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探索實施專利開放許可製度 共享創新成果
激活閑置專(zhuan) 利 共享創新成果(深閱讀·把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黨(dang) 的十八屆三中全會(hui) 以來,各地各部門注重從(cong) 經濟社會(hui) 發展需要出發,從(cong) 老百姓身邊事改起,適時推出一批切口小、見效快的政策性創新,解決(jue) 了民生領域許多操心事煩心事,增強了人民群眾(zhong) 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改革永遠在路上。要統籌製度改革和製度運行,處理好頂層設計和分層對接的關(guan) 係,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麵麵的配套,注重各項改革協調推進,使各項改革相得益彰,發生“化學反應”,把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本版今起推出係列報道,關(guan) 注各地各部門如何進一步打通理順堵點難點,創新推動政策落實,把製度意識轉化為(wei) 治理水平,把製度優(you) 勢轉化為(wei) 治理效能。
——編 者
如何把“沉睡”的專(zhuan) 利用起來?作為(wei) 專(zhuan) 利權人,浙江理工大學機械與(yu) 自動控製學院教授吳震宇一直在尋找答案。
吳震宇的發明專(zhuan) 利是“一種適用於(yu) 三維編織捆綁紗控製的攜紗器及反饋係統”,應用在機械電子工程領域。不過,自2017年申報成功後,這項專(zhuan) 利便長時間“躺”在實驗室裏,成了“沉睡”的閑置專(zhuan) 利。
近段時間,情況終於(yu) 有了轉機。2021年6月1日起,修改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專(zhuan) 利法》開始施行,專(zhuan) 利法引入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並明確規定“開放許可實施期間,對專(zhuan) 利權人繳納專(zhuan) 利年費相應給予減免。”依據新專(zhuan) 利法,浙江探索實施專(zhuan) 利轉化專(zhuan) 項計劃,完善專(zhuan) 利轉化供需對接渠道,強化專(zhuan) 利產(chan) 業(ye) 化運用。按照國家知識產(chan) 權局與(yu) 浙江省政府簽訂的雙方合作會(hui) 商議定書(shu) ,浙江先行試點推進實施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
“依照這一製度,我的專(zhuan) 利不僅(jin) 能夠激活,還能在企業(ye) 設備升級中派上用場,前期研發付出的心血沒有白費。”連日來,吳震宇在杭州、湖州兩(liang) 地奔波,與(yu) 湖州現代紡織機械有限公司深入對接技術內(nei) 容。
開放許可,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發明專(zhuan) 利申報成功後,我也想成果轉化,但遲遲找不到合適企業(ye) 。”後來,吳震宇忙於(yu) 教學,這項專(zhuan) 利被“束之高閣”,“對於(yu) 像我這樣的高校專(zhuan) 利權人來說,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真是幫了大忙。”
專(zhuan) 利開放許可,是指專(zhuan) 利權人通過專(zhuan) 利管理部門發出要約,潛在被許可方一旦接受要約,即可實施其專(zhuan) 利技術的一種許可形式。專(zhuan) 利開放許可製度可以促進信息對接,專(zhuan) 利管理部門的許可信息公告,為(wei) 許可人和被許可人搭建了信息溝通的橋梁;還可以提升談判效率,供需雙方可以通過簡便方式達成許可,免去複雜的談判環節;也可以降低交易風險,通過許可信息披露和糾紛調解機製,被許可人能夠事先全麵了解許可的條件等相關(guan) 情況。
2021年8月,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發布通知,征集可實施開放許可的專(zhuan) 利。截至去年年底,共收到浙江省14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的379件專(zhuan) 利,經篩查均符合實施開放許可條件,目前各高校院所已與(yu) 企業(ye) 簽署118個(ge) 專(zhuan) 利轉化項目。記者了解到,上述專(zhuan) 利清單在“浙江知識產(chan) 權在線”平台上公布,企業(ye) 可直接登錄查看有關(guan) 信息。
