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劇“出師不利”,何以扭轉困局
作為(wei) 2022年開年的首部重磅仙俠(xia) 劇,李易峰與(yu) 陳鈺琪主演的《鏡·雙城》2月16日迎來大結局。該劇頹勢無可挽回,其網上評分僅(jin) 較開播時的3.8分回升0.1分。觀眾(zhong) 批評的火力點,依舊集中在主角表演不到位、亂(luan) 改原作、道具特效廉價(jia) 等近年古偶仙俠(xia) 劇“頑疾”。作為(wei) 騰訊開年第一個(ge) S+級項目,《鏡·雙城》與(yu) 去年底同是“鮫人”題材的《斛珠夫人》命運相似,甚至關(guan) 注度還略遜一籌。據貓眼專(zhuan) 業(ye) 版的數據,該劇的全網熱度已被同平台上線10餘(yu) 天的古偶劇《嫣語賦》反超,位列第八。
業(ye) 界原以為(wei) 仙俠(xia) 改編屢戰屢敗已走到盡頭,可沒想到今年依舊賽道擁擠。據目前已經公布的2022年平台片單中,將有超20部古偶仙俠(xia) 劇待播。其中肖戰搭檔任敏的《玉骨遙》故事與(yu) 《鏡·雙城》有所關(guan) 聯,算作姊妹篇。楊紫、成毅領銜主演的《沉香如屑》,王鶴棣、虞書(shu) 欣領銜主演的《蒼蘭(lan) 訣》,鞠婧禕與(yu) 郭俊辰主演的《花戎》等也將陸續播出。對比熱度、口碑均大幅提升的現實題材影視作品,前仆後繼的仙俠(xia) 劇主創或許該反思——觀眾(zhong) 已經審美疲勞的當下,是複製流水線生產(chan) ,選擇在粉絲(si) 圈層“自我陶醉”;還是打開格局、優(you) 化內(nei) 容,拿出更有競爭(zheng) 力的新作品?
擅改原作引發不滿:紛繁故事線索駕馭不足
《鏡·雙城》改編自滄月同名小說。作為(wei) 仙俠(xia) 小說的初代作家,滄月這部十多年前出版的小說有著廣泛的粉絲(si) 基礎和8.6分的好口碑。影視改編消息一出,即引發熱切關(guan) 注。加上《鏡·雙城》是李易峰繼《古劍奇譚》《誅仙青雲(yun) 誌》後時隔五年再演古偶仙俠(xia) 劇,該劇被寄予更高期待。
可一開播,書(shu) 迷發現劇情與(yu) 原著相差甚遠。首先,原作小說以巴東(dong) 少女那笙進入雲(yun) 荒大陸後為(wei) 線索,通過三對分屬不同族群的男女主角故事,展現幻想世界中空桑人、冰族、鮫人、翼族等幾股勢力間的較量。網劇則將故事主線集中在海皇之子蘇摹與(yu) 空桑郡主白瓔之間,人物性格也與(yu) 原作有較大出入。而爭(zheng) 議最大的莫過於(yu) 李易峰飾演的蘇摹。原著中的鮫人最初沒有性別,同時因為(wei) 背負國仇家恨而生性陰鬱多疑。然而在劇集中的蘇摹出場時天真爛漫、善良陽光。他與(yu) 白瓔之間的情感本該因國家存亡命運的束縛而隱忍克製,然而到劇集中演變成了英雄救美、誤打誤撞等同題材作品已經用爛的俗套情節。
如果說隻是刪繁就簡、挑選支線,劇情也完全可以別開生麵。可劇集不少橋段的處理,讓觀眾(zhong) 感受到主創的力不從(cong) 心。就拿劇集第一個(ge) 戲劇衝(chong) 突點來說,鮫人一族設計奪取海魂珠的戲份,本可以在交待清幾方勢力與(yu) 各自背景的同時,帶來緊張刺激的觀賞體(ti) 驗。可劇集卻因敘事鬆散而引發觀眾(zhong) “東(dong) 一榔頭西一棒子”的吐槽,為(wei) 此選擇“棄劇”的不在少數。
仙俠(xia) 題材改編困境:龐大世界觀最終淪為(wei) 小情小愛
近些年,古偶仙俠(xia) 劇逐漸成為(wei) 愛情偶像劇的重要方向,與(yu) 都市甜寵劇並駕齊驅。在平台泛娛樂(le) 背景下,其以“大IP+青春偶像”的定向模式持續生產(chan) 。某種程度上,熱衷網文的幻想世界、偏好愛情故事“磕CP”與(yu) 追捧青春偶像,可以說是當下青少年文娛消費主力“用戶畫像”的三大核心要素。因而從(cong) 市場導向看,古偶仙俠(xia) 可謂是平台製作方踩準要素,麵向年輕觀眾(zhong) 的精準投送。
然而在這一過程中,仙俠(xia) 題材的更多可能性被這一慣性思維所壓製。仙俠(xia) 小說之所以能夠網羅一眾(zhong) 擁躉,絕不隻因男女之情,更重要的是憑借作者想象力與(yu) 中國深厚文化底蘊所架構起的龐大奇幻世界。正如滄月起筆時的自述“決(jue) 定構築一個(ge) 屬於(yu) 自己的世界”,《鏡》係列小說中有占卜少女,也有駕馭傀儡的鮫人,甚至還有手持光劍的武士,可謂光怪陸離。有書(shu) 迷如是總結——一個(ge) 在雲(yun) 荒大陸風起雲(yun) 湧的時代裏,少男少女們(men) 逆流而上摒除舊製開創新世界新格局的故事。一眾(zhong) 角色都在為(wei) 了這個(ge) 時代而戰鬥,怎麽(me) 到了影視劇裏,拯救蒼生就淪為(wei) 一句口號,連篇累牘講述的,不過是男女主角的虐戀情深。
再者,仙俠(xia) 小說裏也有對於(yu) 中國神話曆史的繼承與(yu) 發展。這絕不隻是體(ti) 現在“四海八荒”“三世六界”這樣的極致表達。拿近年在九州世界與(yu) 鏡世界均有出現、又被密集搬上熒屏的鮫人來說,便是中國神話體(ti) 係中的神秘生物,自先秦時期的《山海經》到北宋的《太平廣記》均有記載。人身魚尾的形象與(yu) 西方神話中的美人魚相似,但淚水能夠化為(wei) 珍珠的傳(chuan) 說顯然更具有東(dong) 方浪漫色彩。這也是為(wei) 什麽(me) ,每有仙俠(xia) 劇“出海”,總能收獲不俗收視成績——與(yu) 其說是海外觀眾(zhong) 為(wei) 作品本身買(mai) 單,不如說是對於(yu) 中國傳(chuan) 統文化與(yu) 神話曆史日益表現出的濃厚興(xing) 趣。
多年前,中國觀眾(zhong) 曾為(wei) 《指環王》《權力的遊戲》等所構架的西方奇幻世界驚豔不已。多年後的今天,主創能否擺脫依傍“粉絲(si) 經濟”,轉而傾(qing) 注心力完善仙俠(xia) 小說中的世界,為(wei) 中國觀眾(zhong) 帶來有著更龐大格局的影視劇,或許是仙俠(xia) 劇創作扭轉局勢的可行路徑。
記者 黃啟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