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依據常住人口配置教育資源是一大突破

發布時間:2022-03-07 10:39:00來源: 新京報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多位人大代表及專(zhuan) 家解讀

  依據常住人口配置教育資源是一大突破

  “我國有2.9億(yi) 在校學生,要堅持把教育這個(ge) 關(guan) 乎千家萬(wan) 戶和中華民族未來的大事辦好。”3月5日,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記者注意到,今年報告中涉及教育的內(nei) 容與(yu) 去年相比發生較大變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教育內(nei) 容有哪些亮點?釋放了哪些教育發展新信號?新京報記者邀請多位人大代表及專(zhuan) 家進行解讀。

  促進教育公平與(yu) 質量提升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學會(hui) 副會(hui) 長、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hui) 副會(hui) 長、華中師範大學教授周洪宇指出,此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涉及教育部分緊緊圍繞一個(ge) 主題,就是建設高質量教育體(ti) 係,辦好讓人民滿意的教育,建設教育強國。同時圍繞著兩(liang) 大重點來開展工作,一個(ge) 是促進教育公平,一個(ge) 是促進教育質量提升。

  “報告這段話的內(nei) 容,很明顯體(ti) 現了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和結果導向,不但提出了問題,還提出了解決(jue) 問題的做法,更為(wei) 具體(ti) ,更為(wei) 明確,更為(wei) 務實,更有溫度。”周洪宇稱。

  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誌勇表示,報告通篇貫徹以人民為(wei) 中心的發展理念,要求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普遍關(guan) 心關(guan) 注的民生問題。在教育方麵,要求促進教育公平與(yu) 質量提升,圍繞教育保障公平,要求在補齊三個(ge) 短板上下功夫,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er) 童就近入學和加強縣域普通高中建設。

  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在不斷推進

  “我國有2.9億(yi) 在校學生”,從(cong) 這個(ge) 數字當中可以讀出哪些信息?對此教育部職業(ye) 教育發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指出,我國受教育人口在不斷增加,大概占到總人口的1/5左右,體(ti) 現了國家學習(xi) 型社會(hui) 建設在不斷推進,教育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在曾天山看來,教育不僅(jin) 是針對青少年,更是麵向全民。教育和經濟社會(hui) 的關(guan) 係會(hui) 越來越緊密,緩衝(chong) 就業(ye) 壓力,提高勞動者素質,讓勞動力釋放潛能,從(cong) 這個(ge) 角度看,教育起到經濟 “蓄水池”的作用。

  同時,曾天山指出,我國受教育人口在結構上與(yu) 原來相比也發生了變化。過去結構是金字塔型,大部分是受義(yi) 務教育人口,高等教育占少數,而現在,我們(men) 義(yi) 務教育已經全麵普及,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學率也大幅增長。“結構上的變化體(ti) 現了終身教育的要求,也體(ti) 現了政府與(yu) 時俱進,對教育的投入在不斷增加。”

  ■ 關(guan) 注

  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和城鄉(xiang) 一體(ti) 化”。對此,周洪宇認為(wei) ,報告在提出問題的同時,對應地提出了解決(jue) 措施。報告中特別提出“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保障適齡兒(er) 童就近入學。”這其中,“常住人口”是個(ge) 非常關(guan) 鍵的信息。

  周洪宇解釋稱,此前各地政府配置教育資源(學校、教師、設備等)是依據當地戶籍人口規模。但大量的流動人口成為(wei) 該地的常住人口後,還按照戶籍人口規模來配置教育資源是不夠的,難以保證進城務工人員子女也能夠就近入學,沒辦法做到義(yi) 務教育優(you) 質均衡發展。

  周洪宇告訴記者,過往對於(yu) 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接受義(yi) 務教育,政府強調堅持“以流入地政府為(wei) 主、以公辦學校為(wei) 主”的“兩(liang) 為(wei) 主”原則,但實際上,如果不明確要求改變原有的教育資源配置方式,“兩(liang) 為(wei) 主”很難做到。而這一次,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提出,依據常住人口規模配置教育資源,是一個(ge) 很大的突破。