很快,湖州現代紡織機械有限公司發現了吳震宇的專(zhuan) 利,並與(yu) 他取得聯係。“公司現有裝備隻能織出厚度在2至3毫米的平麵織物,這些年來,我們(men) 一直在研發新裝備,但沒有實現突破。”公司負責人倪誌琪說,“經過初步對接,吳教授專(zhuan) 利中涉及的裝置可直接替換現有織機的經紗架,有效解決(jue) 我們(men) 麵臨(lin) 的難題。”
雙方一拍即合,眼下正利用此項專(zhuan) 利聯手試製樣機。“據測算,該專(zhuan) 利有望為(wei) 企業(ye) 帶來年產(chan) 值30%以上的增長。”看到自己的專(zhuan) 利成果有望實現轉化,吳震宇感到滿足。
架設橋梁,暢通專(zhuan) 利信息對接
《2020年中國專(zhuan) 利調查報告》顯示,2020年我國有效發明專(zhuan) 利的產(chan) 業(ye) 化率為(wei) 34.7%,其中,企業(ye) 為(wei) 44.9%,科研單位為(wei) 11.3%,高校為(wei) 3.8%。“可以看出,高校與(yu) 企業(ye) 在有效專(zhuan) 利的產(chan) 業(ye) 化率方麵存在明顯差距。”浙江省市場監管局知識產(chan) 權運用促進處處長林敏說,“高校中許多有價(jia) 值的發明專(zhuan) 利無用武之地,而有專(zhuan) 利使用需求的中小微企業(ye) 又缺少有效的合作路徑。”
對此,吳震宇也深有感觸。“一項專(zhuan) 利從(cong) 紙麵轉化為(wei) 產(chan) 品並非易事。”吳震宇說,“高校、科研單位的專(zhuan) 利權人往往不直接聯係市場,缺乏專(zhuan) 利運營能力,加之議價(jia) 成本高,導致不少專(zhuan) 利難以轉化,價(jia) 值無法得到充分體(ti) 現。”
浙江理工大學產(chan) 業(ye) 技術中心主任楊曉剛坦言,高校在專(zhuan) 利質押、資本化運作方麵缺乏資金及專(zhuan) 業(ye) 人才支撐,很難開展中間試驗,而中間試驗恰恰是科技成果產(chan) 業(ye) 化的必經之路。“正因如此,專(zhuan) 利成果轉化的‘最後一公裏’並不順暢。”楊曉剛說。
不少中小微企業(ye) 也有類似感受。杭州一家中小企業(ye) 主說:“想要突破生產(chan) 技術難關(guan) ,高校的科研指導很重要。但專(zhuan) 利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即使有適合的專(zhuan) 利發明成果,我們(men) 也很難獲得授權。”
浙江探索實施專(zhuan) 利開放許可以來,有效破解了相應難題。越來越多高校、科研院所研究人員手中“沉睡”的專(zhuan) 利正在被喚醒,活躍在中小微企業(ye) 的生產(chan) 第一線。
雙向激勵,持續完善配套舉(ju) 措
“沉睡”的閑置專(zhuan) 利被喚醒以後,如何更好地轉化為(wei) 現實生產(chan) 力?
據了解,浙江實施優(you) 惠政策,首批379件開放許可專(zhuan) 利在許可期限內(nei) 不向企業(ye) 收取任何許可費用。專(zhuan) 利的單次許可期限1年起步,最長可達5年,從(cong) 而確保企業(ye) 有充足時間投入專(zhuan) 利二次研發和產(chan) 品試驗,最終形成市場化產(chan) 品。
“免費開放許可到期後,將根據具體(ti) 情況開展後續合作。比如,浙江大學規定,原免費許可受讓方可申請繼續免費許可,並同等條件下享有優(you) 先有償(chang) 受讓權。”林敏說,為(wei)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輸出專(zhuan) 利,在產(chan) 生經濟效益並達到一定標準後,高校和科研院所每年將獲得不超過50萬(wan) 元的獎勵;為(wei) 支持中小微企業(ye) 引進專(zhuan) 利,促成轉化後產(chan) 生較大經濟效益的,達到一定標準後將獲得最高100萬(wan) 元的獎勵。
“從(cong) 長遠看,免費開放許可有利於(yu) 高校科研成果賦能產(chan) 業(ye) 發展,更好地發揮高校服務社會(hui) 的職能。”在楊曉剛看來,這樣的做法還可以降低許可談判難度,減少高校專(zhuan) 利轉化應用成本,促進更多中小微企業(ye) 創新發展。
“作為(wei) 一項試點工作,目前仍有許多亟待改進的地方,比如授權期限到期後,是否有統一的製度保障來為(wei) 企業(ye) 發展提供持續性的指導與(yu) 支持,針對高校的激勵政策也需要進一步完善。”浙江省市場監管局副局長顧文海說,“接下來,我們(men) 還將推動產(chan) 業(ye) 知識產(chan) 權聯盟、行業(ye) 協會(hui) 等服務機構組建公共專(zhuan) 利池,承接免費開放許可的專(zhuan) 利,促成專(zhuan) 利在中小微企業(ye) 聚集的產(chan) 業(ye) 園區內(nei) 廣泛推廣、深化運用,最大程度惠及廣大中小微企業(y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