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特稿|外企深耕中國向“新”而行
【原標題】外企深耕中國向“新”而行
文/本報記者 邵香雲(yun) 宋瑞 梁姊
諾和諾德日前增資約40億(yi) 元人民幣在天津打造無菌製劑擴建項目、埃克森美孚今年將投資100億(yi) 元建設惠州乙烯項目……一段時間以來,跨國企業(ye) 在中國動作頻出,以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為(wei) 發力點向“新”求“質”,競逐中國時下大熱的“新質生產(chan) 力”。
不少外資企業(ye) 表示,中國積極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優(you) 化公平競爭(zheng) 環境,不僅(jin) 能發展自身,也將為(wei) 世界經濟複蘇和增長注入更多強勁動力,為(wei) 外資企業(ye) 在華發展、布局提供新機遇和新動能。
高端化,向創新要動力
增資40億(yi) 元人民幣!日前,丹麥生物製藥企業(ye) 諾和諾德在中國北方城市天津又有一項大動作。這些投資將用於(yu) 公司的無菌製劑擴建項目,目前已正式奠基。
“該項目采用了全球領先的隔離器技術,將為(wei) 製劑生產(chan) 提供高水平的無菌保障。”諾和諾德企業(ye) 副總裁兼天津生產(chan) 廠總裁安諾生說,“項目計劃於(yu) 2027年建設完成,將進一步提升諾和諾德在中國的產(chan) 能,滿足未來中國市場對創新藥品的需求。”
諾和諾德此次大規模增資,距離上次僅(jin) 時隔一年。去年一季度,公司投資11.8億(yi) 元人民幣啟動了成品車間擴建項目,引進預填充注射筆生產(chan) 線。
連續增資的背後是企業(ye) 在中國發展追求高端化發展的縮影。1994年,諾和諾德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落下第一鏟,開啟了企業(ye) 在華創業(ye) 旅程。曆經30年,諾和諾德目前分別在天津、上海設立地區總部,並在北京、天津、上海進行創新、研發和生產(chan) 布局。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說,曾經,跨國企業(ye) 打開中國市場的策略側(ce) 重於(yu) 產(chan) 品生產(chan) 、運營治理等方麵;如今,外企從(cong) 研發、設計到投資、生產(chan) 管理等各個(ge) 環節都加緊在中國布局。
尤其在中國加快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背景下,外資企業(ye) 在中國設立創新和研發中心日益成為(wei) 發展趨勢。
去年9月,美國塗料生產(chan) 商PPG宣布其位於(yu) 天津濱海新區的全球塗料創新研究院正式落成並投入使用,旨在開發創新的油漆、塗料和特種材料。
“這是PPG的又一世界級研發中心。”PPG亞(ya) 太區總裁兼大中華區工業(ye) 漆塗料及全球電子消費品副總裁聶笑冰說,“現在中國的很多產(chan) 業(ye) 領先全球,PPG需要一個(ge) 以中國為(wei) 主且領先的研究院與(yu) 其配套,才能更好地服務中國客戶。”
在中國,外資企業(ye) “向創新要動力”的趨勢更加明顯。今年3月,蘋果公司宣布要於(yu) 今年晚些時候在深圳建設新的應用研究實驗室;中國首個(ge) 核藥領域外資項目“諾華中國放射性藥品”投資項目落戶浙江嘉興(xing) 海鹽;上海市商務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上海新認定了17家外資研發中心……
事實上,已經提早在中國布局創新和研發中心的一些外資企業(ye) 已有累累碩果。在距離諾和諾德新擴建項目約80公裏的世界製冷行業(ye) 巨頭丹佛斯集團的全球製冷研發測試中心,10個(ge) 同時涵蓋變頻、定頻壓縮機新產(chan) 品的項目正在科技感十足的測試間內(nei) 如火如荼開展。製冷、空調、熱泵等應用領域五個(ge) 係列、近百種型號的產(chan) 品已經投放市場。
丹佛斯中國區總裁徐陽說,這個(ge) 中心去年5月建成投用後,已經成為(wei) 丹佛斯“在中國製造”轉向“在中國創造”的重要“根據地”。各類研發產(chan) 品陸續“上新”,體(ti) 現了公司對中國先進研發製造和綠色發展的信心。
同樣有好消息傳(chuan) 出的還有全球領先電梯企業(ye) 奧的斯。去年10月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立的奧的斯北方研發中心,如今已有5個(ge) 研發項目正在開展中,並形成了第一批成果。
