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文化

第135屆廣交會將有哪些亮點

發布時間:2024-04-02 16:09: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第135屆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hui) (廣交會(hui) )將於(yu) 4月15日至5月5日在廣州舉(ju) 辦,線上平台繼續常態化全年運營。本屆廣交會(hui) 有哪些特點?目前各項籌備工作進展如何?國務院新聞辦公室4月1日舉(ju) 行發布會(hui) 介紹有關(guan) 情況。

  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兼副部長王受文介紹,本屆廣交會(hui) 展覽麵積155萬(wan) 平方米。2.86萬(wan) 家企業(ye) 參加出口展,其中新參展的企業(ye) 超過4300家。680家企業(ye) 參加廣交會(hui) 的進口展。

  王受文說,本屆廣交會(hui) 將更具創新活力,參展企業(ye) 中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ye) 、製造業(ye) 單項冠軍(jun) 、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數量比上一屆增長20%;更趨數字化智能化,數字技術、智能製造相關(guan) 的參展企業(ye) 將近3600家,參展產(chan) 品包括腦機接口智能仿生手、自動導航運輸設備、人工智能翻譯機等;更加注重質量和標準,嚴(yan) 把參展企業(ye) 和展示產(chan) 品的“質量關(guan) ”,嚴(yan) 禁發生重大質量事故的企業(ye) 參展,展品必須符合出口產(chan) 品質量法律法規。

  作為(wei) 我國目前曆史最長、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國際貿易展會(hui) ,廣交會(hui) 在助力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穩定、服務擴大交往等方麵發揮著重要作用。王受文說,創辦以來,累計參加廣交會(hui) 的境外客商超過930萬(wan) 人,全球合作夥(huo) 伴達到195個(ge) ,有力促進了中國與(yu) 世界各國各地區的貿易交流和友好往來。

  中國對外貿易中心主任儲(chu) 士家介紹,本屆廣交會(hui) 將舉(ju) 辦315場新品首發首展首秀活動,涵蓋工業(ye) 製造、電子家電、車輛、時尚等13個(ge) 行業(ye) 的新產(chan) 品、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首次設立跨境電商和海外倉(cang) 展示區,規模達3000平方米,由11個(ge) 省份組織158家跨境電商和海外倉(cang) 企業(ye) 參展。

  儲(chu) 士家說,目前已有來自215個(ge) 國家和地區的境外采購商完成預注冊(ce) 。截至3月31日,預注冊(ce) 參會(hui) 的境外采購商已達9.3萬(wan) 人。從(cong) 境外采購商預注冊(ce) 量、廣交會(hui) 邀請函申請量等數據看,本屆廣交會(hui) 境外采購商參會(hui) 人數有望實現新的增長。

  隨著一係列便利中外人員往來舉(ju) 措的推出,境外客商參加第135屆廣交會(hui) 將更便捷、通暢。外交部領事司負責人童學軍(jun) 介紹,境外客商僅(jin) 需憑廣交會(hui) 電子普通邀請函即可向任何一個(ge) 中國駐外使領館申請簽證,遞交簽證申請材料後通常可以在4個(ge) 工作日內(nei) 獲得簽證。

  在便利境外采購商城市生活方麵,王受文介紹,從(cong) 調研看,境外采購商在廣州最常用的支付方式中,現金占到52%,移動支付占到33%,銀行卡占到15%。“我們(men) 將增設外幣兌(dui) 換機、移動POS機來滿足展客商的貨幣兌(dui) 換、數字支付、刷卡支付、移動支付、現金支付多種需求。”

  中國人民銀行支付結算司負責人嚴(yan) 芳說,移動支付是中國的一個(ge) 優(you) 勢,目前普及率已經達到86%。“如果外國朋友喜歡用移動支付,他可以使用支付寶、微信等綁定他的境外銀行卡,就可以在境內(nei) 進行掃碼支付。如果是來自新加坡、馬來西亞(ya) 、泰國、韓國、蒙古國等國家和地區的人員,其本國的電子錢包可以在我國直接掃碼使用。”嚴(yan) 芳說,據統計,今年1至2月,超過90萬(wan) 的入境人員使用移動支付,實現交易2000多萬(wan) 筆,金額達30多億(yi) 元。

  廣州市副市長譚萍介紹,廣州白雲(yun) 機場增開了國內(nei) 外熱點城市航班,廣州市內(nei) 交通係統盤活展館周邊2萬(wan) 個(ge) 車位,運用客流大數據,動態調整,全力確保交通運力投放充足,讓賓客輕鬆出行、高效參展。“我們(men) 依托‘灣事通’服務平台,上線‘境外人士數字便利化服務專(zhuan) 區’,出行、支付、商務等信息均可‘一機在手,一鍵獲取’,切實提升境外客商的支付便利性。”

  新華社北京4月1日電

  新華社記者 潘潔 謝希瑤 吳雨 來源:中國青年報

(責編:常邦麗)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