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味農產品變搶手貨 麻辣燙香飄甘肅 大訂單湧進小店
“聽說有人淩晨三四點就來排隊了”“我們(men) 不到6點來排隊,差點沒拿到海英家的號”“我和朋友輪流排隊,一個(ge) 人等位,一個(ge) 人去車裏睡覺”……這段時間,在甘肅天水市秦州區四合院美味城,食客雙手高舉(ju) 蔬菜“捧花”,在攤點前勾勒出“鮮香”春色,還有無數“長槍短炮”和手機對準正在燙菜的店主。
天水麻辣燙一時風頭無兩(liang) ,帶動西北小城天水火爆“出圈”。“天水發布”消息顯示,3月,天水市累計接待遊客464萬(wan) 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27億(yi) 元。
麻辣燙作為(wei) 展示“甘味”食材的一個(ge) 窗口,帶來旅遊收入的同時,也讓不少人看到天水的優(you) 質農(nong) 產(chan) 品,如甘穀辣椒、元龍花椒、清水黑木耳等,這也讓一些銷售特產(chan) 的小店、攤位迎來了更多的遊客和訂單。
麻辣燙飄香引發開店熱
甘肅省文化和旅遊廳網站公布,截至3月31日17時,全網有關(guan) “甘肅天水麻辣燙”“甘肅美食”“甘肅文化旅遊”的短視頻和信息總點擊播放量達202.1億(yi) 次,互動評論量9.8億(yi) 次。
海英麻辣燙店的老板娘哈海英一邊忙著燙菜一邊告訴記者,年後,她店裏的顧客量開始呈三四倍增長,隊伍常常從(cong) 清晨排到深夜。
為(wei) 分散人流,天水市秦州區政府篩選全區39家口碑較好的麻辣燙經營戶,在四合院美味城外新設麻辣燙一條街。從(cong) 3月16日籌備搭建到3月18日開始營業(ye) ,僅(jin) 花了兩(liang) 天時間。
在附近開了11年串串香店鋪的於(yu) 慧霞帶著3名店員,在這裏建起了“分舵”。她說,她將串串香裏的一些秘製調料融入天水麻辣燙,受到了顧客的歡迎。小攤營業(ye) 這些天,就餐人數日益上漲。
天水市民吳先生常年在青海工作,這次被麻辣燙的香味“勾”回了家。“四合院人太多,我們(men) 把位子留給外地遊客。”吳先生特意將朋友約到了麻辣燙一條街,給這裏“添一把人氣”。
最近,吳先生在抖音上發過幾條天水麻辣燙的視頻,每條都收獲五六千次的觀看。他還邀請了幾名青海的工作夥(huo) 伴來天水旅遊。他希望天水麻辣燙能和蘭(lan) 州牛肉麵一樣在全國開店,“這樣像我一樣的遊子就有口福了”。
天水麻辣燙成為(wei) “全國大IP”,為(wei) 跨省開店帶去客流。有業(ye) 內(nei) 人士分析,這個(ge) 新品類有可能成為(wei) 麻辣燙賽道新的增長點。
家住湖南省祁陽市的鄒先生,特意帶了3個(ge) 人來天水學習(xi) 。他在老家做了多年的麻辣香鍋,覺得香鍋和天水麻辣燙有點相似,這次過來主要想看看天水麻辣燙的味道是否適合“湖南胃”。如果適合,他準備在湖南開家天水麻辣燙店。
濟南、成都、天津、重慶……一場天水麻辣燙“開店熱”正在上演。“天眼查”數據顯示,從(cong) 今年2月至今,全國新開業(ye) 的“甘肅麻辣燙”已累計超過150家。
“甘”味農(nong) 產(chan) 品變搶手貨
小小麻辣燙,不僅(jin) 帶火了餐飲,還帶動相關(guan) 產(chan) 品持續熱銷。
京東(dong) 消費及產(chan) 業(ye) 發展研究院發布數據顯示,2月26日至3月23日,定西寬粉、定西土豆、天水油潑辣子、天水辣椒麵、甘肅花椒占據天水麻辣燙相關(guan) 產(chan) 品熱銷榜成交額的前五名。從(cong) 成交額增長情況來看,甘穀幹辣椒、甘肅麻辣燙調料的成交額環比分別增長超10倍和9.2倍,天水辣椒麵、天水油潑辣子、甘肅手擀粉、定西土豆的成交額環比增長均翻倍。
