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內擬購董責險A股公司快速增長 訴訟風險激增費率走高
本報記者 蘇向杲
2月18日,創世紀發布公告稱,公司擬以25萬(wan) 元的保費購買(mai) 董責險。據記者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截至2月20日,有32家A股公司發布了董責險購買(mai) 計劃,較去年同期的9家出現快速增長。
自去年康美藥業(ye) 案之後,A股上市公司的董責險投保熱情一路攀升。不過,隨著董監高訴訟風險等履職風險大幅提升,體(ti) 現董責險價(jia) 格的費率水平一路走高,即董責險越來越貴了。
擁有17年責任險從(cong) 業(ye) 經驗、現為(wei) 上海市建緯律師事務所高級顧問的王民告訴《證券日報》記者,A股董責險簡單平均費率自2017年以來一直處於(yu) 上升趨勢,從(cong) 2017年三季度的千分之二上升到2021年四季度的千分之七左右,未來董責險費率會(hui) 繼續走高,這與(yu) A股上市公司麵臨(lin) 的訴訟風險敞口不斷上升有著密切關(guan) 係。
A股公司投保率
仍有巨大增長空間
董責險開始被A股上市公司關(guan) 注,源於(yu) 幾次事件驅動及新證券法的實施。2020年瑞幸咖啡因財務造假後宣稱已購買(mai) 董責險,使董責險進入公眾(zhong) 視野;2021年年底,康美藥業(ye) 一審判決(jue) 結果出爐後,其5名獨董因連帶責任需承受高額賠償(chang) 金額,引起多家上市公司獨董的擔憂,各上市公司開始關(guan) 注董責險。
此外,新證券法下,董監高履職風險大幅增加,加速了上市公司關(guan) 注董責險。王民告訴記者,新證券法下,董監高的履職風險集中在三方麵:一是監管風險;二是企業(ye) 內(nei) 部風險;三是企業(ye) 相關(guan) 方風險。總之,新證券法大幅提升了上市公司及董監高訴訟風險,麵對眾(zhong) 多風險,董責險成為(wei) 轉嫁風險的重要出口之一。
從(cong) 數據看,去年以來,尤其是在新證券法落地後,上市公司董責險購買(mai) 計劃大幅增長,2021年共有248家A股上市公司發布了董責險購買(mai) 計劃,較2020年的113家出現翻倍。購買(mai) 董責險的上市公司結構也發生了變化,王民表示,2021年擬購董責險的上市公司中,民企占多數,比例達72%,這與(yu) 之前國企與(yu) 外資企業(ye) 是購買(mai) 董責險主力的情形發生了明顯的變化,“這主要是因為(wei) 民企及其董監高在其麵臨(lin) 的法律責任風險顯著上升後,開始日益重視董責險的重要價(jia) 值與(yu) 治理作用”。
2022年上市公司延續了投保董責險的熱情,據記者不完全統計顯示,今年擬購買(mai) 董責險的上市公司數量出現快速增長。
不過,目前依然有大量的上市公司還未投保董責險,這一險種增長空間巨大。“保守估計,目前A股上市公司的董責險投保率應接近20%,對比歐美資本市場超過80%的投保率,A股董責險市場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王民表示。
從(cong) 保額來看,大家保險集團官微文章數據顯示,國外上市企業(ye) 保額平均在1000萬(wan) 美元至5000萬(wan) 美元,而我國滬深A股企業(ye) 、港股上市企業(ye) 、未上市大型企業(ye) 的保額通常在5000萬(wan) 元至2億(yi) 元,保障水平相對較低。同時,2020年歐美85%的上市公司都配備了董責險,而我國投保率相對很低。
從(cong) 保費空間來看,據光大證券非銀團隊測算,我國董責險若能在2030年達到85%的覆蓋率水平,則2021年至2030年董責險保費共計可收入76.2億(yi) 元。
從(cong) 目前董責險的投保阻力來看,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有以下幾點:一是上市公司及董監高對董責險存在諸多誤解,如董監高往往會(hui) 忽略過錯推定責任等;二是董責險國外賠償(chang) 案例較多,但國內(nei) 極少,上市公司認為(wei) 賠償(chang) 概率較低,對上市公司的幫助不大;三是,上市公司擔心難以獲得股東(dong) 大會(hui) 或核心管理層人員的通過。
