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促進互聯網就業創業開拓就業新形態

發布時間:2022-02-15 10:18:00來源: 法治日報

  促進互聯網就業(ye) 創業(ye) 開拓就業(ye) 新形態

  殘疾人就業(ye) 質量不高問題仍然突出

  □ 本報記者  蒲曉磊

  在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有一家集書(shu) 吧、咖啡、甜點、茶藝為(wei) 一體(ti) 的“特殊”咖啡店——夢工坊。它的“特殊”,不在於(yu) 咖啡店的陳設和服務,而在於(yu) 這裏的服務人員——員工中有多名殘疾人。

  殘疾人找工作和融入職場的難度很大,深知這一點的李萌(化名),更加珍惜在咖啡店工作的機會(hui) ,“我可以憑借自己的能力養(yang) 活自己,更重要的是,在這裏可以感受到人們(men) 的尊重”。

  近年來,我國殘疾人就業(ye) 狀況穩定提升,“十三五”時期新增城鄉(xiang) 就業(ye) 殘疾人180.8萬(wan) 人。但不可否認的是,促進殘疾人就業(ye) 仍然任重道遠,殘疾人就業(ye) 能力不足、殘疾人就業(ye) 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與(yu) 落實等問題依然存在。

  定向招錄殘疾人進入公益性崗位;培養(yang) 專(zhuan) 業(ye) 殘疾人就業(ye) 輔導員隊伍;為(wei) 殘疾人就業(ye) 創造更加公平的環境……在今年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提出有針對性的建議,以多種方式持續加大殘疾人就業(ye) 幫扶力度。

  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委員、中國殘聯副主席呂世明近日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十四五”時期,殘疾人就業(ye) 質量不高的問題仍然突出,對此,建議在完善殘疾人就業(ye) 法律法規政策的同時,持續加大殘疾人就業(ye) 幫扶力度,大力發展互聯網公益慈善,促進殘疾人互聯網就業(ye) 創業(ye) ,不斷開拓殘疾人就業(ye) 新業(ye) 態。

  殘疾人就業(ye) 問題受各方關(guan) 注

  “希望能放寬殘疾人大學生報考事業(ye) 單位、‘三支一扶’崗位的體(ti) 檢標準。”今年1月,正在參加福建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hui) 議的政協委員,收到了網友小蘇通過人民網“我請委員捎句話”欄目發來的求助信息。

  出生於(yu) 1998年的小蘇,因患視神經萎縮症,矯正後的視力隻有4.3,被認定為(wei) 視力殘疾二級。今年即將畢業(ye) 的小蘇,打算報考教師崗位或基層事業(ye) 單位、“三支一扶”等崗位,但上述不少崗位招聘的體(ti) 檢要求都是參照公務員標準,而根據公務員體(ti) 檢標準,小蘇無法參與(yu) 相關(guan) 考試。

  對此,福建省政協委員王永澄在回應中指出,國家已經出台相關(guan) 辦法,要求機關(guan) 、企事業(ye) 單位、國有企業(ye) 帶頭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ye) 。同時,建議各地通過設置專(zhuan) 崗專(zhuan) 位來促進殘疾人大學生就業(ye) ,至於(yu) 體(ti) 檢標準的調整,則需要從(cong) 國家層麵來推動。

  在今年的地方兩(liang) 會(hui) 上,“促進殘疾人就業(ye) ”成為(wei) 多位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關(guan) 心的話題。

  湖北省人大代表陳宇認為(wei) ,可以通過政府購買(mai) 服務的方式,建立殘疾人就業(ye) 輔導員製度。山東(dong) 省人大代表趙濱建議,在公益性崗位設置中多定向招錄殘疾人大學生和殘疾人。

  殘疾人有特殊人力資源優(you) 勢

  3個(ge) 小時裏,總觀看人數87.4萬(wan) ,累計觀看次數101萬(wan) 、點讚次數53.2萬(wan) ……1月25日晚,在抖音“0分貝直播間”舉(ju) 行的“無聲年貨節”,取得了這樣的成績單。這場直播帶貨,讓公眾(zhong) 觀看到了無聲群體(ti) 的另一麵。

  中央民族大學管理學院教授李健在觀看完直播後坦言,殘疾人在大多數健全人眼裏是弱勢的、需要幫助的,但按照優(you) 勢視角理論,殘疾人與(yu) 健全人相比在某些方麵往往更具優(you) 勢,隻不過這個(ge) “優(you) 勢”往往被人們(men) 選擇性忽略。

  “這次直播是通過科技和平台推進數字包容的一個(ge) 優(you) 秀樣例。直播通過視聽文字等方式讓主播和觀眾(zhong) 開展直觀的交流,直接獲取和反饋信息;而聽障夥(huo) 伴通過直播進行創業(ye) 及工作,是在數字技能和數字包容價(jia) 值上的呈現。”深圳市信息無障礙研究會(hui) 秘書(shu) 長楊驊說。

  近年來,殘疾人就業(ye) 形式呈現多元化特點。“十三五”時期,越來越多殘疾人通過按比例就業(ye) 、集中就業(ye) 、靈活就業(ye) 和自主創業(ye) 等多種形式,實現了就業(ye) 增收。尤其是隨著互聯網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殘疾人參與(yu) 到直播帶貨的隊伍中。

  “殘疾人忠誠崗位,懂得珍惜和感恩,是重要的人力資源,在互聯網時代殘疾人的人力資源比較優(you) 勢越來越凸顯。”中國殘聯副主席、副理事長程凱說。

  不斷完善就業(ye) 創業(ye) 法規政策

  推進殘疾人就業(ye) ,離不開製度的保障。

  國務院2021年7月印發的《“十四五”殘疾人保障和發展規劃》要求,完善殘疾人就業(ye) 法規政策。其中明確提出,修訂實施《殘疾人就業(ye) 條例》。

  呂世明注意到,一些殘疾人獲得了博士、碩士學位,在報名教師資質資格時卻由於(yu) 身體(ti) 殘障未能通過,“事實上,這些殘疾人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沒有影響,而且對學生有很好的激勵作用,就是由於(yu) 身體(ti) 有限製就沒有給予師資體(ti) 檢通過,很不公平”。

  呂世明建議,對相關(guan) 法律法規進行修改,對符合條件的殘障人士進入師資隊伍給予有效有力的支持保障,對從(cong) 事這方麵的師資身體(ti) 體(ti) 檢放寬標準,不得以任何理由有所歧視和限製。

  程凱說,殘聯要通過落實現有政策,特別是要會(hui) 同人社部等部門開展殘疾人就業(ye) “三年促進專(zhuan) 項行動”,不斷幫助有就業(ye) 意願的殘疾人實現就業(ye) 創業(ye) 。同時,要不斷完善就業(ye) 創業(ye) 的法規政策,加強殘疾人就業(ye) 服務,提升殘疾人職業(ye) 素質和就業(ye) 創業(ye) 能力,多渠道多形式促進殘疾人就業(ye) 創業(ye) 。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