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水銀體溫計逐步退市 電子體溫計精度屢遭投訴

發布時間:2022-03-02 14:15:00來源: 廣州日報

  記者調查發現防疫產(chan) 品銷售逐漸回歸常態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 許曉芳

  近年來,電子體(ti) 溫計成為(wei) 家中“少用而必備”的醫療器械之一,市場也快速拓展。但電子體(ti) 溫計準不準確?消費者在使用過程中經常遇到哪些問題?記者對電子體(ti) 溫計市場進行調查,發現當前防疫產(chan) 品的銷售正逐漸歸於(yu) 常態。

  三個(ge) 月體(ti) 溫正常寶寶被量出40攝氏度

  2020年10月,國家藥監局發布通知明確要求,自2026年1月1日起,我國將全麵禁止生產(chan) 含汞體(ti) 溫計和含汞血壓計產(chan) 品。這意味著,水銀體(ti) 溫計即將成為(wei) 曆史,而電子體(ti) 溫計也迎來了市場的“春天”。但在一些人看來,“有的電子體(ti) 溫計測溫不太準,感覺不是很信得過。”

  記者從(cong) 黑貓投訴平台搜索“電子體(ti) 溫計”時注意到,消費者的投訴也主要集中於(yu) “溫差較大”和“誤差”等問題。有消費者反映,其在電商平台購買(mai) 了一台歐姆龍電子體(ti) 溫計,給家中三個(ge) 月寶寶第一次使用時測量體(ti) 溫為(wei) 40攝氏度。“全家人特別擔心,趕緊去發熱門診,用醫院水銀溫度計測量低於(yu) 37攝氏度,醫生說體(ti) 溫正常。”之後聯係電商平台客服申請退貨時,卻得到了拒絕退貨的結果。

  電子體(ti) 溫計抽查不合格率較高

  記者注意到,2月8日,廣東(dong) 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發布關(guan) 於(yu) 2021年型式批準計量器具省級監督抽查結果的通告(以下簡稱“通告”)。據了解,該次抽查的17批次的電子體(ti) 溫計中不合格的有4批次,不合格率為(wei) 23.5%。其中,由愛奧樂(le) 醫療器械(深圳)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電子體(ti) 溫計檢驗結論為(wei) 性能不合格。其規格型號為(wei) T104,生產(chan) 日期或批號為(wei) 2020年11月;此外,性能不合格產(chan) 品還有由深圳市老郎中電子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規格型號為(wei) L900A和L900B兩(liang) 款產(chan) 品,生產(chan) 批號分別為(wei) 2020年2月和2020年9月;另深圳市訊威實業(ye) 有限公司生產(chan) 的電子體(ti) 溫計也顯示“不合格”。

  而根據1月26日上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網站公布的2021年上海市計量器具產(chan) 品質量監督抽查結果(醫用電子體(ti) 溫計)。該次抽查檢驗的5批次產(chan) 品,有2批次不合格,不合格率達40%。結果顯示,2批次電子體(ti) 溫計被檢出標誌項目不合格,商標(標稱)涉及聆脈、佳迅。

  業(ye) 內(nei) 觀點

  未來業(ye) 績增長有不可持續風險

  根據中研普華產(chan) 業(ye) 研究院出版的《2020-2025年中國電子體(ti) 溫計行業(ye) 供需分析及發展前景研究報告》統計分析顯示,預計到2022年我國電子體(ti) 溫計行業(ye) 市場規模大約為(wei) 29億(yi) 元。

  近十年以來,電子體(ti) 溫計產(chan) 品行業(ye) 進入了一個(ge) 前所未有的高速發展時期。有分析指出,電子體(ti) 溫計這個(ge) 環保電子產(chan) 品將迎來一個(ge) 快速發展的嶄新時期,同時帶給這些醫療企業(ye) 巨大商機。根據測溫儀(yi) 行業(ye) 概括及現狀數據顯示,2016~2020年間,我國手持紅外測溫儀(yi) 產(chan) 量穩步提升,2020年產(chan) 量達到30萬(wan) 台。預計2021年產(chan) 量可達到65萬(wan) 台。

  據了解,當前市場上有很多與(yu) 電子體(ti) 溫計相關(guan) 的公司,記者通過天眼查App搜索發現,相關(guan) 結果近萬(wan) 條,而且其中很多是注冊(ce) 資本數百萬(wan) 元的中小企業(ye) 。

  根據醫療器械企業(ye) 可孚醫療介紹,2020年的業(ye) 績增長具有偶發性,隨著防疫物資銷售價(jia) 格和銷量回歸常態,未來業(ye) 績增長有不可持續的風險。數據顯示,2021年上半年,可孚醫療的業(ye) 績已經有所回落。2021年1~6月,其營業(ye) 收入11億(yi) 元,同比減少10.50%;淨利潤為(wei) 2.16億(yi) 元,同比減少20.97%。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