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協同 守護長江
法治協同 守護長江(美麗(li) 中國)
核心閱讀
2021年3月1日,我國首部流域法——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守護母親(qin) 河有法可依,標誌著長江保護治理邁入依法實施新階段。
一年來,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水法規體(ti) 係建設日益完善,江水浩蕩、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麗(li) 畫卷徐徐鋪展。
江麵寬闊,船行如梭。
一條看似普通的航船駛過,引起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河道采砂管理局督查處處長劉平剛的警覺。“船身外觀看似正常,但吃水線較深,可能有問題。”他解釋。執法人員登船仔細檢查,發現果然是一艘改裝的隱形采砂船。
2021年12月底,一場遏製非法采砂的專(zhuan) 項行動開啟。從(cong) 湖北武漢市到武穴市近300公裏的江麵上,一條條執法船出動,開展拉網式清查。長江保護法施行以來,這樣的多部門聯合整治行動已開展多次。
執法底氣足,保護見實效
“這裏臨(lin) 時碼頭多、河岔口多、支流多,船隻容易隱藏。通過前期摸排暗訪,我們(men) 發現非法采砂有反彈勢頭、形式更隱蔽,此次行動就是要集中打擊,形成震懾。”劉平剛介紹。
打擊非法采砂,是保護長江生態環境的重要舉(ju) 措。長江保護法明確規定,禁止在長江流域禁止采砂區和禁止采砂期從(cong) 事采砂活動。
“執法底氣更足,打擊力度也更大了。”劉平剛說,“過去,對長江幹流非法采砂行為(wei) 最高處30萬(wan) 元罰款。如今,長江流域內(nei) 河道非法采砂最高處貨值金額的20倍或200萬(wan) 元罰款,對用於(yu) 違法活動的船舶、設備、工具等可直接沒收,這大幅提高了違法成本。”
“誰能采、在哪采、誰來管,長江保護法均作出全麵細致規定,提供詳盡法律依據。”水利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陳東(dong) 明介紹。
“我們(men) 細化實化各項規定,明確重要河段責任人,規範采砂許可,鼓勵推行集約化、規模化、規範化開采,組織對‘人、船、砂’‘采、運、銷’集中整治。”水利部河湖管理司有關(guan) 負責人介紹。
長江保護法施行一年來,法律條文不斷轉化為(wei) 實實在在的行動。打擊非法采砂、強化河湖岸線管控、加強水旱災害防禦……聚焦影響長江生態環境的關(guan) 鍵問題,各地區各部門堅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yan) 、違法必究。“我們(men) 進一步加強了全國性、流域性配套水法規體(ti) 係建設,完善流域規劃體(ti) 係,有力促進長江保護法落地見效。”陳東(dong) 明介紹。
注重協同聯動,促進密切合作
2021年6月的一起案件,讓江蘇南通市崇川區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劉誌強記憶猶新——李某等數十人在未取得捕撈鰻魚苗專(zhuan) 項許可證的情況下,使用不符合最小網目尺寸要求的漁網捕撈。最終,被告人李某犯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罪。劉誌強介紹,這起案件中,檢察部門發出行政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後,江蘇啟東(do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組織對啟東(dong) 近海違規漁網開展集中整治。同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門與(yu) 海警、市場監管、公安、屬地鎮街開展聯合行動。
“河海相交,按哪部法律管?職責分散,究竟誰來管?”劉誌強說,“過去,針對此類問題,法律依據不足,監管主體(ti) 不明,手段不充分。現在,長江保護法對生物多樣性保護作出明確規定,讓監管有據,更促進各部門密切合作。”
一年來,各地各部門堅持跨部門、跨區域合作,整合治理資源,推進長江上中下遊、江河湖庫、左右岸、幹支流協同治理。
地處湖北、河南兩(liang) 省交界處的丹江口水庫,是長江流域重要水源保護區。針對丹江口水庫保護,長江保護法也作出了相關(guan) 規定。“保護有了‘硬杠杠’,也為(wei) 我們(men) 今後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十堰市鄖陽區委書(shu) 記胡先平表示,“我們(men) 將不斷推進全域裸土覆綠、岸線複綠等工作。”
“從(cong) 生態係統整體(ti) 性和流域係統性出發,注重協同聯動,是長江保護法的亮點之一。”陳東(dong) 明介紹。
技術廣泛運用,舉(ju) 措不斷創新
“數據每小時更新,一旦低於(yu) 生態流量,係統就會(hui) 立刻預警。我們(men) 會(hui) 及時排查原因、采取處置措施。”長江水利委員會(hui) 水資源節約與(yu) 保護局保護協調處副處長邱涼一邊指著長江流域生態流量監管平台,一邊向記者介紹。
“水量有沒有保障、水質好不好,秦淮河流域建有7個(ge) 流量自動監測站、6個(ge) 雷達水位站、5個(ge) 水質自動監測站、28個(ge) 視頻監測站,可第一時間收集各項指標。”江蘇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南京分局水情科科長嚴(yan) 鋒介紹。
生態流量是維係河湖生態係統的基礎,對長江生態保護修複具有重要作用。“長江保護法在我國法律中首次建立了生態流量保障製度,就是為(wei) 了破解與(yu) 江爭(zheng) 水、河湖萎縮等問題。”邱涼介紹,“確保生態流量,準確監測是關(guan) 鍵。隨著5G、大數據等新技術廣泛運用,可有效監測重要斷麵流量。目前,我們(men) 已編製85條重點河湖生態流量保障實施方案,對131個(ge) 控製斷麵實時在線監測。”
“長江保護法出台以來,水利部門進一步規範生態流量監測及預警信息報送工作,推動建立監測預警機製,加強長江流域水資源開發利用管控。”陳東(dong) 明介紹,“接下來,我們(men) 將進一步對標長江保護法,聚焦關(guan) 鍵問題,製訂出台或修訂完善相關(guan) 規劃、標準,爭(zheng) 取在貫徹落實長江保護法工作中取得新的更大進展。”
版式設計:蔡華偉(wei)
本報記者 王 浩 姚雪青 吳 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