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供給、提升體驗 文化底蘊增添文旅消費新活力
舞台上,32組藝人輪番獻唱,帶來自己的拿手曲目;舞台下,約8萬(wan) 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zhong) 揮動雙臂,享受這場聽覺盛宴……4月4日至6日,安吉青年大麓音樂(le) 節在浙江省安吉縣天子湖鎮開唱。據統計,音樂(le) 節門票收入超3600萬(wan) 元,同時帶動消費超1億(yi) 元。
近年來,“為(wei) 一場演出奔赴一座城”已經逐漸成為(wei) 當下年輕人的旅遊新風尚。清明假期,福州、汕頭、義(yi) 烏(wu) 等多個(ge) 城市音樂(le) 節歡唱不停;北京全市113個(ge) 劇場舉(ju) 辦營業(ye) 性演出共計169台583場,吸引觀眾(zhong) 約16萬(wan) 人次,票房收入約7000萬(wan) 元。
將演出活動與(yu) 當地旅遊資源巧妙結合,有助於(yu) 打造具有標誌性的旅遊文化品牌。對於(yu) 那些“跨越山海”的異地觀眾(zhong) 而言,把自己觀演之外的行程安排好,將目的地的景點、美食都“打卡”一遍,通過用心互動感受這座城市的文化底蘊,發現這座城市的獨特魅力,一趟旅途才不虛此行。
隨著人民群眾(zhong) 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越來越強烈,對精神文化生活更加看重,文旅消費在結構上呈現明顯的個(ge) 性化、多樣化趨勢。這也對城市的接待能力、服務品質等提出了更高要求。多位業(ye) 內(nei) 人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均表示,如今遊客不再隻是單純地看演出、看風景,而是想深入當地生活、品味當地文化,享受更有文化味的旅行。
“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仲春到暮春之交,正是春茶采摘的好時節。浙江金華、安徽黃山等多地推出了以“茶”為(wei) 主題的文旅產(chan) 品,廣受遊客歡迎。非遺“茶文化”與(yu) 文旅產(chan) 業(ye) 融合,迸發出更多可能。
逛博物館也成為(wei) 遊客在清明假期的熱門選擇之一。山西太原文博機構接待遊客近27萬(wan) 人次,同比增長133.19%;河南安陽打造殷墟博物館、中國文字博物館、曹操高陵遺址博物館等博物館旅遊集群,遊客人數迭創新高。
值得一提的是,從(cong) 北京故宮到蘇州園林、從(cong) 武漢黃鶴樓到成都杜甫草堂,束發盤髻、衣袂飄飄的漢服愛好者已然成為(wei) 景區的又一道靚麗(li) 風景線。專(zhuan) 家表示,這股漢服風潮的背後,不僅(jin) 代表著一個(ge) 新興(xing) 的文化消費市場正在快速成長,更能促進古法印花、地方刺繡等織造技藝的傳(chuan) 承與(yu) 創新,讓傳(chuan) 統文化與(yu) 時代共鳴。
“文化味濃”“體(ti) 驗感好”“服務省心”……從(cong) 沿海到內(nei) 陸、從(cong) 城市到鄉(xiang) 村,人們(men) 出行出遊熱情持續高漲。有理由相信,文旅市場熱度的持續攀升,必將進一步提振市場信心,牽引內(nei) 需潛力不斷釋放,助力中國經濟回升向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