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清明假期盤點:文旅融合 人市兩熱
清明,是節氣,也是節日。不論“雨足郊原草木柔”,還是“遙聽弦管暗看花”,這個(ge) 清明小長假,大城小鎮湧動的人潮、把文化“穿”上身的國潮、吃住行遊樂(le) 購的熱潮,既加速釋放了消費市場的潛力,也為(wei) 推動經濟回升向好注入動力。
文化大餐增添發展活力
4月5日,吉林省長春市南溪裏文旅小鎮上空,長長的巨龍、誇張的章魚、卡通的孫悟空等造型別致的風箏紛紛亮相,吸引了眾(zhong) 多遊客和市民,這裏正在舉(ju) 辦長春市首屆風箏嘉年華。現場還有50多名孩子在製作老師的指導下,用手中的畫筆在風箏上繪出斑斕的圖畫。
“清明節放風箏可以讓我們(men) 懷念親(qin) 人,寄托哀思,將煩惱和憂愁都釋放出去,盡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陪著孩子一起參加活動的長春市民王凱說,“見到這樣精湛的風箏藝術,也讓我和孩子真切地感受到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
盤活民俗資源、傳(chuan) 承悠久文化。文明而熱鬧的活動不僅(jin) 烘托了節日氛圍,也有力激發了文旅發展新活力。
從(cong) 撫今追昔到製作風箏,從(cong) 詩詞會(hui) 友到古代趣味運動會(hui) ,借著清明時節的濃濃春意,“博物館熱”持續升溫。攜程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假期期間,全國博物館門票訂單量同比增長74%。其中,西安、南京、河南、湖南等熱門文博場館所在地的景區門票訂單量同比分別大幅增長278%、457%、641%、1401%。
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副院長劉江紅表示,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讓傳(chuan) 統節日生長出新精神、新麵貌。文旅景區、文博機構依托自身資源,融合文化創意巧思推出的消費新場景、新空間,不僅(jin) 增強了文化活動的公共性和互動性,更豐(feng) 富了遊客的節日體(ti) 驗和精神享受,讓“春日經濟”有了滿滿文化味。
踏青賞花引領別樣風景
“聽說洛陽牡丹花品種特多,4月又是最好的賞花時節,我和朋友們(men) 早早規劃了這次行程,放假第一天直接開車過來。”4日下午,來自濟南的徐女士到達洛邑古城後,馬不停蹄地前往體(ti) 驗館裏換上漢服、做好妝造,沉浸式體(ti) 驗牡丹次第開的盛景。
今年清明節假期,全國大部地區氣溫較常年同期偏高,賞花踏青成為(wei) 最熱門的出遊關(guan) 鍵詞。
鞍山梨花節、林芝桃花節、天津海棠花節、婺源油菜花節、伊犁杏花節……多地增設郊遊專(zhuan) 線、賞花專(zhuan) 線豐(feng) 富假日出遊體(ti) 驗。攜程數據顯示,假期3天,山嶽類和賞花類景區門票訂單量分別同比增長770%和391%。
青山遠黛,春光“近”享。這個(ge) 假期,周邊遊、短途遊成為(wei) 許多人的首選。以河南開封為(wei) 例,近期爆火的相親(qin) 節目“王婆說媒”讓周邊城市居民想在假期一探究竟,其中就包括高鐵20分鍾即可實現省內(nei) “串門”的鄭州。攜程數據顯示,來自鄭州的旅客假期住開封的酒店訂單量同比增長517%。
多元、豐(feng) 富的假日產(chan) 品和服務供給,帶動遊客出遊熱情持續高漲。交通運輸部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全社會(hui) 跨區域人員流動量超7億(yi) 人次,日均2.47億(yi) 人次,比2023年同期日均增長53.5%。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全國國內(nei) 旅遊出遊1.19億(yi) 人次,按可比口徑較2019年同期增長11.5%。
旺盛人氣激發消費熱潮
在城市“追”花、去露營踏青、看春日市集……出行旅遊的旺盛人氣帶動了各地消費市場。文化和旅遊部數據顯示,假期3天,國內(nei) 遊客出遊花費539.5億(yi) 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12.7%。美團數據顯示,清明假期各地日均生活服務消費規模同比增長39%。
圍繞首發首展、古裝走秀、音樂(le) 演出、以舊換新等主題,各地推出形式多樣的創意市集和限時優(you) 惠。
6日傍晚,長春市歐亞(ya) 商都閉店前,依然有很多市民在排隊購物結賬。在家電銷售處,正在選購熱水器的市民閆冬說:“之前家裏就想換一台電熱水器,正好趕上商場搞活動,打折力度很大,和網上的價(jia) 格不相上下,直接選購了一台。”
“飽眼福”更要“飽口福”,餐飲市場“舌尖上的春天”正當時。據海底撈後台統計,小長假期間,全國海底撈1300多家門店日均接待顧客人次超170萬(wan) ;叮咚買(mai) 菜線上平台上,踏青、露營等場景最適配的水果、鹵味零食等品類銷量也明顯攀升。
中國飯店協會(hui) 會(hui) 長陳新華表示,今年清明假期境內(nei) 旅遊市場已超越2019年同期水平,可謂人市兩(liang) 熱,亮點紛呈。特別是文旅+餐飲、文旅+研學等多業(ye) 態融合發展成為(wei) 熱點,不僅(jin) 彰顯出內(nei) 需潛力,也增強了企業(ye) 信心。
(新華社北京4月7日電 記者鄒多為(wei) 、徐壯、段續、李雙溪、丁樂(l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