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箭”指蒼穹 逐夢航天——海南文昌以航天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
【深入學習(xi) 貫徹黨(dang) 的二十大精神·中國式現代化】
光明日報記者 王曉櫻 王軒堯
3月20日一大早,海南文昌淇水灣,海灘人潮湧動、熱鬧非凡。8時31分許,海灘對麵,火光噴湧而出,搭載鵲橋二號中繼星的巨箭拔地而起,邁出了我國探月工程四期任務的重要一步。
文昌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ge) 濱海航天發射場,也是世界上為(wei) 數不多的低緯度發射場。2016年以來,文昌航天發射場先後執行了“天問”探火、“嫦娥”奔月、“天宮”建造、“天舟”穿梭等任務,一個(ge) 個(ge) 運載能力更大、可靠性更高、更加綠色環保的新一代運載火箭在這裏成功發射,一個(ge) 個(ge) 大國重器從(cong) 這裏飛向太空。
與(yu) 航天結緣後,文昌乘勢而上,目前正加快推動發射區、旅遊區、高新區“三區”聯動發展,以航天“三鏈”為(wei) 抓手、以航天“IP”為(wei) 基礎、以重點項目為(wei) 支柱,壯大航天、旅遊等產(chan) 業(ye) ,闊步邁向高質量發展新征程,一座航天新城蓄勢待發。
中國商業(ye) 航天即將進入“文昌時間”
站在文昌國際航天城產(chan) 業(ye) 服務中心頂層的觀景平台遠眺,海天之間,雄偉(wei) 的發射塔架靜靜矗立。“那兩(liang) 座塔架是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建設管理使用的,不遠處是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有限公司正在建設的塔架,今年將實現首發。”文昌航天管理局副局長王廣智介紹道。
2007年8月,為(wei) 適應祖國航天事業(ye) 可持續發展的需要,黨(dang) 中央、國務院作出重大戰略決(jue) 策——在海南文昌建設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發射場。2009年,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奠基動工。為(wei) 支持國家航天事業(ye) ,文昌市龍樓、東(dong) 郊等鎮的24個(ge) 村莊1100戶農(nong) 民撤離家園故土;數千名來自全國各地的建設者進駐文昌,開始了艱苦的創業(ye) 之旅。2016年6月,長征七號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成功發射,標誌著我國第四個(ge) 航天發射場——文昌航天發射場正式投入使用。至此,中國航天發射場四足鼎立,形成沿海內(nei) 陸相結合、高低緯度相結合、各種射向範圍相結合的新格局。
除此之外,文昌還在緊鑼密鼓加快我國首個(ge) 商業(ye) 航天發射場建設,確保如期具備發射能力。2022年7月6日,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在文昌國際航天城內(nei) 開工建設,將為(wei) 商業(ye) 火箭開辟專(zhuan) 有發射工位,這成了中國商業(ye) 航天領域的標誌性事件。項目建成後,主要承攬國內(nei) 外火箭發射業(ye) 務,將進一步提升中國商用火箭發射能力。
走進海南商業(ye) 航天發射場,記者看到幾百名工人正奮戰在工地一線,建設現場熱火朝天。“起吊!”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工位建設現場內(nei) ,隨著現場指揮部副總指揮李東(dong) 平一聲令下,一根長10米、重達25噸的鋼柱在履帶吊的精準操控下,緩緩升起並平穩移動至二號發射工位水塔底座上。至此,整個(ge) 二號工位水塔工程正式拉開序幕。
“目前發射區主幹道已落成,一號發射工位已竣工,正在進行設備調試;二號發射工位導流槽已封頂,正在進行設備安裝。今年6月底,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中心將具備發射能力,投入使用後,一、二號工位每年可進行32次發射,屆時中國商業(ye) 航天將進入‘文昌時間’。現在已經有很多商業(ye) 航天企業(ye) 跟我們(men) 聯係了。”海南國際商業(ye) 航天發射有限公司黨(dang) 委副書(shu) 記郭強表示。
航天產(chan) 業(ye) 生態鏈初現
2020年6月,文昌國際航天城和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揭牌成立,文昌航天產(chan) 業(ye) 發展由此進入新階段。文昌國際航天城采取“法定機構+平台公司”管理體(ti) 製成立文昌國際航天城管理局,管理局實行企業(ye) 化管理、市場化運作,負責文昌國際航天城的開發建設、運營管理、招商引資、製度創新、綜合協調等工作。與(yu) 此同時,文昌國際航天城平台公司注冊(ce) 成立,承擔項目開發建設、市場運營等職能。
步入文昌國際航天城,記者看到,衛星研發中心、衛星總裝測試廠房、遙感衛星綜合數據應用平台等多個(ge) 項目正開足馬力加大建設力度。“以前很多火箭、衛星在其他地方生產(chan) 、組裝完以後運到文昌來發射。現在,這種模式將逐漸變成在文昌組裝、出廠、發射,火箭發射效率將大幅提升。”工作人員介紹。