外資在華投資不斷轉型升級,一組數據最有發言權。商務部最新數據顯示,從(cong) 結構看,2024年前2個(ge) 月高技術產(chan) 業(ye) 新設外商投資企業(ye) 1865家,同比增長32.2%,實際使用外資714.4億(yi) 元人民幣,占中國實際使用外資比重達33.2%,較去年同期占比提高1.2個(ge) 百分點。其中,高技術製造業(ye) 實際使用外資282.7億(yi) 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1%。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外經濟研究所所長羅蓉表示,中國高技術產(chan) 業(ye) 在實際利用外資占比近五年呈現逐年上升態勢。這說明,有更多的外資企業(ye) 參與(yu) 到中國先進產(chan) 業(ye) 的打造和創新鏈的升級,更加注重參與(yu) 到研發和服務等高附加值環節。
智能化,打造“未來工廠”
走進智能化電梯生產(chan) 中心,一條“未來產(chan) 線”躍然眼前。9條機械臂串聯起所有設備,將鋼板剪裁、打孔、壓彎、塗膠、鉚接、上筋一體(ti) 化,實現了信息化及自動化的單件流生產(chan) 。
這裏是奧的斯在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打造的世界領先的數字化工廠,也是奧的斯全球最大的電梯製造工廠、奧的斯全球最大的曳引機工廠和奧的斯高速梯全球唯一產(chan) 地。
奧的斯電梯(中國)有限公司工業(ye) 工程部部長王耀東(dong) 自豪地說,在這裏,平均5分鍾就可以完成一台電梯所需的板材加工。
“3年前,我們(men) 的人均產(chan) 出隻有目前的約50%。經過智能工廠改造後,工廠運用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可以直接將客戶訂單信息導入生產(chan) 線,自動生成生產(chan) 計劃及作業(ye) 單並進行自動化生產(chan) ,使產(chan) 能提升了60%以上。”王耀東(dong) 說。企業(ye) 順應當下新質生產(chan) 力發展潮流,還將大大縮短產(chan) 品研發周期,讓新技術新產(chan) 品更快投放市場。
在華發展40年間,奧的斯已從(cong) 最初的1家投資公司發展為(wei) 擁有5家工廠、2個(ge) 研發中心及全國700多家分公司、服務站的行業(ye) 頭部企業(ye) 。
“我們(men) 將努力開拓新一代電梯創新解決(jue) 方案、數字化技術及智能產(chan) 品,持續支持中國智慧城市發展和城市煥新,擁抱中國高質量發展帶來的更多成長機遇,並以中國為(wei) 據點輻射全球。”奧的斯中國區總裁羅小莉說。
不僅(jin) 是奧的斯,在外資企業(ye) 深度參與(yu) 中國發展的當下,新質生產(chan) 力的提出,促使越來越多外資企業(ye) 通過打造更為(wei) 先進和智能的“未來工廠”,實現與(yu) 中國經濟發展模式轉型升級的“雙向奔赴”。
3月上旬,位於(yu) 天津市北辰區的SMC(天津)製造有限公司為(wei) 投資10億(yi) 元人民幣的二期建設項目舉(ju) 行了奠基儀(yi) 式,目前已經熱火朝天地開啟了建設工作。
日本SMC集團是市場占有率世界第一的氣動元件研發與(yu) 製造商。談及為(wei) 何持續加碼中國,SMC(天津)製造有限公司總經理馬清海說:“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意味著中國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對氣動元件的需求量將會(hui) 激增。預計二期項目建成投產(chan) 後,天津基地的年產(chan) 值有望達到30億(yi) 元人民幣。”
馬清海透露,二期項目預計將於(yu) 明年6月完工,明年底投入使用,數字化、智能化程度將大大提升。“二期項目生產(chan) 的溫控器、高真空閥等核心產(chan) 品將更適用於(yu) 中國半導體(ti) 、液晶製造、生物醫藥工程、太陽能電池等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
南開大學商學院副教授梁峰認為(wei) ,新能源、數字經濟、人工智能、高端製造、醫療健康等先進製造業(ye) 和現代服務業(ye) ,已經成為(wei) 當前部分外資加碼中國的重點領域。
在全球“燈塔工廠”丹佛斯商用壓縮機工廠,全數字追溯係統、智能傳(chuan) 感器、視覺檢測、自動監控係統等智能科技一應俱全。“工廠每年有幾十萬(wan) 台壓縮機排隊下線,運往全球。”丹佛斯天津高級運營總監張瑞興(xing) 說,在智能科技加持下,工廠生產(chan) 效率連年保持兩(liang) 位數提高。
丹佛斯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方行健日前在北京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4年年會(hui) ,這是他過去10個(ge) 月內(nei) 第三次到訪中國。他說,過去三年,丹佛斯持續在智能製造和創新領域投資中國,中國對丹佛斯的重要程度越來越高。
