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的等待,喜歡金色的女孩摘下冬殘奧金牌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劉星晨)當19歲的張夢秋滑過39個(ge) 旗門來到競速結束區,時間定格在1分13秒54,中國隊教練組和看台上高舉(ju) 國旗的中國誌願者陷入了狂歡。她用一個(ge) 漂移動作停下後,雪花四濺,很是美麗(li) 。在6日的殘奧高山滑雪女子超級大回轉站姿比賽中,張夢秋一舉(ju) 奪得中國殘奧高山滑雪曆史上首枚金牌。
在延慶頒獎廣場踏上領獎台前,紮著“雙馬尾”的張夢秋麵對鏡頭揮了揮手,開心地笑了。“她(張夢秋)好可愛啊。”幾名誌願者不約而同地說到。
“因為(wei) 要上電視了,所以特意做了一下頭發。”張夢秋笑著解釋自己的“雙馬尾”發型。在離開前,她和記者們(men) 揮手告別,“明天見,我(獎牌)爭(zheng) 取還是這個(ge) 顏色。”
淳樸、可愛,這或許是很多人對於(yu) 張夢秋的初印象。從(cong) 14歲被河北省衡水市景縣殘聯選中,成為(wei) 高山滑雪運動員,到如今站上北京冬殘奧會(hui) 最高領獎台,她始終渴望做更好的自己。
“放開了滑。”在5日的賽後采訪中,張夢秋的這句話與(yu) 她最初接受高山滑雪訓練時所講到的頗有幾分相像。
麵對著彼時還很陌生的雪場,張夢秋第一次穿上滑雪板站在雪道上便不斷地摔跤。即使在體(ti) 能訓練後,雙腿已經疼到無法走路,她依然堅信,“人生能有幾回搏,現在不搏何時搏。”
因為(wei) 身體(ti) 原因,張夢秋的反應速度比其他人略慢一些。這無疑為(wei) 她在訓練中增添了更多難度,別人一個(ge) 小時就能學會(hui) 的動作,對於(yu) 張夢秋來說,需要花兩(liang) 三倍的時間才能掌握。而當記者問起之前遇到過什麽(me) 困難時,張夢秋思索了很久,卻說道“還好吧。”
這就是她,一路走來,堅定且自信。
在一次次摔倒、爬起、轉彎、加速的過程中,張夢秋對技術動作愈發熟練。在國內(nei) 賽場嶄露頭角後,2020年,她在瑞士為(wei) 中國隊拿下殘疾人高山滑雪首枚世界杯金牌。北京冬殘奧會(hui) 開幕前,她已經被國際殘奧委會(hui) 認定為(wei) “承載‘東(dong) 道主’奪冠希望”的選手。
2021年,張夢秋回到老家僅(jin) 待了7天,其它時間都在備戰北京冬殘奧會(hui) ,每周訓練6天,每天要在寒冷的雪道上滑行6個(ge) 小時。“一年回家一趟,非常想她。”談到女兒(er) ,張夢秋母親(qin) 的話語間有著幾分心疼,但更多的是自豪。
張夢秋曾說過,“我的夢想就是站在北京2022年冬殘奧會(hui) 的最高領獎台”。當夢想照進現實,首次踏上冬殘奧賽場的張夢秋,為(wei) 了這個(ge) 榮譽,等待了近6年。
從(cong) 首個(ge) 比賽日攬下銀牌,到時隔一天站上冬殘奧會(hui) 最高領獎台,兌(dui) 現了諾言後的張夢秋不時擺動著手中的“金容融”說道,“我喜歡‘金容融’,我喜歡金色!”
5日,在張夢秋接受完媒體(ti) 采訪後,其實發生了這樣的一幕。
她拄著雪杖,靠在現場大屏幕前的圍欄上,彼時大屏幕中正在播放著中國選手張雯靜參加的女子滑降坐姿比賽。
“加油,加油,加油!”張夢秋不斷地為(wei) 隊友呐喊著,很是興(xing) 奮。而當張雯靜在比賽中不慎摔倒時,守在大屏幕前的張夢秋同樣歎了幾聲氣。
看得出,對於(yu) 在雪場上飛馳,對於(yu) 中國殘奧高山滑雪隊,她有著源自心底的熱愛。當被問及拿到獎牌有何感受時,張夢秋的回答很是樸素,“我腦瓜笨,不會(hui) 說。”
但從(cong) 她踏上雪場那一刻起,6年間,她便與(yu) 高山滑雪互相成就。在19歲的美好年紀,張夢秋奏響了不屈服於(yu) 命運的生命之歌。(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