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閉環裏的臥虎藏龍:當年為國摘金奪銀如今為北京冬奧做什麽都甘心

發布時間:2022-02-25 15:05:00來源: 中國青年報

  當年為(wei) 國摘金奪銀,如今為(wei) 北京冬奧做什麽(me) 都甘心

  閉環裏的臥虎藏龍

  當鏡頭掃過北京冬奧會(hui) 的裏裏外外,那些忙忙碌碌來往穿梭的人們(men) 都穿著誌願者的服裝,但其實,沒準迎麵走來的就是個(ge) 當年的世界冠軍(jun) ,為(wei) 大家服務的就是過去的國家級教練,牛人如雲(yun) 藏龍臥虎。為(wei) 了讓北京2022年冬奧會(hui) 成為(wei) “一屆真正無與(yu) 倫(lun) 比的冬奧會(hui) ”,有太多當年的英雄,放下小我的光環和榮耀,為(wei) 本屆冬奧會(hui) 傾(qing) 注了所有的精力和激情。

  時隔14年,侴陶已經從(cong) 北京2008年奧運會(hui) 的藝術體(ti) 操團體(ti) 銀牌獲得者,轉身為(wei) 北京冬奧組委北京頒獎廣場運行團隊禮儀(yi) 經理;林孟從(cong) 短道速滑運動員,到短道速滑世界杯(以下簡稱“世界杯”)3000米接力冠軍(jun) ,再到北京冬奧會(hui) 短道速滑項目運動員服務主管;李衛從(cong) 中國場地自行車隊教練,跨界成為(wei) 速度滑冰教練,他的隊伍裏有北京冬奧會(hui) 速度滑冰男子500米冠軍(jun) 高亭宇。

  為(wei) 摘金奪銀而努力過的侴陶,每當五星紅旗在冬奧會(hui) 頒獎廣場升起時,依然會(hui) 眼眶濕潤。林孟說,自己沒有參加過冬奧會(hui) ,這一次換了身份上場,也算圓了冬奧夢。高亭宇比賽前,李衛和整個(ge) 團隊幾乎一夜沒睡,把比賽的每個(ge) 細節反複推敲,隻為(wei) 奪金萬(wan) 無一失。

  北京是全球首個(ge) “雙奧之城”,不同的雙奧人寫(xie) 下了不同的故事,成為(wei) 精彩冬奧會(hui) 的一個(ge) 個(ge) 生動的注腳。

  要把一切做得非常精細才能贏

  北京體(ti) 育大學體(ti) 能訓練學院副院長李衛曾帶領中國場地自行車隊參加北京、倫(lun) 敦和裏約奧運會(hui) 。裏約奧運會(hui) 上,中國隊摘得場地自行車女子團體(ti) 競速賽金牌,創造了中國場地自行車項目的曆史,而在6年後的北京冬奧會(hui) ,李衛和團隊助力高亭宇,又寫(xie) 下新的曆史篇章。

  以教練的身份參加北京夏、冬奧運會(hui) ,從(cong) 自行車跨界到速度滑冰,作為(wei) 教練員,李衛最常說的一句話是,“用理論與(yu) 實踐的高度結合,為(wei) 運動員助力”。

  2019年,李衛加盟北京體(ti) 育大學後,成立了運動減阻研究中心和力量-速度實驗室,並加入高亭宇的教練隊伍。

  速度滑冰500米就是冰上的“百米飛人大戰”,李衛說,這個(ge) 速滑賽場上距離最短、也最不可預測的項目,輸贏就在千分之一秒,要把一切做得非常精細才能贏,訓練的科學化和精細化至關(guan) 重要。

  在為(wei) 高亭宇安排訓練時,李衛把“超速訓練法”和“三維姿態捕捉係統”運用到訓練中。他解釋說,以三維姿態捕捉係統為(wei) 例,就是對高亭宇的起跑通過三維動作捕捉係統進行分析和研究,及時發現問題,從(cong) 而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

  “要一幀一幀地研究,有時候就是千分之一秒的差異。”李衛說,這樣的工作幾乎進行到了賽前的最後一刻。尤其,在賽前熱身階段製訂了詳細的工作方案,把每一分鍾的工作內(nei) 容都進行了細化,並製訂了突發事件預案。

  回憶起當天決(jue) 賽的情形,李衛說,“最後一組剛起跑後,我就知道贏了”。

  從(cong) 台前到幕後,不變的是拚盡全力

  北京冬奧會(hui) 上跟著林孟的誌願者“賺”了。剛進閉環時,北京體(ti) 育大學中國冰上運動學院教師林孟就給大家上了一次短道速滑的陸地體(ti) 驗課。

  林孟說,做過專(zhuan) 業(ye) 運動員的經曆,讓她更清楚應該為(wei) 賽事做什麽(me) 準備。每天給誌願者開早會(hui) 時,她也會(hui) 普及一些短道速滑的專(zhuan) 業(ye) 知識,讓誌願者更了解甚至愛上這個(ge) 項目,因為(wei) 熱愛,人們(men) 才能更懂得欣賞,因為(wei) 欣賞,誌願者才能更恰到好處地服務。

