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街沿線花壇換上耐寒鮮花
天安門廣場等地立體(ti) 花壇完成“換裝”,應用30餘(yu) 個(ge) 耐寒花卉品種;原有彩色有機覆蓋物將回收再利用
長安街沿線花壇換上耐寒鮮花
天安門廣場“精彩冬奧”花壇及長安街沿線立體(ti) 花壇2月28日晚完成“換裝”,30餘(yu) 個(ge) 耐寒花卉品種提前開放,取代了原有的彩色有機覆蓋物。嬌嫩的春花如何抵禦料峭春寒?北京花木公司副總工程師陳菊道出了其中奧妙:它們(men) 是經過特別篩選、栽培和處理的耐寒鮮花。
儲(chu) 備6萬(wan) 株花卉在溫室大棚隨時應急
北京冬奧會(hui) 落下帷幕後,天安門廣場“精彩冬奧”花壇、長安街沿線、專(zhuan) 機樓及機場高速路、八角橋、延慶媯川廣場等地共9組立體(ti) 花壇進行了景觀布置轉換。原花壇中使用的彩色有機覆蓋物,被14萬(wan) 株鮮花替代。這是北京首次於(yu) 2月底在室外大規模應用耐寒花卉布置花壇。
在天安門廣場,巨型中國結更換為(wei) 冬殘奧會(hui) 會(hui) 徽,8萬(wan) 盆角堇、“火焰”南天竹營造出花團錦簇的春日美景。遊客紛紛打卡拍照,同時也為(wei) 怒放的鮮花擔憂:“這兩(liang) 天剛刮了一陣大風,它們(men) 能抵抗住春寒嗎?”
陳菊說,早春的北京氣溫低、變溫劇烈、偶有大風,這些條件對花卉來說是嚴(yan) 峻考驗。所以北京春季最早在室外大規模應用花卉基本都在3月底,4月中旬最合適。
此次,花卉研發團隊從(cong) 500多個(ge) 花卉品種中,篩選出了角堇、羽衣甘藍、石竹、礬根、藍盆花等30餘(yu) 個(ge) 品種的耐寒花卉。“這些花卉正常開花時間是4月上旬,為(wei) 了讓它們(men) 提前開放,我們(men) 在去年12月底就對其進行加溫加光,促進花芽盡快生長開放。”
花卉研發團隊還製定了專(zhuan) 項保障方案,儲(chu) 備了6萬(wan) 株花卉留在溫室大棚裏,隨時準備應急。遇到降溫、大風或降雪等極端天氣時,在晚間用保溫防風防霜膜對花卉進行覆蓋。
花卉培育後期進行“抗寒鍛煉”
雖然此次選取的都是耐寒花卉,但花朵如果經曆驟然降溫,也容易打蔫。所以在花卉培育的後期階段,溫室溫度逐步下降,從(cong) 最初的15℃逐步過渡到10℃,再到5℃,最終接近室外溫度。降溫是緩慢的過程,以便花卉進行更好的“抗寒鍛煉”,能適應室外複雜的氣溫和氣候環境。同時,耐寒花卉和花灌木均使用了抗寒生物製劑,提高植株的耐寒性。
最終花朵被擺上街頭,還要經過嚴(yan) 格的挑選。比如角堇的高度要達到15至18厘米,開花數量不能少於(yu) 20個(ge) ,才能符合擺花要求。而石竹的植株高度則要達到20至25厘米,開花數量不能少於(yu) 5個(ge) 。
“早春實現大量開花還是存在技術困難的,所以我們(men) 得設定一個(ge) 標準。”陳菊解釋說,此次天安門廣場和長安街沿線花壇為(wei) 地麵模紋花壇,區別於(yu) 錯落有致植物搭配的花境,模紋花壇是指在地麵平麵擺放的、用緊湊草花做成的相對整齊的花壇。“此前的彩色覆蓋物鋪得很平整,花卉的目標是比覆蓋物效果更好,這對花朵的要求是很高的。”她說,隻有每盆花的花量、高度達標,才能擺出色彩亮度更好的色帶效果。
應用傳(chuan) 統唐花技術使木本花卉提前開放
為(wei) 了讓冬殘奧會(hui) 花壇在3月初就能詮釋“北京春天印象”,花卉研發團隊應用了傳(chuan) 統唐花技術,使得木本花卉提前開放。唐花在早期也叫堂花,意思是在室內(nei) 培育,經過人工幹預、違背自然時令開放的花卉,因為(wei) 在其培育過程中有加熱的步驟,所以也有人稱其為(wei) “煻花”。
陳菊說,以往這項技藝多用於(yu) 特殊的花藝競賽或者展覽展示。比如中山公園的唐花塢,就是常年展覽花卉的地方,運用花期控製技術,使牡丹、梅花、迎春花在臘月同時開放。
此次花卉研發團隊傳(chuan) 承使用了這項傳(chuan) 統技藝,選取了榆葉梅、連翹、梅花、麥李、噴雪花5種花灌木,先經過容器栽植,再按照各自生長環境需求進行溫度和光照調節,分期分批加溫處理,為(wei) 花壇營造了春意盎然的氛圍。“其中噴雪花在北方春天大量應用,這是很少見的。”
此次撤走的彩色有機覆蓋物將被回收再利用。這些覆蓋物由園林廢棄的枝條粉碎製成,經過通風幹燥等程序,理論上可持續使用三年。
新京報記者 張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