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招不來”“留不住”年輕人引發代表委員關注
【怎樣讓年輕人願意進工廠①】前年招了15人,如今隻留下6人
本報北京3月6日電(記者張菁 陳曉燕 郝赫)時隔一年,再次談起技能人才培養(yang) 的話題,全國人大代表、貴州航天天馬機電科技有限公司材料成型部有色金屬焊接班班長薑濤歎息不已:“前年公司招的15個(ge) 工人走了大半,如今隻有6個(ge) 人堅守崗位,這樣下去,技能傳(chuan) 承非斷代不可!”
高技能人才薑濤為(wei) “留不住好徒弟”而憂心,而從(cong) 事製造業(ye) 十幾年的全國政協委員、武漢智能電梯有限公司董事長陳純星更是著急上火:“工資開到五六千元甚至8000元,也招不來一個(ge) 技工,有的廠裏很難看到40歲以下的年輕人。”
全國政協十三屆五次會(hui) 議開幕以來,“製造業(ye) 招工難、留人難”這個(ge) 話題已經被好幾位代表委員反複提起。
近兩(liang) 年,薑濤所在的企業(ye) 生產(chan) 任務量激增,十分缺工。企業(ye) 想從(cong) 職業(ye) 學校、技工院校招人,沒想到也遭遇“歧視”——一些跟製造業(ye) 相關(guan) 的工種,如車銑鉗焊等專(zhuan) 業(ye) ,根本招不滿學生。
“人都去哪裏了呢?”去年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全國人大代表、佛山柯維光電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兼環保工程師蘇榮歡曾表達對“招不到人”的困惑。蘇榮歡說,今年為(wei) 了吸引工人返崗,佛山這個(ge) 製造業(ye) 大市的政府部門包火車、客車甚至飛機把工人從(cong) 老家接回來,還給企業(ye) 和工人發放補貼。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石化集團茂名石油化工有限公司首席技師張恒珍對此也頗有感觸。在去年全國政協組織的在江蘇、重慶等地的調研中,她聽到不少企業(ye) 反映:從(cong) 普工到高級工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招工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機械工業(ye) 聯合會(hui) 黨(dang) 委書(shu) 記徐念沙提供了一份機械工業(ye) 近年對1318家企業(ye) 的調研數據:78.22%的企業(ye) 都認為(wei) “招工難”,近23%的企業(ye) 新聘技能人員入職3年內(nei) 流失率在30%以上。相關(guan) 報告認為(wei) ,隨著現代產(chan) 業(ye) 特別是第三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一定程度上對機械工業(ye) “招工難”形成壓力。
印證製造業(ye) 缺工的數據不止於(yu) 此。自2019年人力資源和社會(hui) 保障部發布“最缺工”100個(ge) 職業(ye) 排行以來,製造業(ye) 類職業(ye) 占比一直居高不下。近日發布的2021年第四季度排行顯示,100個(ge) “最缺工”職業(ye) 中,有43個(ge) 屬於(yu) 生產(chan) 製造業(ye) 。
薑濤曾經帶過一個(ge) 實習(xi) 生。小夥(huo) 子在車間裏鍛煉一年多,進步很大,但就在企業(ye) 想跟他簽訂勞動合同時,他卻離開了,理由是“這裏的工作太累、太枯燥了”。後來,薑濤在一家酒店遇到正當酒店門童的他。年輕人的選擇薑濤能理解,但他心裏十分不是滋味兒(er) 。
製造業(ye) 是國家經濟社會(hui) 發展的根基。如果年輕人都“遠離”工廠,製造業(ye) 靠什麽(me) 發展?怎樣讓年輕人願意進工廠、學技術?這幾個(ge) 問題引發代表委員們(men) 的關(guan) 注。
張菁 陳曉燕 郝赫
張菁 陳曉燕 郝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