一些天水人當起“美味代購”,助推家鄉(xiang) 特產(chan) 走向全國。
3月23日上午9點,家住天水市麥積區琥珀鎮的霍女士趕到一家調料鋪子,幫外地朋友購買(mai) 甘穀辣椒麵。店裏當時隻剩6斤成品,她全買(mai) 了,“幸虧(kui) 今天來得早,不然還買(mai) 不到”。
店主一邊給霍女士分裝調料,一邊打電話催促批發商送貨。手機揚聲器那頭兒(er) 答複:“這兩(liang) 天忙得很,到處都是要貨的,來不及送。”最終,憑借常年合作的交情,小店當天要來了20斤辣椒麵的配貨。店主透露,麻辣燙火了,小店接的都是大訂單,為(wei) 此還緊急購進了一批有“甘穀辣椒”“秦安花椒”字樣的包裝袋,讓顧客送禮更有麵。
作為(wei) 上遊的生產(chan) 加工廠家,近期,甘穀縣辣椒紅了種植養(yang) 殖農(nong) 民專(zhuan) 業(ye) 合作社的供貨量從(cong) 每天1噸漲至5噸以上。
合作社理事長王國義(yi) 介紹,“辣椒紅了”係列產(chan) 品在網上的訂單逐日增加,在天水市內(nei) 兩(liang) 家實體(ti) 店的銷售額翻倍。“批發、零售占比從(cong) 之前的8∶2變成了現在的2∶8。”王國義(yi) 明白,比例的變化證明著甘穀辣椒知名度的提升。每天還有不少外地客商趕來合作社洽談合作,但因為(wei) 產(chan) 能有限,王國義(yi) 不得不拒絕了幾個(ge) 大單。
連續兩(liang) 天,隻要看到王國義(yi) ,來自天津的帶貨主播張超就不離其左右。張超告訴記者,他和團隊做牛羊肉生意,銷售旺季在下半年,這次麻辣燙突然走紅,讓他看到新的商機,“想要抓住流量,就要和一家貨源穩定、產(chan) 品質量過硬的企業(ye) 建立合作”。
作為(wei) 麻辣燙“拍檔”的手擀粉,同樣吸引了不少關(guan) 注。3月16日起,甘肅豐(feng) 收農(nong) 業(ye) 科技有限公司先後在天水古城、麻辣燙一條街等地設立展位,指導遊客製作手擀粉,一天能賣出上百份。
該公司大區經理張建林介紹,公司主要和食品廠合作,提供加工粉條等產(chan) 品的澱粉原材料,銷售末端是大大小小的麻辣燙店鋪。手擀粉澱粉是公司近年來研發推出的新產(chan) 品,“這波突如其來的關(guan) 注,讓手擀粉一類的地方食材被更多人所了解,也讓我們(men) 吸引到有意向長期合作的大客戶”。
特色產(chan) 業(ye) 發展讓麻辣燙火爆“有根可依”
麻辣燙飄香引發的農(nong) 產(chan) 品火爆,既得益於(yu) 流量,也得益於(yu) 天水數十年培育特色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業(ye) 的努力。
作為(wei) 我國北方最佳水果、蔬菜生產(chan) 基地和中國西部航天育種基地,天水出產(chan) 的花牛蘋果、秦安蜜桃、秦州櫻桃、清水核桃、甘穀辣椒等農(nong) 產(chan) 品特色鮮明,發展農(nong) 業(ye) 精深加工和農(nong) 業(ye) 高新技術產(chan) 業(ye) 前景廣闊。
