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24地計劃“推動企業上市” 七省166家企業蓄勢待發

發布時間:2022-02-21 11:09:00來源: 中國經濟網

  本報記者 杜雨萌

  隨著全市場注冊(ce) 製改革加速推進,今年以來,多地在推動優(you) 質企業(ye) 上市方麵,給出了更為(wei) 具體(ti) 的量化指標。

  如近日廣州市發布的《廣州市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稱,廣州將實施上市掛牌“科創領頭羊”工程,爭(zheng) 取5年內(nei) 推動不少於(yu) 60家科技企業(ye) 在境內(nei) 外上市。而在此之前,廣東(dong) 省於(yu) 去年10月份發布的《廣東(dong) 省科技創新“十四五”規劃》曾明確,力爭(zheng) 到2025年,新增上市科技型企業(ye) 200家。

  國信證券高級研究員張立超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關(guan) 鍵在於(yu) 培育和發展科技創新型企業(ye) 。對於(yu) 地方,推動科技型企業(ye) 上市,有助於(yu) 促進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進一步暢通科技、資本和實體(ti) 經濟的高水平循環,從(cong) 而實現產(chan) 業(ye) 調整、區域發展和新經濟增長等多重目標。

  《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全國31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注意到,共24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明確提出,要推動企業(ye) 上市。其中浙江省、安徽省、江西省、河南省、湖北省、海南省、陝西省等還提出了今年的量化指標。

  具體(ti) 來看,今年浙江省力爭(zheng) 新增上市公司70家,安徽省力爭(zheng) 新增上市企業(ye) 30家,江西省力爭(zheng) 新增上市公司12家,河南省擬新增上市企業(ye) 20戶左右,湖北省擬新增上市企業(ye) 20家,海南省力爭(zheng) 新增上市公司1家至2家,陝西省擬新增上市企業(ye) 12家。也就是說,僅(jin) 上述七省份,今年就有望培育出166家新晉上市企業(ye) 。

  在張立超看來,當前各地積極推動企業(ye) 上市,一方麵是推動產(chan) 業(ye) 結構升級轉型;另一方麵,借力資本市場的融資供給、成本補償(chang) 和風險分擔功能,提升金融資源供給與(yu) 實體(ti) 融資需求的適配性,能為(wei) 企業(ye) 研發活動提供低成本的長期資金,激發企業(ye) 創新意願。

  除了推動企業(ye) 上市外,“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同樣成為(wei) 今年各地“兩(liang) 會(hui) ”上的關(guan) 鍵詞。其中,北京市提出,要“全力支持新三板改革,用好北京證券交易所,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ti) 係,培育推動更多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上市”;遼寧省提出,“實施企業(ye) 上市五年倍增計劃,支持‘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上市融資”。

  钜融資產(chan) 投資部總監王雷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從(cong) 海外經驗來看,傳(chuan) 統製造業(ye) 強國均有一大批“小巨人”企業(ye) ,他們(men) 在細分行業(ye) 競爭(zheng) 優(you) 勢突出、技術全球領先,占領細分市場絕大部分份額。對於(yu) 我國來說,培養(yang)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尤其是專(zhuan) 精特新“小巨人”企業(ye) 可謂恰逢其時。其中,資本市場無疑能為(wei)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提供更為(wei) 豐(feng) 富的融資渠道,助其完善公司治理,便於(yu) 擴大企業(ye) 影響力。

  據記者梳理,除北京市和遼寧省外,今年還有26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明確表態,要培育一批“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其中,上海市、浙江省、安徽省等14個(ge) 省(自治區、直轄市)提出了具體(ti) 的數量指標。

  華輝創富投資總經理袁華明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前,中國經濟正處於(yu) 轉型升級中,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學等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代表了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方向和未來。由於(yu) 現代新興(xing) 產(chan) 業(ye) 的產(chan) 業(ye) 鏈普遍長且複雜,產(chan) 業(ye) 鏈中的很多節點具有科技含量和研發投入高、需求規模不大但穩定、相關(guan) 企業(ye) 經營業(ye) 績良好等特征,而這也容易催生一批專(zhuan) 業(ye) 發展、競爭(zheng) 力強的中小企業(ye) 。不管是從(cong) 自主可控還是效率提升的角度,中國都需要培育、也有條件培育一批具備全球競爭(zheng) 力、涵蓋產(chan) 業(ye) 鏈重要節點的科技企業(ye) 。

  在袁華明看來,中國經濟體(ti) 量的持續增長以及國內(nei) 經濟轉型升級趨勢是“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快速發展的大背景,而產(chan) 業(ye) 政策和包括注冊(ce) 製在內(nei) 的資本市場改革,則為(wei) 國內(nei) “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加快發展提供了催化劑。各地加大針對“專(zhuan) 精特新”企業(ye) 的培育和支持力度,有望改善我國製造業(ye) 大而不強的狀況。(證券日報)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