實際上,今年就有上市公司的董責險投保計劃“流產(chan) ”了。北交所上市公司美之高此前公告稱,公司擬為(wei) 董監高購買(mai) 董責險,一年保費不超過40萬(wan) 元,保額不超過1億(yi) 元。不過,今年1月份該公司再次發布公告稱,購買(mai) 董責險的議案遭到小股東(dong) 否決(jue) 。
險企可通過董責險
約束上市公司風險行為(wei)
實際上,在董責險的諸多作用中,轉嫁風險的功能既是該險的主要功能,也多被上市公司所注意,而約束上市公司風險的作用反而不被上市公司了解,這也是上市公司對董責險的諸多誤解之一。
具體(ti) 看,險企可通過設置監督條款,提高管理層違規成本進而約束其風險行為(wei) 。以平安產(chan) 險的《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責任保險條款》為(wei) 例,該條款規定被保公司應履行如實告知義(yi) 務,且風險增加時應及時通知保險人,保險人可根據費率表規定增加保險費或解除合同。其中,第二十八條至第三十二條規定,被保公司發生並購、重組、停業(ye) 、股東(dong) 變動、證券發行交易等重大變動後,被保公司有義(yi) 務在滿足規定情形後30日內(nei) 書(shu) 麵告知保險人。
光大證券非銀團隊認為(wei) ,一方麵,險企可通過要求被保公司履行如實告知義(yi) 務以減少信息不對稱現象,並從(cong) 披露信息中識別被保公司是否具有違規風險;另一方麵,險企可設置獎懲機製,被保公司若存在風險增加的可能性,險企有權增加保費或直接解除合同,以提高公司發生違規行為(wei) 的財務成本,抑製其風險行為(wei) 。
長安責任相關(guan) 負責人也告訴記者,董責險在對衝(chong) 上市公司管理風險及董監高人員執業(ye) 風險方麵具有積極作用。一方麵,上市公司可通過投保董責險完善並建立上市公司高管人員職業(ye) 風險防禦機製,提升上市公司治理水平和抗風險能力,保護股東(dong) 利益;另一方麵,投保董責險的目的在於(yu) 補償(chang) 董監高人員因非故意行為(wei) 造成的損失,包括民事賠償(chang) 金、和解金、法律抗辯費用和調查費用等,董則險在激發董監高任職積極性上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風險敞口加大
董責險費率或持續提升
價(jia) 格是上市公司投保董責險的一個(ge) 重要決(jue) 策指標,不過,從(cong) 趨勢看,未來董責險價(jia) 格可能會(hui) 持續走高。
體(ti) 現董責險價(jia) 格的指標是費率,即保險人按保險金額向投保人或被保險人收取保險費的比例。王民表示,董責險定價(jia) 因素較複雜,需綜合考慮投保公司的行業(ye) 、市場表現、訴訟風險、公司治理、財務狀況、輿情以及董監高個(ge) 人情況等多種因素,因此不同投保公司之間的費率水平可能會(hui) 與(yu) 市場平均費率有比較大的差距。
盡管不同險企對同一家上市公司的報價(jia) 可能不同,但拉長時間線來看,自2017年以來,董責險的行業(ye) 費率水平呈持續走高態勢。王民認為(wei) ,隨著注冊(ce) 製全麵推行,A股上市公司的總體(ti) 風險敞口會(hui) 明顯上升,隨著上市公司麵臨(lin) 的訴訟風險的上升,董責險費率的上漲也是一個(ge) 必然趨勢,有意投保董責險的上市公司需要注意這一發展趨勢,及時決(jue) 策。例如,粵傳(chuan) 媒去年發布了董責險購買(mai) 公告,費率達2.5%,此後的特發服務、ST恒康、華利集團的費率均達2%,盡管目前達到該費率水平的案例仍較少,但這表明一些上市公司開始對董責險更加重視,願意以較高的費率來轉移後期的訴訟責任風險。
華泰保險經紀金融風險事業(ye) 部助理總經理王偉(wei) 認為(wei) ,在康美藥業(ye) 事件判決(jue) 前,董責險的投保人更傾(qing) 向於(yu) 購買(mai) 3000萬(wan) 元至8000萬(wan) 元的責任限額,對應的保費成本為(wei) 30萬(wan) 元至80萬(wan) 元。但在康美藥業(ye) 及相關(guan) 責任人被判高額賠償(chang) 後,投保人對董責險的責任限額需求明顯增高,保費也呈進一步上漲態勢。(證券日報)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