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北京冬奧會:綠色、低碳、可持續

發布時間:2022-02-11 10:26: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綠電”點亮冬奧場館、低碳完成“水冰轉換”、氫燃料車保障交通

  北京冬奧會(hui) :綠色、低碳、可持續(冬奧同心圓)

  “綠電”點亮冬奧場館、低碳完成“水冰轉換”、氫燃料車保障交通、臨(lin) 時設施拆除後仍能重複利用……北京冬奧會(hui) 堅持走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之路,“綠色辦奧”深入人心。

  “我們(men) 在申辦時就承諾,北京冬奧會(hui) 所產(chan) 生的碳排放將全部實現中和。籌辦6年多來,我們(men) 通過低碳場館、低碳能源、低碳交通、低碳辦公等措施,最大程度減少碳排放,同時采取林業(ye) 碳匯、企業(ye) 捐贈等碳補償(chang) 方式,保障了北京冬奧會(hui) 碳中和目標的順利實現。”北京冬奧組委總體(ti) 策劃部部長李森如是說。

  環保製冰

  示範引領

  2月10日晚,國家速滑館“冰絲(si) 帶”流光溢彩,速度滑冰女子5000米比賽在這裏舉(ju) 行。

  作為(wei) 北京冬奧會(hui) 唯一新建的冰上場館,“冰絲(si) 帶”是低碳場館的典範。

  在建設之初,中國團隊認為(wei) ,“冰絲(si) 帶”冰麵麵積近1.2萬(wan) 平方米,如使用氟利昂等傳(chuan) 統製冰材料將產(chan) 生大量能耗。經過各方專(zhuan) 家和團隊論證,最終決(jue) 定使用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

  北京國家速滑館公司副總經理、總工程師李久林說,如果使用傳(chuan) 統製冷劑,同等用量下的碳排放量是二氧化碳製冷劑的近4000倍。采用新的製冰技術,可大大減少溫室氣體(ti) 排放,一年能夠節省用電200萬(wan) 千瓦時。

  自冬奧會(hui) 開賽以來,“冰絲(si) 帶”接連誕生新的冬奧會(hui) 紀錄。“冰絲(si) 帶”的冰受到各國運動員的好評。

  除了“冰絲(si) 帶”,北京冬奧會(hui) 場館首都體(ti) 育館、首體(ti) 短道速滑訓練館、五棵鬆冰球訓練館等場館均使用了二氧化碳跨臨(lin) 界直冷製冰技術。

  “作為(wei) 冬奧建築,‘冰絲(si) 帶’有很強的示範性、引領性和標誌性。我們(men) 希望通過其中綠色低碳的理念,向世界傳(chuan) 遞一個(ge) 負責任的大國形象。”李久林說。

  北京冬奧會(hui) 共利用了6個(ge) 2008年奧運會(hui) 的競賽和非競賽場館。在國家遊泳中心,男子冰壺比賽正在進行中。不少外國選手表示,很難想象這裏曾是一個(ge) 遊泳場館,在這裏比賽感覺很開心。

  從(cong) “水立方”變為(wei) “冰立方”——創造性的“水冰轉換”同樣很低碳。建設團隊采用了可轉換的鋼架支撐係統和可拆裝的製冰係統,在泳池中搭建了臨(lin) 時冰麵,形成4條標準的冰壺賽道,大幅降低了資源消耗和碳排放。

  科技助力

  綠電保障

  2月10日,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混合團體(ti) 比賽開始前,張家口賽區雲(yun) 頂滑雪公園的場館媒體(ti) 中心內(nei) 一如既往地來了許多媒體(ti) 記者。當晚的室外溫度接近零下10攝氏度,媒體(ti) 中心內(nei) 卻十分暖和,讓人片刻忘記了室外雪場的寒冷。

  抬起頭,屋頂上黑色電采暖設備散發出的暖意撲麵而來。原來,這些遍布場館的3000餘(yu) 塊“暖寶寶”才是溫暖如春的關(guan) 鍵。

  雲(yun) 頂場館群內(nei) 90%的功能要依靠臨(lin) 時建築實現。臨(lin) 時建築多為(wei) 箱式房,雖然牆板已內(nei) 含保溫層,為(wei) 了實現箱式房裏的綠色供暖,場館還在屋頂安裝了應用航天新材料和航天技術的電采暖係列產(chan) 品,能夠實現97%以上的熱轉化率。

  靠山而臥,在林海雪原的映襯下,“雪如意”秀美又不失動感。國家跳台滑雪中心的賽道不僅(jin) 頗具中國古意,更是一條綠色賽道。

  賽道的建設中執行綠色雪上運動場館三星標準,采用風電、建築自然采光、加外遮陽設計、利用透氣防滲材料實現水體(ti) 淨化等新技術。

  同時,通過地表水收集技術,積雪融化形成的雪水也被用來重複造雪。

  從(cong) 北京乘高鐵一路北上,窗外的風力發電機組常常引人關(guan) 注。北京冬奧會(hui) 100%采取綠色電力,主要來自於(yu) 張家口。

  “張家口地區可開發的風能儲(chu) 備量非常豐(feng) 富,達到4000萬(wan) 千瓦以上;太陽能的儲(chu) 備量也非常豐(feng) 富,達到3000萬(wan) 千瓦以上。”李森說。

  通過張北柔性直流電網,張家口的綠電直接送到了北京賽區、延慶賽區,為(wei) 冬奧場館的“綠色運行”提供保障。

  低碳行動

  深入人心

  “在延慶賽區,處處都是低碳節能的影子,‘綠色辦奧’的理念紮根在我們(men) 心裏。”北京冬奧會(hui) 延慶場館群可持續經理蔣萬(wan) 傑說。

  “延慶賽區從(cong) 規劃設計、施工建設、運行管理到賽後利用的全過程,都貫徹了可持續發展理念,力爭(zheng) 打造人與(yu) 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賽區。”蔣萬(wan) 傑說,“我們(men) 在場館裏粘貼了不少節能提示,大家基本上都能做到隨手關(guan) 燈、節水節電;每天巡查時,陽麵辦公區一到10時就準時把燈關(guan) 掉。”

  場館空調溫度設置在合理區間;餐廳垃圾進行分類投放;廢棄紙箱經由消毒後當作垃圾桶,實現二次利用;走廊裏的照明燈在保證光線充足的情況下一般隻開一半……在延慶賽區,這樣的環保細節數不勝數。

  蔣萬(wan) 傑說,為(wei) 了減少永久占用林地麵積,場館觀眾(zhong) 席、大家庭休息室、媒體(ti) 工作間等均為(wei) 臨(lin) 時設施,“相較於(yu) 永久設施,臨(lin) 時設施建設成本更低,賽後也方便拆除、重複利用”。

  場館建設時就地取材,產(chan) 生了不少石頭,這些石頭怎麽(me) 辦?蔣萬(wan) 傑揭曉了答案——重新利用廢石修飾建築外牆,修築護坡、排水溝。據統計,廢石使用量達31萬(wan) 餘(yu) 方。

  延慶賽區場館的賽後利用也是一大亮點。在雪季,這裏不僅(jin) 可以承辦國際頂級賽事,還能為(wei) 普通滑雪愛好者提供戶外運動體(ti) 驗場所;春夏秋三季,這裏景色秀美、空氣清新,可以開展遠足、登山等戶外健身項目,是度假休閑的好去處。

  “我們(men) 的目標是實現延慶賽區四季運營,最大限度地提高場館賽後利用率。”蔣萬(wan) 傑說。

  記者:孫亞(ya) 慧 王美華 劉 嶢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