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綠水碧波點綴壯美畫卷
【奮進新征程 建功新時代】
柳江,珠江水係西江幹流第二大支流,流經廣西柳州主城區急轉了一個(ge) 彎,形成了一個(ge) 巨大的“U”形。這“U”形穿過的柳州,作為(wei) 廣西第一大工業(ye) 城市,曾被貼上“酸雨之都”的標簽。
1月31日,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1年1—12月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麵水環境質量狀況排名,廣西水質領跑全國,有6個(ge) 設區市進入前十,10個(ge) 設區市進入前三十。繼2020年在全國300多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中奪得第一名後,2021年,柳州市蟬聯地表水水質全國冠軍(jun) 。
“廣西水質如今能持續領跑全國,是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在碧波綠水中閃耀光芒的一個(ge) 縮影,是‘廣西生態優(you) 勢金不換’的一個(ge) 樣本,也是觀察美麗(li) 中國建設的一個(ge) 窗口。”廣西壯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負責人說。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柳州工業(ye) 聲名鵲起,但生態環境惡化,被稱為(wei) “酸雨之都”。有切膚之痛的柳州,提出打造“21世紀現代山水工業(ye) 城市”。559家“散亂(luan) 汙”企業(ye) 全部完成整治,40家重點行業(ye) 企業(ye) 完成清潔化改造。
2017年以來,柳州出台了兩(liang) 部實體(ti) 性法規:一部是《柳州市蓮花山保護條例》,保護青山;另一部是《柳州市柳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嗬護綠水。
而今的柳州,實現大工業(ye) 與(yu) 美麗(li) 山水和諧共存,獲得“工業(ye) 城市中山水美,山水城市中工業(ye) 強”的美譽。
和柳江一樣華麗(li) 轉身的,還有自治區首府南寧的“百裏秀美邕江”。春和景明,放眼邕江,波光倒映著高樓和翠木,一幅和諧美麗(li) 的生態畫卷。
“邕江哺育了這座城市,但當它發起脾氣時就‘六親(qin) 不認’。”南寧市邕江防洪大堤修建管理處原主任梁樹養(yang) 猶記得,邕江多次發生洪災,城區時常被淹,市區處處可見“路上行舟”,邕江多條支流的黑臭水體(ti) 更是成了頑疾。
“一定要把邕江治理工作當作關(guan) 乎群眾(zhong) 切身利益的根本大事來看待。”南寧市曆屆領導班子自覺傳(chuan) 遞邕江治理“接力棒”,實施邕江綜合整治工程。至2017年,邕江南寧市區段防洪標準從(cong) 50年一遇,提高到200年一遇。
2018年,邕寧水利樞紐工程下閘蓄水,邕江水位上漲,水麵變寬,兩(liang) 岸親(qin) 水景致成形,古老邕江展現出秀美底色。
“治水就是最大的民生,旨在讓城市的發展回歸‘圍水建城’的理念。”南寧市城鄉(xiang) 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榮海山說。南寧市對邕江防洪、通航、水資源開發利用等進行綜合規劃,建設了17個(ge) 濱水主題公園148公裏綠道。
治理邕江,是南寧對“治水、建城、為(wei) 民”這一城市工作主線的具體(ti) 落實。2015年,南寧以成為(wei) 國家首批“海綿城市”試點城市為(wei) 契機,走出一條“生態治水、科學治水、係統治水”之路。
推進汙水收集處理設施建設和改造,南寧市快馬加鞭。2018年以來,南寧市新改擴建汙水處理廠項目12個(ge) ;完成建成區市政道路排水管網普查,整治市政汙水管道斷頭管。經過幾年治理,一條條內(nei) 河舊貌換新顏,處處呈現“汙水地下走,清水河中流,漫道林中過,兩(liang) 岸綠成蔭”的良好水生態宜居環境。
有著“全球最美河流之一”美譽的桂林漓江,也曾有過類似的命運:沿江兩(liang) 岸,工業(ye) 廢水廢氣肆意排放;非法采沙導致河道下沉,水土嚴(yan) 重流失……
“加大漓江生態保護力度,對違法違規行為(wei) ‘零容忍’!”桂林市委書(shu) 記周家斌說。2011年,廣西第一部地方綜合性生態環境保護法規《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出台,保護漓江有法可依。
法治護航下,桂林市多方聯動,水陸空“打、疏、防”——打擊取締采石挖沙、汙水直排等非法行為(wei) ,關(guan) 停漓江流域所有采石場,拆除漓江沿岸各類餐館和違法搭建,清理整治漓江水域網箱養(yang) 魚,關(guan) 停禁養(yang) 區內(nei) 千家養(yang) 殖場……係列重拳利劍,使得漓江兩(liang) 岸恢複了寧靜。
然而,沿江兩(liang) 岸,已然“傷(shang) 痕”累累。2019年,廣西安排1億(yi) 元資金,專(zhuan) 項修複漓江流域生態,讓沿岸裸露山體(ti) 重新披上“綠裝”。
雁山區草坪回族鄉(xiang) 潛經村委碧岩閣屯,以前雖坐擁漓江美景,卻遊客鮮至。整治後,村容村貌煥然一新,到處是“微花園”。“‘綠水青山’真的為(wei) 我們(men) 換來了‘金山銀山’,去年全村人均收入超過一萬(wan) 元。”村民白祥告訴記者。
在“綠色政績觀”引領下,桂林生態環保工作成績喜人:“十三五”期間,桂林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達96.4%;主要河流和城市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保持100%,地表水環境質量位居全國第二;土壤環境質量穩中向好,汙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100%。
(本報記者 周仕興(xing) 王瑾雯 本報通訊員 李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