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書寫家國情懷 追求文學真諦——專家研討金庸武俠小說創作

發布時間:2024-03-28 15:48:00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

  光明日報記者 劉江偉(wei) 光明日報通訊員 馬博文

  2024年,武俠(xia) 小說家金庸誕辰百年。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shu) 神俠(xia) 倚碧鴛。”從(cong) 1955年的《書(shu) 劍恩仇錄》到1970年的《越女劍》,金庸創作的15部武俠(xia) 小說,向華語世界饋贈了一個(ge) 久久難忘的武俠(xia) 江湖,那些鐵血丹心、俠(xia) 骨柔腸、快意恩仇的故事,至今仍是無數讀者珍藏一生的記憶。

  3月27日,中國作家協會(hui) 在京舉(ju) 辦金庸百年誕辰紀念座談會(hui) ,與(yu) 會(hui) 專(zhuan) 家學者共同追溯金庸一生追求文學真諦、書(shu) 寫(xie) 武俠(xia) 傳(chuan) 奇的足跡,分享他的創作品格和愛國精神。

  “理解人生的豪邁和壯闊,理解中國的山河和歲月”

  金庸武俠(xia) 為(wei) 何讓人百讀不厭?華東(dong) 師範大學對外漢語係教授毛尖認為(wei) ,金庸的武俠(xia) 江湖不僅(jin) 擴容了孔子對正義(yi) 的解釋,捍衛了司馬遷的遊俠(xia) 正義(yi) ,還為(wei) 凡俗日常開拓了一條遼闊的行人道,為(wei) 在生活中默默前行的人們(men) 點亮了燈盞,這是金庸武俠(xia) 小說最重大的社會(hui) 意義(yi) ,“看過金庸筆下的武打群戲,更能理解人生的豪邁和壯闊,理解中國的山河和歲月”。

  《思南文學選刊》副主編黃德海也回憶起閱讀金庸小說時的快意時光。他說:“在讀《笑傲江湖》時,此前儲(chu) 備的經驗和知識似乎全部調動了起來,在跌宕的情節中串聯為(wei) 一體(ti) ,世界如同被擦拭過一遍,街道山川曆曆分明,讓人耳目一新。很幸運,我跟著金庸筆下的令狐衝(chong) 經曆了這樣一次神奇的旅程。金庸的小說豐(feng) 富了幾代人關(guan) 於(yu) 世界及成長的想象和認識。”

  “金庸筆下的故事,有太多發生在船上。”科幻作家寶樹在閱讀中發現,金庸小說中的船,不止於(yu) 流連江南,而是北行黃河,南至嶺表,西渡湖湘,東(dong) 越滄海,從(cong) 閭閻巷陌到奇峰秀穀,各種風景都從(cong) 船邊掠過,“大體(ti) 而言,那是一張以水道係統為(wei) 枝幹的傳(chuan) 統中國地圖,是從(cong) 水路上觀看的、不同於(yu) 鄉(xiang) 土和廟堂視角的中國”。

  精品暢銷的背後,少不了細致打磨的艱辛。作為(wei) 金庸的博士生,浙江省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原所長盧敦基參與(yu) 了金庸部分小說的修訂。他回憶那時對於(yu) 很多人物形象的修改,他和金庸總是在“討價(jia) 還價(jia) ”,金庸堅持修改的理由,是要“根據人性,服從(cong) 現實”。“很多小說作者找到一個(ge) 配方就不斷生產(chan) 複製,但金庸的每部小說,都在實驗和探索新的寫(xie) 法。報紙連載後,他不斷修改、完善、提升,精益求精。”盧敦基說。

  對曆史與(yu) 文化的藝術把握、對世態與(yu) 人心的生動呈現

  金庸曾說:“武俠(xia) 小說本身是娛樂(le) 性的東(dong) 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點人生哲理或個(ge) 人的思想,通過小說可以表現一些自己對社會(hui) 的看法。”在專(zhuan) 家們(men) 看來,金庸的作品,以武俠(xia) 為(wei) 表,以世情為(wei) 裏,廟堂之高、江湖之遠、愛恨情仇、刀光劍影的背後,是作家對曆史與(yu) 文化的藝術把握、對世態與(yu) 人心的生動呈現。

  香港作家聯會(hui) 會(hui) 長、香港文學館館長潘耀明指出,金庸的作品讓人們(men) 對真善美的追求充滿了信心和勇氣。他的作品中反映出的社會(hui) 問題和人性困境也引起了廣泛的關(guan) 注和思考,促使人們(men) 對社會(hui) 現實進行思索和反思。與(yu) 此同時,金庸的作品也體(ti) 現了超越功利的價(jia) 值觀。他的主角們(men) 常常麵對困境,但他們(men) 始終堅守自己的信念,勇敢抵抗。這種對於(yu) 公平和正義(yi) 的追求,體(ti) 現了中華民族對自由和平等的渴望。

  導演張紀中影視化改編了金庸的8部小說,他認為(wei) 金庸小說最打動他的是布衣英雄,他說:“布衣英雄,不是大內(nei) 高手,而是從(cong) 普通老百姓中走出來的英雄,因此他們(men) 有很強的感染力,讓我們(men) 每一個(ge) 普通人都能夠移情其中,去感受這份感染力,這樣的俠(xia) 客也是從(cong) 布衣開始,就帶上了這種‘為(wei) 國為(wei) 民’的精神底色。”

  中國武俠(xia) 文學學會(hui) 副會(hui) 長陳墨認為(wei) ,金庸小說中有民族精神、愛國精神,以及對曆史的審思。他在閱讀《神雕俠(xia) 侶(lv) 》中發現,楊過不認同郭靖夫婦的道德立場,誓死捍衛自己人格獨立和情感自由,追求至情至性的自我實現。“其實,包括金庸對家國情懷的書(shu) 寫(xie) ,也並非簡單的愛國主題演繹,而是在深情和深思的基礎上更有深度的書(shu) 寫(xie) 。”他說。

  在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陳平原看來,金庸是一個(ge) 真正的讀書(shu) 人,“他擁有廣博的知識,並且閱讀貫通古今與(yu) 中外。武俠(xia) 小說作為(wei) 一個(ge) 類型,有很難跨越的界限,但金庸很大程度上超越了傳(chuan) 統武俠(xia) 小說的範式,為(wei) 武俠(xia) 小說開創了新的天地。”

  “金庸筆下的人物形象融合著中華文化價(jia) 值與(yu) 現代的意匠經營,那些感人至深的故事用當代審美表現著中華美學精神,他的武俠(xia) 世界彰顯了中華文化的不竭生命力。”中國作協負責人表示,“我們(men) 重溫金庸曾帶給我們(men) 的那些激動人心的閱讀體(ti) 驗,就是要看到文學中蘊藏的巨大能量,看到作家如何用人民群眾(zhong) 喜聞樂(le) 見的方式,書(shu) 寫(xie) 中國風格與(yu) 中國氣派。”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8日 09版)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