費頁麵,抓心撓肝想看後續情節,沒忍住充值了第一個(ge) 選項19.9元,沒過多久就用完了,隻能再充19.9元,就這麽(me) 一個(ge) 接一個(ge) ,沒想到花了大幾百元,想想後悔死了。”在天津從(cong) 事快遞分揀工作的楊先生說,一些微短劇越看越“上頭”,容易讓人衝(chong) 動消費。

  鄭琳說,她前不久遇到了充值虛假宣傳(chuan) ,當時正看一部爽劇,演到關(guan) 鍵時刻提示充值,頁麵顯示69.9元可以看全集,結果充值後看到80多集又要收費,太坑了。

  記者在某第三方投訴平台看到,關(guan) 於(yu) 微短劇的投訴超過了700條,包括虛假宣傳(chuan) 、誘導消費、退費難等。

  有消費者說:“廣告寫(xie) 了9.9元解鎖本劇全集,結果我充完看了一半又要我充值,客服回複說充值是按集付費的。”還有消費者投訴稱:“49元買(mai) 了30天會(hui) 員看微短劇,過了兩(liang) 天就說我會(hui) 員過期了。”

  來自陝西的餐廳服務員胡妍妍(化名)則遇到了解鎖後看不了的情況。前不久,她在某短視頻平台刷微短劇,看了10集之後需要充會(hui) 員解鎖,界麵顯示購買(mai) 全集117元,購買(mai) 永久會(hui) 員198元。感覺後者比較劃算,於(yu) 是她充值了198元。

  然而付款後,胡妍妍發現,正劇的微短劇劇集從(cong) 充值前的“該劇已更新至99集”變成了“已更新至第10集”,剩下集數有待更新。胡妍妍感覺被騙,想聯係客服反映情況,但至今沒有聯係上。

  在胡妍妍指引下,記者發現在短視頻平台已搜索不到該劇小程序。

  北京京都律師事務所律師徐瑩分析,以0.9元解鎖一集、9.9元解鎖本劇全集等低價(jia) 噱頭吸引用戶,而實際觀看成本達到數十元乃至上百元,涉嫌虛假宣傳(chuan) ;在小程序的付款頁麵穿插所謂福利充值廣告,沒有清楚詳細的使用規則、用戶須知或會(hui) 員協議等,有的充值界麵默認勾選“自動續費”,涉嫌侵害消費者知情權和自由選擇權。

  以短劇推廣為(wei) 噱頭

  “拉人頭”騙培訓費

  據業(ye) 內(nei) 人士透露,微短劇的宣發推廣主要依靠投流方。主播將微短劇切割成合適的素材,剪輯二創後投放到各類平台。當用戶觀看該視頻並進入掛載的小程序,產(chan) 生支付成功的訂單且未退款時,主播便可以從(cong) 中得到分成。這些視頻一般濃縮了微短劇最精華的部分和懸念,往往可以吸引到不少目光。

  而這也讓一些人有了借“推廣”之名行投機之事的機會(hui) 。

  調查中,記者注意到,在一些微短劇的評論區,有不少諸如“劇情太精彩了,緊張又刺激”的評論,點開其中鏈接實則是一些微短劇的推廣內(nei) 容。

  在某社交平台,記者以“短劇推廣”為(wei) 關(guan) 鍵字進行搜索,看到不少關(guan) 於(yu) “一天收益一千多”“短劇推廣太香了”之類的帖子。記者隨機選擇一個(ge) 帖子跟帖評論“求帶”後,半小時內(nei) 就收到了6條私信。

  記者添加了其中3個(ge) 人的聯係方式,申請通過後收到的第一條信息,都是一張帶有二維碼和邀請碼的圖片,上麵寫(xie) 著“2024年爆火副業(ye) 項目”,並宣稱“0投資0門檻,人人可做”。掃碼後看到,這是一個(ge) 名為(wei) “好省短劇”的App,裏麵可以下載各種短劇的無水印視頻。

  下載成功後,對方告訴記者,由於(yu) 記者的短視頻賬號未達1000粉絲(si) 數,所以前期需要先漲粉,並將記者拉進了“短劇暴富團隊基礎8群”,群裏有480人。

  通過3天觀察,記者發現,該群內(nei) 每天反複刷屏的信息都是漲粉方法、爆款短劇鏈接、發劇思路、出單數據以及各種爆單案例。記者點進發布該信息賬號的朋友圈看到,有一條是她在“短劇暴富團隊千粉群”中接連發了30多個(ge) 拉新人獎勵和出單獎勵的紅包。

