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北京空氣質量創曆史最優 首次全麵達標
中新網2月15日電 作為(wei) “雙奧城市”,北京生態文明建設情況如何?15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副局長於(yu) 建華在北京生態文明建設專(zhuan) 場新聞發布會(hui) 上介紹:2021年,北京空氣質量首次全麵達標,優(you) 良天數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PM2.5年均濃度和臭氧濃度首次同步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各項大氣汙染物實現協同改善,北京市空氣質量創曆史最優(you) 。
今天的北京,藍天白雲(yun) 成為(wei) 常態,2021年細顆粒物(PM2.5)濃度為(wei) 33微克/立方米,空氣質量首次全麵達標,優(you) 良天數增加到288天,占全年的78.9%;水清岸綠處處美景,密雲(yun) 水庫蓄水量最高達35.79億(yi) 立方米、創曆史新高;“開窗見景、出門見綠”,森林覆蓋率達到44.6%。於(yu) 建華指出,這些成績主要得益於(yu) 五方麵:
——堅持綠色低碳發展
發展資源消耗少、環境汙染小的“高精尖”產(chan) 業(ye) ,第三產(chan) 業(ye) 比重達83.8%;聚焦能源、建築、交通等領域推進碳減排,2021年萬(wan) 元GDP碳強度約為(wei) 0.41噸,在各省(區、市)中保持最優(you) 水平,並比2015年下降28%以上。碳交易成交額超30億(yi) 元,積極承建全國溫室氣體(ti) 自願減排交易中心。
——汙染防治持續攻堅
藍天保衛戰方麵,2017年底實現全市平原地區基本“無煤化”,機動車排放結構不斷優(you) 化,新能源車保有量達50.6萬(wan) 輛,國五及以上排放標準車輛占比超過70%。北京市集中開展大氣汙染防治以來,在經濟社會(hui) 快速發展的同時實現了大氣主要汙染物濃度持續下降。2004年開始二氧化硫(SO2)穩定達標,2019年開始可吸入顆粒物(PM10)和二氧化氮(NO2)持續達標。2021年,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和臭氧(O3)濃度首次同步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各項大氣汙染物實現協同改善,北京市空氣質量創曆史最優(you) 。碧水保衛戰方麵,節水優(you) 先,2021年生產(chan) 生活用水總量控製在30億(yi) 立方米以內(nei) ;加快水環境治理,汙水處理率提高到95.8%;開展生態補水,五大河流26年來重現“流動的河”並貫通入海。淨土保衛戰方麵,嚴(yan) 格管控農(nong) 用地、建設用地土壤環境,讓市民“吃的放心”“住的安心”。
——構建科學有序的國土空間布局
強化“兩(liang) 線三區”的空間管控,生態控製線麵積達到73%,其中生態保護紅線超過全市麵積的26%。建立自然保護地體(ti) 係,實施兩(liang) 輪百萬(wan) 畝(mu) 造林綠化工程,恢複建設一批濕地。
——推動生態涵養(yang) 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
出台《生態涵養(yang) 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條例》,實施生態涵養(yang) 區綜合性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等經濟政策,保護好山好水好風光,加快宜居宜業(ye) 宜遊新發展,在築牢首都生態安全屏障的同時,加快“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生態文明示範創建工作已經覆蓋延慶區、密雲(yun) 區、門頭溝區、懷柔區、平穀區等五個(ge) 生態涵養(yang) 區,並輻射到中心城區。
——加快形成綠色生活方式
“光盤行動”“綠色出行”等成為(wei) 更多市民自覺選擇;通過碳普惠項目鼓勵公眾(zhong) 積極踐行綠色低碳出行,啟動至今,平台累計用戶量達30餘(yu) 萬(wan) 人,綠色出行量累計2100萬(wan) 人次。垃圾分類深入人心。節約型機關(guan) 、綠色商場等綠色生活創建行動全麵鋪開。市民通過12345熱線主動監督環境違法行為(wei) 。
於(yu) 建華指出,在申辦、籌辦、舉(ju) 辦過程中,北京市始終堅持一體(ti) 推進綠色發展與(yu) 綠色辦奧,將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各方麵和全過程,加快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精彩紛呈的“冬奧時間”已經進入後半段,但綠色低碳理念將會(hui) 一直在這座雙奧之城延續,在全體(ti) 市民心中生根發芽。藍天之下,白雪之上,北京將帶著冰雪運動的無窮魅力和冰雪之約留下的生態環境寶貴遺產(chan) ,一起向未來!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