從(cong) 一片灘塗到如今的航天產(chan) 業(ye) 聚集地,2020年文昌引進的高層次人才王廣智見證了園區發展的全過程。他說:“三年多來,文昌國際航天城依托航天發射場,聚焦航天主業(ye) ,從(cong) ‘爬’到‘跑’,已逐步形成以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中國星網、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yu) 數據中心、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為(wei) 鏈主的產(chan) 業(ye) 生態,正圍繞衛星互聯網計劃,聯合中國星網推進星箭產(chan) 業(ye) 園建設。”
火箭鏈方麵,航天科技集團一院、八院已在文昌國際航天城落地,與(yu) 天兵科技、箭元科技、星河動力、星際榮耀、東(dong) 方空間、中科宇航等火箭龍頭企業(ye) 簽訂了產(chan) 業(ye) 投資協議,正全力推動合作產(chan) 業(ye) 項目落地,並同步謀劃共性平台建設,如大部段生產(chan) 、回收校準試車台、海上回收平台等。
衛星鏈方麵,文昌國際航天城將傳(chuan) 統航天生產(chan) 模式與(yu) 現代工業(ye) 流水線生產(chan) 相結合,按照中國星網產(chan) 線標準,加快推進國際衛星先進製造中心等衛星超級工廠係列項目前期工作,今年6月前開工,2025年前實現“單機進來,整星出去”,2027年實現“元器件進來,整星出去”。已簽約單位有航天科技集團五院、八院、長光衛星、銀河航天等。
數據鏈方麵,積極推進航天數據跨境傳(chuan) 輸,打造航天數據及產(chan) 品服務進出口基地。正研究設立航天數據保稅區,聚焦國際航天通導遙數據,探索建立數據安全有序流動先行示範區。已簽約單位有國家航天局對地觀測與(yu) 數據中心、中國星網、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湖南北鬥微芯等。
2023年,文昌國際航天城完成營收221.01億(yi) 元,多項重要經濟指標增幅排名均處於(yu) 13個(ge) 省級重點園區前列,發展勢頭迅猛。園區入駐企業(ye) 超2600家,其中航天類企業(ye) 超500家。一個(ge) 個(ge) 投資體(ti) 量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大項目,正如雨後春筍般你追我趕、競相建設,推動文昌國際航天城高質量發展。
全域“航天+”蓬勃發展
日前,總投資約12億(yi) 元、位於(yu) 海南省文昌國際航天城起步區的文昌航天超算中心正式投入運營,這是全國首個(ge) 航天超算中心。超算中心工作人員覃明傑介紹,文昌航天超算中心共設計約2000個(ge) 機櫃,容納3萬(wan) 個(ge) 大型服務器,一秒鍾能進行10億(yi) 億(yi) 次運算。構建了以“天上拍”“地上收”“雲(yun) 上存”“超級算”“量子傳(chuan) ”“政企用”為(wei) 關(guan) 鍵節點的航天大數據鏈。中心試運營至今,已經服務了數百個(ge) 算力用戶和數據用戶。
從(cong) 航天超算中心驅車行駛30分鍾,來到文昌市東(dong) 路鎮上的海南航天工程育種研發中心。大棚裏數百盆色彩紛繁的太空蝴蝶蘭(lan) 競相開放,爭(zheng) 奇鬥豔。“這花從(cong) 春節前一直開到現在,因為(wei) 它比普通蝴蝶蘭(lan) 花期長、花徑更大、抗病性更強,在市場上廣受追捧。”海南航天工程育種研發中心主任周天宇介紹。
在他的帶領下,記者來到育種研發中心的室外基地,隻見頭頂吊著長度超過一米、彎彎曲曲的太空蛇瓜,形態酷似麥克風的太空南瓜,路邊長著五顏六色的太空西紅柿和太空椒,令人目不暇接。周天宇解釋道:“我們(men) 主要的工作就是把經過航天器搭載的種子在海南文昌進行試驗種植。中心成立至今,我們(men) 先後對136個(ge) 航天品種進行了引種實驗,從(cong) 中篩選出了19個(ge) 適應海南氣候條件的品種,其中主要是瓜菜和花卉。”
文昌市龍樓鎮更是依托航天遊持續火爆,幾乎每一次發射,龍樓鎮上各類民宿的客房都被訂得一間不剩,追火箭的人擠滿海灘、站滿鎮上家家戶戶的樓頂,“陽台看火箭發射”“火箭觀禮房”“火箭直觀房”應運而生。這個(ge) 常住人口僅(jin) 2.7萬(wan) 人的小鎮,近年來酒店、賓館和民宿的數量從(cong) 原來的5家增長到50多家,商鋪的數量從(cong) 230家增長到900多家,近兩(liang) 年接待遊客超過150萬(wan) 人次,地區生產(chan) 總值10年間從(cong) 5.89億(yi) 元增長到40多億(yi) 元。越來越多的航天文旅活動在龍樓舉(ju) 辦,當地百姓借力航天吃上了“航天飯”“旅遊飯”。
薛策是從(cong) 發射場塔架所在地搬遷出來的原龍樓鎮星光村村民,他從(cong) 酒店管理專(zhuan) 業(ye) 畢業(ye) 後回老家經營民宿,一年收入20多萬(wan) 元。“剛開始我對航天知識很陌生,為(wei) 了解答客人的各種疑問,開始自學航天知識,現在已經能進行日常科普講解了!”薛策說。
據了解,海南商業(ye) 航天發射場建設完成以後,在未來兩(liang) 三年,每年可能會(hui) 發射四五十次,相當於(yu) 每星期都有一次發射。為(wei) 了進一步豐(feng) 富遊客體(ti) 驗,文昌市正在銅鼓嶺附近謀劃打造航天主題公園,將其作為(wei) 文昌旅遊的重大引擎,進一步推動航天科技與(yu) 文旅消費融合發展。
《光明日報》(2024年03月28日 05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