南開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嚴(yan) 兵認為(wei) ,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傳(chuan) 統的低成本競爭(zheng) 優(you) 勢逐漸減弱,外資企業(ye) 需要通過創新和提升產(chan) 品附加值來維持競爭(zheng) 力,新質生產(chan) 力的發展正是這一戰略轉型的關(guan) 鍵。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意味著中國將更加注重創新驅動和產(chan) 業(ye) 升級,這為(wei) 外資企業(ye) 在高科技、智能製造、綠色能源等領域提供了新的增長點。外資企業(ye) 可以通過參與(yu) 中國的產(chan) 業(ye) 升級,拓展業(ye) 務範圍,實現在中國市場的銷售增長。”嚴(yan) 兵說。
綠色化,追求低碳可持續
綠電交易政策、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碳管理服務、碳排放核算、碳減排項目規劃開發……在國網天津電力雙碳中心舉(ju) 辦的外資企業(ye) 綠電綠證專(zhuan) 題研修班上,20餘(yu) 家外資企業(ye) 負責人與(yu) 綠電發電售電企業(ye) 、節能項目企業(ye) 等代表圍坐一起,探討著未來企業(ye) “綠電化”的發展方向,現場氣氛熱烈。
“從(cong) 降碳角度考量,企業(ye) 購買(mai) 綠電是非常直接簡單的方式,也是企業(ye) 在全球供應鏈發展的要求。”中國歐盟商會(hui) 天津分會(hui) 總經理郭靜認為(wei) ,這一活動有效解決(jue) 企業(ye) 了解中國綠電交易體(ti) 製機製和製度的需求,解答了用戶如何購買(mai) 綠電以及使用綠電的訴求,讓企業(ye) 從(cong) 雙贏角度踐行“雙碳”目標。
中國歐盟商會(hui) 發布的《商業(ye) 信心調查2023》顯示,95%的受訪企業(ye) 計劃在2050年前實現在華業(ye) 務去碳化,46%的企業(ye) 打算在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另有5%的企業(ye) 表示已經實現碳中和。81%的受訪企業(ye) 將能源使用去碳化作為(wei) 整體(ti) 戰略的一部分,同比增加5個(ge) 百分點。
隨著全球跨國企業(ye) 可持續發展的意識逐步增強,消費綠色電力成為(wei) 其實現碳中和、贏得國際商譽的重要一環。而中國綠電為(wei) 他們(men) 提供了減碳的優(you) 質方案。國家能源局預計2023年全年核發綠證約1.76億(yi) 個(ge) ,綠電交易達611億(yi) 千瓦時,分別是去年的7.8倍和10.5倍。
在此背景下,越來越多外資企業(ye) 融入中國綠電產(chan) 業(ye) 發展浪潮。天津電力交易中心交易部副主任暢雅迪介紹,自2022年達成天津市首筆域內(nei) 綠電交易以來,僅(jin) 一年多時間,天津已有約160家外商投資企業(ye) 實現綠電運營。
丹佛斯武清園區實現全綠電供應,每年將實現碳減排超過2.8萬(wan) 噸,為(wei) 丹佛斯全球減排目標貢獻7%;2024年以來,空中客車天津園區通過綠電實現減碳近2500噸;從(cong) 事軌道交通塗料製造、高溫不粘炊具塗料研發生產(chan) 的德企威堡塗料天津有限公司已購買(mai) 綠電,計劃下個(ge) 月全部切換成綠電進行生產(chan) ,公司預計接入綠電後生產(chan) 效率能提高10%以上……暢雅迪說,綠電交易規模的大幅提高,可以更好地幫助外資企業(ye) 提升用能效率,降低終端碳排放強度,實現低碳轉型發展。
綠電交易隻是外資企業(ye) 布局在華綠色發展的一部分。當前,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wei) 國際社會(hui) 發展的共識,也是全球企業(ye) 大力布局的賽道。綠色化作為(wei) 發展新質生產(chan) 力的重要側(ce) 麵,結合中國近年來在低碳轉型方麵取得的經驗成果,為(wei) 諸多在華外企提供了更多發展機遇。
比如,在綠色航空領域,歐洲飛機製造商空中客車公司去年底與(yu) 中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shu) ,雙方將在可持續航空燃料及可再生能源供應等領域開展合作。
空中客車全球執行副總裁、空客中國首席執行官徐崗說:“中國在可持續航空燃料的原料獲取、生產(chan) 加工方麵擁有巨大優(you) 勢,這正是航空業(ye) 的新質生產(chan) 力之一,我們(men) 也在積極同中國合作夥(huo) 伴一道,共同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料的規模化生產(chan) 和利用,促進航空業(ye) 的綠色低碳發展。”
刊於(yu) 《參考消息》2024年3月28日第8版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