天水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信息科科長周立以“雙椒”佐證。他介紹,天水種花椒已有1500多年的曆史,當前,栽培麵積有54.6萬(wan) 畝(mu) ,年產(chan) 值達到21.4億(yi) 元,約占全市果品總產(chan) 值的1/4。此外,天水市具有發展幹鮮兩(liang) 用辣椒的優(you) 勢,全市辣椒的種植麵積常年保持在9萬(wan) 畝(mu) 左右。其中,甘穀辣椒在2022年成功入選國家地理標誌農(nong) 產(chan) 品,成為(wei) 天水市首個(ge) 地理標誌產(chan) 品保護示範區。
針對這些特色產(chan) 業(ye) ,天水政府堅持“科學布局建基地、標準生產(chan) 保品質、龍頭帶動延鏈條、品牌打造增效益”的發展思路,著力構建集種植收購、加工生產(chan) 、倉(cang) 儲(chu) 物流、新產(chan) 品研發銷售於(yu) 一體(ti) 的全產(chan) 業(ye) 鏈發展格局,初步實現“品質變口碑、口碑變品牌、品牌變效益”3個(ge) 轉變,讓天水麻辣燙的火爆“有根可依”。
據悉,下一步,相關(guan) 部門將繼續扶持麻辣燙原料種植、保障原料供應,推動農(nong) 業(ye) 與(yu) 麻辣燙產(chan) 業(ye) 深度融合。同時,支持企業(ye) 開展“互聯網+麻辣燙”模式,推動線上線下融合發展。
天水市人社局於(yu) 近日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天水麻辣燙”技能培訓工作的通知》,要優(you) 化培訓內(nei) 容設置,廣泛開展市場調研,把天水麻辣燙列入中式烹飪工種地方特色品牌項目,圍繞生產(chan) 流程、製作工藝、配比配方、食品安全等方麵探索形成天水麻辣燙培訓標準,開展全方位、全鏈條、特色化培訓。
天水還誠邀定西寬粉、武都花椒、蘭(lan) 州高原夏菜等“甘味”農(nong) 產(chan) 品,來天水進行宣傳(chuan) 推介,形成合力。
“我們(men) 從(cong) 提升住宿業(ye) 服務水平、餐飲業(ye) 服務水平、夜間經濟服務水平、麻辣燙產(chan) 業(ye) 服務水平4個(ge) 方麵給予保障。”天水市商務局服務行業(ye) 管理科科長魯宏亮欣喜於(yu) 眼前各美其美、美美與(yu) 共的熱鬧場景。
作為(wei) 離市場最近的群體(ti) ,企業(ye) 家們(men) 同樣對未來發展進行著審慎思考。承載著2000多戶社員的信任與(yu) 期待,這陣子,王國義(yi) 忙得不可開交。
他一邊與(yu) “辣椒紅了”合作社周邊的3個(ge) 鄉(xiang) 鎮對接,動員更多村民種植辣椒,爭(zheng) 取種植麵積從(cong) 3000畝(mu) 擴大到5000畝(mu) ,一邊對接設備生產(chan) 廠家,為(wei) 加工廠引進兩(liang) 條新的生產(chan) 線,還派出一個(ge) 小組去各家麻辣燙小店“試吃”,準備研發更多調味產(chan) 品。
這名85後創業(ye) 者堅持產(chan) 品不漲價(jia) 、嚴(yan) 把生產(chan) 質量關(guan) ,在眾(zhong) 多合作對象中篩選更“靠譜”的夥(huo) 伴。“短期看流量,中期看供給,長期看品牌,我們(men) 不會(hui) 因為(wei) 流量,忙中出亂(luan) ,砸了甘穀辣椒的金字招牌。”王國義(yi) 說。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豪 馬富春 來源:中國青年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