  這是林孟第一次以工作人員的身份參加重大體(ti) 育賽事。作為(wei) 運動員服務主管,林孟帶領的團隊是和運動員、隨隊官員在訓練和比賽中接觸最多的,會(hui) 在運動員的更衣室、熱身區和休息室這3個(ge) 區域提供誌願服務。

  在這位世界杯冠軍(jun) 看來,希望通過自己的知識和背景,讓誌願者更好地體(ti) 驗到運動員比賽時拚搏的品質和專(zhuan) 注的精神。

  中國冰雪運動底子薄、起步晚、訓練場所少,每個(ge) 出了成績的運動員都經曆過太多的不容易。林孟看向年輕運動員和教練員時,眼光裏透著對這項運動和事業(ye) 的熱愛和癡情。林孟說,本次冬奧會(hui) 的賽場上,不乏她曾經並肩作戰的戰友和同事,“比賽期間我不會(hui) 去打擾他們(men) ,我也這樣告訴我帶的誌願者們(men) ,一定給運動員一個(ge) 最專(zhuan) 注的環境準備比賽”。

  同樣從(cong) 台前的運動員,轉變為(wei) 幕後的工作者,侴陶說這是“不一樣的辛苦”。做專(zhuan) 業(ye) 運動員的時候,隻需要在賽場上做最好的自己,但負責頒獎廣場,就要讓全世界的運動員感受到中國人的熱情、周到。

  侴陶的團隊有20多名禮儀(yi) 員,主要任務就是引領運動員和頒獎嘉賓上下場。每次頒獎,侴陶都會(hui) 站在舞台一側(ce) ,隨時關(guan) 注頒獎儀(yi) 式上的情況。當年,侴陶就是因為(wei) 嚴(yan) 重的頸椎病退役的,老傷(shang) 時時折磨著她,但她在舞台的角落裏也始終保持著挺拔的身姿,因為(wei) “要向全世界展示一個(ge) 挺立的中國青年”。從(cong) 領獎台到頒獎台,侴陶說,拚盡全力在哪兒(er) 都是一樣的。

  榮耀之後,又是一段新旅程

  2月6日晚,在短道速滑混合團體(ti) 2000米接力決(jue) 賽中,中國隊曲春雨、範可新、張雨婷、武大靖、任子威獲得中國隊北京冬奧會(hui) 首金。

  回憶起那場比賽,林孟說,比自己比賽還緊張,根本不敢看,知道奪冠的一刹那,眼淚就沒繃住。當時,腦海裏全是他們(men) 備戰的辛苦、訓練的細節、滿身的傷(shang) 。

  林孟說,2012年拿到世界杯短道速滑冠軍(jun) 的時候,她並沒有哭,而這次看到戰友和同事拿到接力賽的冠軍(jun) 後,喜極而泣,覺得也是自己的一份榮耀。

  賽後,林孟帶著所有誌願者,在休息區站成兩(liang) 排迎接他們(men) 。林孟特意想了一句口號,帶著誌願者一起喊:“中國中國,首金摘得,短道速滑,還得中國”。

  這位曾經的運動員說,這種來自國人的鼓勵和呐喊對運動員來說“特別有力量”。

  對頒獎廣場的工作人員侴陶來說,印象最深刻的也是這枚中國隊首金的獲獎時刻。“他們(men) 都是我的校友,也是冠軍(jun) 班的學弟學妹。”她說,自己當時還悄悄對範可新說,“我是你的學姐。”

  在為(wei) 冬奧會(hui) 工作的這段日子,侴陶說,經常會(hui) 回想起幾乎快要忘記的運動生涯,“對於(yu) 我而言,曾經的那段日子還是非常引以為(wei) 傲的。以後的人生會(hui) 以此激勵自己,繼續努力成為(wei) 更加優(you) 秀的人。”

  有誌願者感歎:他們(men) 都拿到金牌銀牌了,該有的榮譽也都有了,其實完全可以躺平了。就像李衛,在自行車項目已經獲得了很多成績,可以算功成名就了,但國家需要他助力,他就來了,當了速度滑冰教練,真是“榮譽看淡,不服就幹”。

  李衛說,麵對獎牌,自己這次“更淡定了”。參加了4次奧運會(hui) 的李衛說,他發現,年輕的運動員也越來越不一樣了。對他們(men) 來說,奧運會(hui) 隻是人生的一個(ge) 小插曲,等奧運會(hui) 結束了,還會(hui) 去上學,還要工作,要重新開始人生的另一段旅程。

  對於(yu) 這幾位運動員教練員來說,最重要的,就是“升國旗唱國歌”,這種最樸素的感情,讓他們(men) 覺得在閉環裏忙忙碌碌的幕後工作,也是人生閃亮的時刻。

  “參加完北京冬奧會(hui) ,回頭看2008年的奧運會(hui) ,最大的感受是祖國更強大了,這些年輕的運動員更有活力了。運動員的衣服變了,賽場上的科技越來越厲害了,大家的心態也不一樣了。”李衛說,“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hui) ,讓世界了解中國,而這次,中國人在世界麵前更自信了。”

  中青報·中青網見習(xi) 記者 趙安琪 記者 劉世昕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2年02月25日 05 版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