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食堂助養老 日子紅火更舒心(特寫)
煮沸的罐罐茶冒著熱氣,67歲的劉茲(zi) 恒老人輕吹杯沿,抿一口茶水,跟著電視裏播放的隴劇哼起小曲。午飯時間到了,他關(guan) 上電視、封好火爐,起身朝屋外走去。
冬日裏,氣溫早已降至零下,劉茲(zi) 恒又返身回屋把村裏新發的棉衣披在肩上。剛出門,就碰見走到半道的老張,兩(liang) 人邊走邊聊,一路來到村委會(hui) 。“今兒(er) 是啥好菜?我在外麵都聞到香氣啦!”原來,村裏開辦了愛心食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可以免費在此就餐,生病或腿腳不便,還管送飯。
掀開門簾,劉茲(zi) 恒隔著櫥窗,看見做菜“老把式”張銀芳正揮舞鐵勺往外盛餐,“白菜炒肉、番茄炒蛋、醋溜土豆,主食米飯。”一問一答間,飯菜已端上桌。
十人圍坐,劉茲(zi) 恒和村中的老人們(men) 吃得津津有味,“米飯軟糯,飯菜可口,鹹淡合適。”聽到老人們(men) 誇獎,張銀芳笑得合不攏嘴:“不夠鍋裏還有!”
“擱以前,哪敢想?”劉茲(zi) 恒家住甘肅省岷縣池灘村,曾經,全村六成以上是貧困戶,三成左右是老年人,劉茲(zi) 恒兩(liang) 樣全占,收入微薄,生活多有不便。脫貧攻堅戰打響後,池灘村大力發展中藥材產(chan) 業(ye) ,開辦中蜂養(yang) 殖合作社……多管齊下,池灘村在2020年摘掉了“窮帽子”,如今村集體(ti) 收入達到10萬(wan) 元。
依托中藥材種植、合作社分紅和養(yang) 老補助,如今劉茲(zi) 恒年收入過萬(wan) 元。錢夠花了,可一到飯點他還是發愁。為(wei) 啥?麻煩!劉茲(zi) 恒老伴兒(er) 去世早,女兒(er) 出嫁後,家中隻剩他一人,“菜少了不好炒,菜一多吃不完。就我一個(ge) 人,經常饃饃配茶水湊合一頓。”
2020年7月,脫貧摘帽的池灘村建起了愛心食堂,聘請脫貧戶張銀芳當廚師,每天午晚兩(liang) 頓飯,各項費用全由村集體(ti) 經濟買(mai) 單,既讓老人吃得飽,更讓老人吃得好。
“村裏條件越來越好,吃飯有人管,真方便!”劉茲(zi) 恒說,“平時有個(ge) 頭疼腦熱,電話聯係村醫還能送藥上門。隔三差五,醫生還來家裏坐著聊聊,心情也更好了。”
如今,劉茲(zi) 恒生活舒適,上午喝茶遛彎,下午和鄰居下棋聊天,得空上村衛生室測血糖、量血壓,還能定期免費體(ti) 檢。“過去日子苦,現在日子甜,往後的福氣享不完!”劉茲(zi) 恒笑著說。本報記者 趙帥傑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