  繼續做好義(yi) 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

  “雙減”是一個(ge) 熱門問題、社會(hui) 焦點問題。報告中提到“繼續做好義(yi) 務教育階段減負工作”。在周洪宇看來,雖然隻有一句話,但是有很重大的含義(yi) 。

  記者注意到,在報告回顧2021年工作部分也提到了“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ye) 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周洪宇稱,這就意味著,去年出台了政策,開始推進“雙減”,今年就圍繞推進“雙減”,繼續做好減負工作,這其中,工作內(nei) 容不變、措施不變、力度不變,“這是一個(ge) 重中之重。”

  張誌勇表示,黨(dang) 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雙減”工作。“雙減”工作是解決(jue) 人民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雙減”工作,必須堅持校內(nei) 外協同改革,做到減校外、強校內(nei) ,減負擔、提質量。

  全麵落實義(yi) 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

  周洪宇指出,過去政府工作報告中講到教師往往會(hui) 提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相比而言,這一次報告中的相關(guan) 表述也體(ti) 現了明顯的問題導向。“就是教師義(yi) 務教育階段教師工資待遇沒有得到保障,所以要全麵落實。”接著,報告將問題更為(wei) 突出的鄉(xiang) 村教師群體(ti) 專(zhuan) 門做了強調:“加強鄉(xiang) 村教師定向培養(yang) 、在職培訓與(yu) 待遇保障”,鄉(xiang) 村教師從(cong) 哪來?能不能留得住?周洪宇稱,報告對這些問題的解決(jue) 提出了具體(ti) 要求,“隻有這樣才能夠真正著力解決(jue) 教師隊伍建設當中存在的突出問題。”

  張誌勇表示,報告特別要求全麵落實義(yi) 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加強鄉(xiang) 村教師定向培養(yang) 、在職培訓與(yu) 待遇保障,為(wei) 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開出的這三個(ge) “藥方”,非常具有針對性。

  “但需要指出的是,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保障教師職業(ye) 生活的幸福和尊嚴(yan) ,要在提高工資待遇上下功夫,也要在加強人文關(guan) 懷上出實招。”張誌勇稱,全麵減輕教師負擔,調動廣大教師教書(shu) 育人的積極性,要從(cong) 減輕教師非教學工作量、適當降低教師教學工作量、減輕教師工作壓力三個(ge) 方麵入手。減輕教師的非教學工作量,必須尊重學校辦學自主權,減少各種幹擾,釋放辦學活力;適當降低教師教學工作量,必須強化教師資源配置,增加教師編製供給;減輕教師工作壓力,必須構建良好教育生態,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克服各種教育功利化、短視化行為(wei) 。

  改善職業(ye) 教育辦學條件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於(yu) 職業(ye) 教育強調了“改善職業(ye) 教育辦學條件”。周洪宇認為(wei) ,其實要辦好職業(ye) 教育所需的投入比辦好普通教育還要大。而現實當中,職業(ye) 教育的辦學條件確實比較差,職業(ye) 技術學校不具備條件、辦學質量不高。“要讓家長們(men) 對於(yu) 職業(ye) 教育有信心,首先要解決(jue) 好職業(ye) 教育的辦學條件,這是基礎性問題。”

  “職業(ye) 教育一頭連著就業(ye) ,一頭連著產(chan) 業(ye) ,與(yu) 經濟社會(hui) 聯係最緊密,同時關(guan) 係到能否更充分、更高質量地就業(ye) 。”曾天山解釋稱,中職學校要強化基礎地位,這些學校過去辦學條件都比較弱,特別是土地麵積等各方麵都不太夠,要穩固職業(ye) 教育的基礎地位,就要改善職業(ye) 學校的辦學條件;同時,近年來,高職擴招超額完成,1486所高職院校承擔了2019年以來高職連續擴招百萬(wan) 的任務,總共招了413萬(wan) 人,學校也在超負荷運轉,所以辦學條件也需要改善;此外,還在發展職教本科,目前已經有32所職業(ye) 本科高校,承擔著培養(yang) 大國工匠的重任,還在不斷探索和健全職業(ye) 教育體(ti) 係,也需要加大投入,壯大職業(ye) 教育的辦學基礎實力。

  新京報記者 馮(feng) 琪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