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後花園”如何與塞罕壩聯合防火? 基層代表直言亟需補齊短板弱項
(兩(liang) 會(hui) 人物)“北京後花園”如何與(yu) 塞罕壩聯合防火? 基層代表直言亟需補齊短板弱項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題:“北京後花園”如何與(yu) 塞罕壩聯合防火?基層代表直言亟需補齊短板弱項
中新社記者李愛平
家鄉(xiang) 變美後,李國琴卻有了新的“問題”需要直麵,這些問題是,麵對夏秋之際鬱鬱蔥蔥的樹木,如何防火?
這位來自內(nei) 蒙古自治區多倫(lun) 縣蔡木山鄉(xiang) 鐵公泡子村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3月6日在北京表示,自己的家鄉(xiang) 已由昔日的“京津風沙源”變成了今日的“北京後花園”。
作為(wei) 一名基層全國人大代表,她認為(wei) ,在防火問題上,要與(yu) 近鄰河北塞罕壩共同做好這件事。
李國琴所在的家鄉(xiang) ,地處渾善達克沙地南緣,早年前,一度出現的場景是連片的沙窩子,大風一過,黃沙漫天。
“生態惡化的苦我們(men) 吃夠了,必須通過努力,去嚐嚐綠色生態的甜!”在接受媒體(ti) 采訪時,這位全國人大代表多次對前來采訪的記者表示。
在今次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她欣喜地告訴記者,近年來,多倫(lun) 縣通過實施京津風沙源治理、渾善達克規模化林場等重大生態建設工程,累計完成造林221萬(wan) 畝(mu) ,全縣森林覆蓋率由2000年的6.8%提高到現在的37.9%,植被綜合蓋度達到80%以上,空氣質量優(you) 良率達到92%,已成為(wei) 中國北疆亮麗(li) 風景線上一顆璀璨的“綠色明珠”。
對於(yu) 為(wei) 何想到與(yu) 塞罕壩“聯合防火”的設想,李國琴解釋說,多倫(lun) 縣與(yu) 塞罕壩林場接壤,兩(liang) 地交通便利,人文相近,已形成了區域一體(ti) 化發展格局。
“特別是通過20餘(yu) 年大規模的生態建設,多倫(lun) 縣與(yu) 塞罕壩林場共同構建起京津冀地區生態安全屏障,兩(liang) 地在森林草原火災聯防防控方麵休戚與(yu) 共、一損俱損。”李國琴表示。
記者注意到,多倫(lun) 縣海拔1150米到1800米,年均降水量不足380毫米,幹旱少雨,春秋兩(liang) 季風力較大,以樟子鬆為(wei) 主的生態建設區域集中連片,極易引發森林草原大火。
在李國琴看來,目前多倫(lun) 縣在防滅火問題上存在基礎設施建設嚴(yan) 重滯後的問題,無法滿足環塞罕壩區域森林草原防滅火聯防聯控的實際需求,對北疆生態安全屏障構成潛在風險,亟需補齊森林草原防滅火方麵的短板弱項。
好消息是,目前,多倫(lun) 縣已與(yu) 塞罕壩林場建立了森林草原防滅火聯防聯控體(ti) 係。難題是,為(wei) 實現兩(liang) 地聯防區一體(ti) 化防滅火作戰目標,迫切需要完善一體(ti) 化信息指揮係統建設。
為(wei) 此,李國琴建議從(cong) 國家層麵對環塞罕壩森林草原防滅火聯防聯控區域“技防體(ti) 係”建設綜合布局,打破區省域地區界限。
“在數字超短波基站建設、綜合通信車配備、水上飛機停機坪等方麵加大扶持力度,確保一旦出現火情,兩(liang) 地聯防區各單位能夠及時通報情況、快速組織撲救,保障重點森林草原防火保衛目標安全。”
李國琴注意到,多倫(lun) 縣的森林防滅火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後還體(ti) 現在:林區防火通道、信息化防控水平存在短板,出現火情隻能采取“人海戰術”進行撲救,無法快速應對環塞罕壩森林草原防滅火聯防聯控工作實際需求。
為(wei) 此,她建議國家層麵在防火隔離帶(550公裏)、林區應急路(600公裏)、標準防火站、儲(chu) 水窖等,以防滅火裝備為(wei) 核心的物防體(ti) 係建設上給予項目資金支持,提升森林防滅火能力和水平。
據介紹,為(wei) 加強環塞罕壩區域森林草原防滅火工作能力,目前多倫(lun) 縣已組建了1支15人專(zhuan) 業(ye) 撲火隊,但無法滿足多倫(lun) 與(yu) 塞罕壩林場兩(liang) 地聯防聯控專(zhuan) 業(ye) 化實際需要,森林草原防滅火專(zhuan) 業(ye) 隊伍專(zhuan) 業(ye) 化程度及人數嚴(yan) 重不足。
李國琴希望國家能在多倫(lun) 縣聯防區森林草原防滅火專(zhuan) 業(ye) 隊伍組建及保障上給予支持。(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