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視頻著作權保護,三重困境如何解?
優(you) 質內(nei) 容是網絡視頻的核心競爭(zheng) 力,而著作權為(wei) 保護創作者智力勞動成果、激勵內(nei) 容創新提供重要保障。隨著網絡視頻產(chan) 業(ye) 鏈不斷健全,網絡視頻著作權保護麵臨(lin) 新挑戰。
全鏈條保護,倒逼行業(ye) 自律不斷加強
2021年6月1日實施的新修訂的著作權法,將原先的“電影作品和以類似攝製電影的方法創作的作品”修改為(wei) “視聽作品”,為(wei) 網絡直播、短視頻的著作權保護提供了更明確的法律依據。2021年10月,全國人大常委會(hui) 決(jue) 定批準馬拉喀什條約,保障了閱讀障礙者的平等權、受教育權、信息自由和文化權利。國家網信辦修訂的《互聯網用戶公眾(zhong) 賬號信息服務管理規定》明確要求,加強對原創信息內(nei) 容的著作權保護,防範盜版侵權行為(wei) 。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hui) 修訂的《網絡短視頻內(nei) 容審核標準細則》(2021)明確不得播出“未經授權自行剪切、改編電影、電視劇、網絡影視劇等各類視聽節目及片段的短視頻內(nei) 容”。
隨著短視頻中對長視頻進行切條、搬運現象日漸普遍,2021年4月,70多家影視機構和500多名藝人發布倡議,聯合抵製短視頻侵權行為(wei) 。相關(guan) 管理部門繼而加大了對短視頻領域侵權行為(wei) 的打擊力度,探索建立影視產(chan) 業(ye) 鏈各方版權保護和利益分享機製,並將短視頻版權治理列入“劍網2021”專(zhuan) 項行動中。
法院審理的網絡視頻著作權案件數量不斷增加,司法保護力度不斷加大。一方麵,對新類型網絡視頻是否構成作品進行認定,保護創新;另一方麵,積極適用加強知識產(chan) 權保護的國家戰略和司法政策,確定侵權和合理使用邊界,明確平台責任。
三重困境及原因:侵權成本低,維權爭(zheng) 議大
當前網絡視頻著作權保護麵臨(lin) 三大困境。
網絡視頻著作權侵權現象屢禁不止。2019年,劉先生創作的2分鍾短視頻被微信公眾(zhong) 號及微博賬號“一條”擅自轉載傳(chuan) 播,北京市海澱區人民法院判決(jue) 一條公司賠禮道歉並賠償(chang) 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50萬(wan) 餘(yu) 元,這是全國首例廣告使用短視頻侵權案。據《2021中國網絡短視頻版權監測報告》,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12426版權監測中心對1300萬(wan) 件原創短視頻及影視綜藝等作品的二次創作短視頻進行監測,累計監測到300萬(wan) 個(ge) 侵權賬號,通知刪除1478.60萬(wan) 條二創侵權及416.31萬(wan) 條原創侵權短視頻。涉及點擊量5.01萬(wan) 億(yi) 次,按萬(wan) 次點擊10元計算,挽回直接經濟損失50.1億(yi) 元。
剪輯類視頻是否構成合理使用爭(zheng) 議較大。當前,各類剪輯類視頻作品越來越多,深受青年喜愛。對於(yu) 以“切條”“搬運”等方式將熱門影視、綜藝、體(ti) 育賽事等進行片段式傳(chuan) 播的,容易認定為(wei) 著作權侵權;而對原有素材進行加工創作,形成新作品、具有一定獨創性的,是否構成著作權法上的“合理使用”,標準尚不明確,爭(zheng) 議較大。
對平台承擔“通知—刪除”義(yi) 務還是事前過濾義(yi) 務分歧較大。因抖音平台用戶上傳(chuan) 內(nei) 容侵害了《鬥羅大陸》著作權,騰訊將抖音起訴至重慶一中院,請求法院判令抖音賠償(chang) 經濟損失並合理支出8億(yi) 元。去年6月,法院裁定責令刪除抖音中所有侵害《鬥羅大陸》動漫作品信息網絡傳(chuan) 播權的視頻,並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過濾和攔截用戶上傳(chuan) 、傳(chuan) 播相關(guan) 侵權視頻。
網絡視頻著作權保護之所以麵臨(lin) 三重困境,原因如下:一是侵權成本低,收益大,在利益驅使下不斷有人鋌而走險。2021年,注冊(ce) 用戶超過600萬(wan) 、發布各類影視作品超過3萬(wan) 部的“人人影視字幕組”負責人梁永平因侵犯著作權罪被判三年六個(ge) 月有期徒刑,罰沒非法經營額1200餘(yu) 萬(wan) 元。二是維權成本高,維權障礙多。發生侵權後,權利人雖可通過向侵權人主張權利、向平台投訴、向版權主管部門行政投訴、到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等多種途徑維權,然而,現實中這些途徑都存在不少障礙。三是授權機製尚未建立,創作者無法方便地獲取素材授權,長視頻創作者也無法取得收益,雙贏局麵有待形成。
走出困境須“多管齊下”
提升網絡視頻創作者的著作權保護意識是前提。首先,明確權屬,在自己創作的視頻中明確標注權屬字樣,對外發布符合法律規定的版權聲明,且在顯眼處進行公示。製作和播出的視頻要提前取得相關(guan) 音樂(le) 、字體(ti) 、視聽、圖片作品作者授權,避免後續糾紛。其次,遇到版權問題應及時向法律人士尋求幫助。最後,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加強版權管理,將版權合同、版權信息妥善保存、標注、管理、登記,能夠起到明確權屬、固定證據、提高效率的作用。
提升著作權行政保護效能是關(guan) 鍵。應積極推進著作權執法隊伍和執法能力建設,改進執法方式,提高執法專(zhuan) 業(ye) 化、信息化、規範化水平,通過技術手段加強日常監管,建立健全著作權侵權實時監控機製;推進區域間執法協作聯動,完善執法部門與(yu) 司法機關(guan) 信息共享、案情通報、案件移送等製度;建立健全信用監管,建立著作權領域信用評價(jia) 和失信懲戒機製;完善公眾(zhong) 舉(ju) 報投訴、快速反應等機製,提高打擊侵權盜版行為(wei) 的工作效率。
加大著作權司法保護力度是必需。推進案件繁簡分流和訴前調解製度,解決(jue) 案件審理周期長的問題;通過案例指導、法官培訓、法官會(hui) 議等製度,明確二次創作合理使用標準和平台責任,促進裁判標準統一;提高著作權損害賠償(chang) 及合理開支支持力度,適當減輕權利人的舉(ju) 證負擔,提高侵權成本和維權收益。
此外,還要推動建立授權機製,規範作品授權使用許可費用的收費標準,讓短視頻使用者、創作者以合理成本快速取得授權,實現權利人、傳(chuan) 播者、公眾(zhong) 、平台各方共贏。
(作者:鄭寧,係中國傳(chuan) 媒大學文化產(chan) 業(ye) 管理學院法律係主任、文化法治研究中心主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