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他鄉成故鄉” 中國南方水果紮根新疆兵團助民眾增收

發布時間:2022-02-11 07:49:00來源: 中國新聞網

  (新春走基層)“他鄉(xiang) 成故鄉(xiang) ”中國南方水果紮根新疆兵團助民眾(zhong) 增收

  中新網烏(wu) 魯木齊2月10日電 (江珊 石繼良 李萍 李雨浪)時下天氣乍暖還寒,新疆生產(chan) 建設兵團第一師十一團七連靳紅軍(jun) 的火龍果種植大棚內(nei) 卻暖意融融,一株株火龍果樹整齊排列,部分枝幹上,一些熟透的紅心火龍果張開了“嘴”,顯得格外誘人。

  靳紅軍(jun) 介紹,從(cong) 7月開始,大棚裏的火龍果便陸續成熟,到來年5月,能結7茬果。

  “市場上銷售的火龍果大多是從(cong) 南方運過來的,成熟度和口感都比不上我們(men) 這裏種出來的火龍果,所以每年都賣得很火。”靳紅軍(jun) 說,火龍果在南方種植比較多,在新疆種植很少。

  “聽說十一團七連有火龍果采摘園,就和家人一起來摘新鮮的火龍果。嚐了一下,味道特別好,值得推薦。”正在采摘火龍果的遊客張鬆寶說。

  靳紅軍(jun) 說:“我們(men) 用的都是農(nong) 家肥,火龍果品相好,味道更好,遊客們(men) 吃了都念念不忘。”

  “南果北種”最大的困難莫過於(yu) 水土不服,可在中國西北邊陲的新疆兵團一些團場,如今種植火龍果、香蕉、龍眼等熱帶水果,成為(wei) 民眾(zhong) 增收的“致富果”。

  幾年前,靳紅軍(jun) 一次偶然的機會(hui) 租下5個(ge) 火龍果大棚。為(wei) 讓火龍果能在沙漠邊緣的土地上開花結果,他長時間吃住在大棚,觀察火龍果的生長情況,並利用互聯網學習(xi) 火龍果種植技術,還經常請專(zhuan) 家傳(chuan) 授種植知識。在靳紅軍(jun) 的精心管理下,當年就有了收獲。

  如今,靳紅軍(jun) 從(cong) 5個(ge) 大棚發展到10個(ge) ,一年收入能達到20萬(wan) 元左右。在采摘園發展過程中,靳紅軍(jun) 吸納周邊連隊民眾(zhong) 前來務工,帶動大家共同致富。

  “我在采摘園幹了4個(ge) 月,主要從(cong) 事采摘和裝運工作。工作輕鬆,還能照顧到家裏。”七連職工喻世俊說。

  無獨有偶,時下來到新疆兵團第十三師柳樹泉農(nong) 場,沿途放眼看去,皆是戈壁荒原,處處透露著寂寥。

  然而,到達該農(nong) 場設施農(nong) 業(ye) 大棚基地時,卻是截然相反的景象,雖然室外天寒地凍,荒涼蕭瑟,但大棚內(nei) 卻溫暖如春,綠意盎然,散發著蓬勃生命力。

  除了火龍果外,香蕉、枇杷、芭蕉、龍眼等在這裏肆意生長著,三角梅競相綻放。棚內(nei) 常年溫度在28℃到30℃,潮濕溫熱的氣息令人有種身處南方的感覺。

  大棚養(yang) 護員買(mai) 買(mai) 提·安木都照顧這些植物已有四五個(ge) 年頭,年年精心打理,成熟的植物還會(hui) 時不時帶來驚喜的果實,味道也不錯。

  “自從(cong) 照顧這些植物以來,邊學邊幹,工作穩定了,口袋也鼓起來了。在這裏工作心情也很輕鬆。”買(mai) 買(mai) 提·安木都說,周邊居民平時也喜歡到熱帶植物大棚看新鮮,畢竟這些南方水果在當地特別少見。

  據了解,大棚種植為(wei) 周邊居民提供了長期就業(ye) 的崗位,也有效帶動農(nong) 業(ye) 增效、職工增收。(完)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