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端災害頻襲:中國如何打造城市交通防禦網
(兩(liang) 會(hui) 觀察)極端災害頻襲:中國如何打造城市交通防禦網
中新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申冉)暴雨、洪水、地震……近年來,各種極端災害對大型城市密集交通網造成的巨大危害,正成為(wei) 中國各地城市建設中的“阿喀琉斯之踵”。在今年的全國兩(liang) 會(hui) 上,不少人大代表提出,打造可智能預警和高效應急的城市交通防禦網勢在必行。
長期耕耘交通領域的全國人大代表、南京地鐵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佘才高坦言,中國的城市現代化建設離不開軌道交通的高速發展,“高度密集的人口每天在軌道上穿梭,建立更為(wei) 完備、更加牢固的城市軌道交通安全防範體(ti) 係已經成為(wei) 城市安全的重要一環。”
佘才高分析,從(cong) 地鐵安全事故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一方麵,很多城市亟待培訓一支處置能力強、臨(lin) 陣經驗足的應急救援隊,可以準確判斷險情並及時采取有效措施;另一方麵,國內(nei) 軌道交通係統的設備設施大多數尚未實現智能感控與(yu) 觸發,直接導致係統對外部突發情況的感知能力偏低、靈敏度不夠,如遇到極端災害的紅色預警信號,不能迅速升級為(wei) “戰備”狀態,最終使係統整體(ti) 抗災能力表現得非常脆弱。
全國人大代表孫景南也建議,應打造以預警信號為(wei) 先導、具有法律約束力的部門應急聯動機製和社會(hui) 響應機製。“重點要建立高風險區域、高敏感行業(ye) 、高危人群的自動停工停業(ye) 停課機製。”
“我們(men) 了解到,南京市已經在嚐試將氣象預警融入城市管理、應急處置和綜合治理體(ti) 係,聯合開發城市生命線安全運行氣象服務產(chan) 品,接入各類城市安全運行指揮係統,確保預警信息第一時間傳(chuan) 遞發布,防禦指令第一時間貫徹執行。”孫景南介紹,這些都是有益的嚐試。
“從(cong) 國家層麵來說,應製定城市軌道交通安全戰略規劃和中長期發展目標,加快製定、完善相關(guan) 法律法規體(ti) 係和行業(ye) 標準規範,通過法規標準體(ti) 係引導各行業(ye) 開展安全管理標準化工作,並建立公正客觀的運營安全第三方評估製度。”佘才高表示。(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