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閩千姿)傳統閩劇新演繹 沉浸式改良“引流”年輕戲迷
中新社福州3月27日電 題:傳(chuan) 統閩劇新演繹 沉浸式改良“引流”年輕戲迷
作者 葉秋雲(yun)
椰胡弦動,逗管聲響;榕腔吟唱,不絕於(yu) 耳。創排閩劇情景劇、推出“元宇宙全息倉(cang) ”、創建抖音號線上傳(chuan) 藝……在福州,帶著濃濃“蝦油味”的閩劇推陳出新,沉浸式體(ti) 驗與(yu) 多樣化傳(chuan) 播使古老唱腔煥發新活力,吸引一批年輕人走進閩劇。
閩劇又被稱為(wei) 福州戲,起源於(yu) 明末,迄今已有400多年曆史,是現存唯一用福州方言演唱和念白的戲曲劇種,在海內(nei) 外戲迷票友眾(zhong) 多。2006年,閩劇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名錄。
在3月27日世界戲劇日到來之際,福建省實驗閩劇院院長、文華表演獎和梅花獎獲得者周虹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閩劇這個(ge) 產(chan) 生於(yu) 東(dong) 南沿海的地方劇種具有很強的包容性和開放性,正如閩劇《白蛇傳(chuan) 》將經典旋律與(yu) 戲曲體(ti) 驗相融合,具有極強的代入感,能讓觀眾(zhong) 沉浸其中。
今年2月,福建省實驗閩劇院一行20餘(yu) 人遠赴加納,參與(yu) 2024年加納“華人相聚在元宵”晚會(hui) 的演出。將原來的戲服改為(wei) 受年輕人喜愛的漢服,在傳(chuan) 統閩劇《白蛇傳(chuan) 》基礎上創排沉浸式閩劇情景劇,劇中部分人物台詞、戲曲唱段分別用普通話和福州話演繹……為(wei) 了讓更多人看懂、愛上閩劇,在加納演出的閩劇《白蛇傳(chuan) 》進行了創新調整。
“一出好戲,需博采眾(zhong) 長、融會(hui) 貫通。”周虹認為(wei) ,要出好戲,不僅(jin) 要立足本地題材,更要海納百川,讓傳(chuan) 統“看家戲”常演常新;在新編劇目上,要運用現代科技手段、新穎表達方式,融入現代人的思想和審美,滿足年輕觀眾(zhong) 的情感需求。
近年來,福州各大閩劇劇團紛紛推動閩劇走進校園、走進課堂。僅(jin)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每年就與(yu) 近20所大中小學結對,以興(xing) 趣班、選修課及主題講座等形式在青少年中播撒戲曲藝術的種子。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的“00後”演員林煌在學校接觸閩劇後,對閩劇產(chan) 生興(xing) 趣,開始專(zhuan) 業(ye) 學習(xi) 。她說,進入劇團後需觀察前輩演出,反複學習(xi) 與(yu) 打磨,“有興(xing) 趣,才能堅持下去。”
福建省實驗閩劇院積極搭建合作平台,推出“元宇宙全息倉(cang) ”“AI劇院遊”“數字人閩韻遊記”等,參與(yu) 各類文旅融合的展演。隨著全媒體(ti) 時代的到來,更多樣化的傳(chuan) 播新模式讓更多人認識閩劇。
在福州,福州閩劇藝術傳(chuan) 承發展中心副主任林穎以“閩劇林穎——攀講依林妹”的抖音、頭條賬號等,線上傳(chuan) 藝,成了擁有幾十萬(wan) “粉絲(si) ”的閩劇“網紅”。她說,短視頻成為(wei) 很重要的非遺文化傳(chuan) 播手段,輔助直播手段來配合,可以讓閩劇走進更多年輕人。
“如何能找到您的唱腔片段或戲折子?以前刷到一個(ge) 您唱的《三搜幻化庵》唱段,極為(wei) 觸動,謝謝。”年輕的抖音網友“峽哥”在林穎的視頻下評論。如他一般,評論區還有不少網友留言,討論視頻裏的方言與(yu) 唱腔。
“我現在離‘火’出圈還遠遠不夠,會(hui) 繼續做下去。”身為(wei) 一位閩劇傳(chuan) 承人,林穎表示,需要搭建更多渠道,讓更多人看見閩劇。(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