  在廣西南寧做小買(mai) 賣的王智(化名)為(wei) 了增加收入曾做過3個(ge) 月的微短劇推廣,他告訴記者,這類群裏,所謂免費帶徒弟、開課等都是噱頭,賺錢的方法其實就是“拉人頭”,拉新人下載軟件得獎勵。

  “交錢的都不要幹,純騙你當韭菜。”王智以“過來人”身份再三提醒記者,他自己就為(wei) 了學習(xi) 所謂微短劇推廣技術,被騙走了培訓費。

  部門監管行業(ye) 自律

  推動微短劇精品化

  在今年各地“兩(liang) 會(hui) ”召開期間,微短劇是代表委員們(men) 關(guan) 注的熱點。如貴州省政協委員、紀錄片導演於(yu) 慶陽接受媒體(ti) 采訪時說,短劇吸引眼球的內(nei) 核,仍是借用傳(chuan) 統電視連續劇的“招數”,即在結尾處設懸疑點,或是噱頭,以吸引受眾(zhong) 觀看下一集。新生事物的行業(ye) 規範是在發展中建立的,監管部門可適當引導。

  據小鄒向記者透露,當下,一些平台商家和短視頻代運營公司,在出售現成的微短劇劇本。為(wei) 了引流,有商家還會(hui) 附上短視頻平台的算法規則、引流漲粉和運營策略等資料。這些現成的劇本模板,通常缺乏文學性、思想性、邏輯性,更多是一種網文般的情緒爽感。甚至為(wei) 了流量,出現了被相關(guan) 部門認定為(wei) 劇情低俗,台詞、畫麵、情節涉及嚴(yan) 重軟色情的違規劇情。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法律係主任鄭寧認為(wei) ,一些微短劇依靠色情低俗、暴力血腥等內(nei) 容博人眼球,會(hui) 破壞平台良好生態,擾亂(luan) 網絡視聽節目傳(chuan) 播秩序。因此,加強監管是大勢所趨。

  2022年底,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就發布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網絡微短劇管理 實施創作提升計劃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對“小程序”類網絡微短劇開展專(zhuan) 項整治。

  時隔一年,國家廣電總局公布針對網絡微短劇治理的七大舉(ju) 措,包括加快製定《網絡微短劇創作生產(chan) 與(yu) 內(nei) 容審核細則》、研究推動網絡微短劇App和“小程序”納入機構日常管理等。

  “部門監管和行業(ye) 自律都要加強,出台審核的細則、標準,還有‘黑名單’等信用監管製度,把有問題的劇和相關(guan) 製作單位等納入‘黑名單’。”鄭寧說,除了內(nei) 容方麵的風險,還要考慮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因為(wei) 微短劇的盈利模式往往是先免費看幾集,到高潮部分開始收費,用戶需要充值,可能會(hui) 出現一些欺詐現象,以及退費難問題。

  實際上,就微短劇“精品化”,監管部門已經提供了指引方向。

  今年1月10日,國家廣電總局發布開展“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的通知,鼓勵“微短劇+文旅”融合促進消費,促進微短劇題材體(ti) 裁創新。1月26日,廣電總局網絡視聽司召開了2024年新春檔網絡微短劇宣傳(chuan) 推介會(hui) ,重點推介了16部優(you) 質微短劇,推動春節追短劇成為(wei) 新潮流、新年俗。

  “網絡微短劇伴隨短視頻和直播出現,在製作成本、內(nei) 容、主體(ti) 和目的等方麵,都與(yu) 傳(chuan) 統的影視劇不太一樣。從(cong) 互聯網發展的角度來看,監管模式也要與(yu) 時俱進,不僅(jin) 要加強事前的內(nei) 容審查,也要加強事中監管和事後管理。”中國政法大學傳(chuan) 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說。

  在他看來,加強對網絡微短劇的內(nei) 容監管至關(guan) 重要,這既涉及未成年人權利保護,也涉及維護互聯網傳(chuan) 播秩序和其他相關(guan) 主體(ti) 的合法權利。建議在立法時明確,強化對內(nei) 容的監管,既要清理低俗有害的內(nei) 容,也要加強對高質量內(nei) 容的推廣。

  “從(cong) 創作端來說,要鼓勵創作出一些符合主流價(jia) 值觀的精品力作,來滿足人民群眾(zhong) 的需求;從(cong) 傳(chuan) 播端來說,平台要進一步優(you) 化算法推薦,完善廣告推流審核機製,及時對違規短視頻進行處置。”鄭寧說,加強治理不是限製網絡微短劇的發展,而是為(wei) 了行業(ye) 更長足進步。(法治日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