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野生動物能夠奔跑在山林中”
巡護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的專(zhuan) 職女子巡護隊
“希望野生動物能夠奔跑在山林中”
上午九點,巡護隊的車從(cong) 黑龍江省東(dong) 寧市林草局出發,前往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每天巡護的路徑不同,開車要半小時到一個(ge) 半小時才能到山腳下,剩下的山路就隻能靠步行了。
雖然被叫做“塞北小江南”,但是冬天的東(dong) 寧市平均氣溫仍舊在-20℃以下。
出門前,白雪努力地把自己裹嚴(yan) 實,上身兩(liang) 件羽絨服,下身一件棉褲一件帶絨衝(chong) 鋒衣,腳上穿著棉鞋,她還不忘塞上一雙發熱鞋墊。把能穿的衣服都套上了,白雪感覺還是扛不住。“在山裏站上幾分鍾,寒氣從(cong) 腳底侵襲到腿,直透到心裏。”
帶著這股寒氣,她們(men) 還要走三個(ge) 多小時。在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裏,有她們(men) 惦記的小動物們(men) 。
2019年4月,在東(dong) 寧市林草局的召集下,7位女護林員組建了國內(nei) 第一支專(zhuan) 職女子巡護隊。巡護隊分為(wei) 四支小隊,每天固定時間出現在大山深處。為(wei) 了她們(men) 的安全,每次還會(hui) 抽調兩(liang) 三位男護林員一起巡護。
她們(men) 每天徒步至少5公裏,最多的一次徒步12公裏。山地徒步和平地徒步完全不是一個(ge) 概念,有的山陡到接近直上直下,冬天,隊員們(men) 隻能用刀在冰上砍一個(ge) 小坑,手腳並用向上爬。
男巡護員能做的她們(men) 也能做,爬山坡、鑽樹叢(cong) 、蹚河蹚雪,給山林中的野生動物補飼點添糧加料,維修遠紅外攝像機……於(yu) 是,絲(si) 毫不遜於(yu) 男巡護員的她們(men) 有了一個(ge) 外號:“梳著馬尾辮的漢子”。
國內(nei) 第一支專(zhuan) 職女子巡護隊
冬日裏,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內(nei) 一片蕭瑟,地上卻散落著玉米、豆莢等食物,這是細心的巡護隊員們(men) 特意留下的,她們(men) 擔心冬天野生動物難以覓食。
黑龍江省東(dong) 寧市林草局朝陽溝林場副場長李剛記得,2019年,林草局認為(wei) 女生心細,能把“清套”和巡護工作做得更細致,於(yu) 是決(jue) 定組建女子巡護隊。
他們(men) 在林草局中招募感興(xing) 趣的女護林員。她們(men) 需要保證自己管護區內(nei) 沒有濫砍濫伐情況的同時,承擔起守護野生動物的責任。
在林場工作了8年的護林員徐春梅報名了。她對野生動物幾乎一無所知,是抱著既害怕又好奇的心情加入的。其他報名的女護林員也是抱著類似的想法。當年4月,東(dong) 寧市林草局女子巡護隊成立了,7位女護林員也創造了一個(ge) 紀錄:她們(men) 組成了國內(nei) 第一支專(zhuan) 職女子巡護隊。
在此之前沒人覺得女孩子可以做巡護員,就連與(yu) 徐春梅共事的男護林員們(men) 也以為(wei) 姑娘們(men) 隻是跟著溜達溜達,去兩(liang) 天就不去了。
結果她們(men) 堅持了三年。早晨她們(men) 揣上個(ge) 麵包和火腿腸就走,有時候中午吃飯,撿起兩(liang) 根樹枝就當筷子。冬天下了雪,積雪的平均厚度沒過腳麵,最深的時候,姑娘們(men) 蹚著到大腿根處的雪往前走。趕上下雨沒帶傘(san) ,雨又下得停不下來,她們(men) 索性一邊嘮嗑一邊唱歌,一走一出溜地冒雨而行。
老護林員們(men) 逐漸接納了這群女孩子,傳(chuan) 授她們(men) 山林裏的知識。冬天,留在雪地裏野生動物的腳印,是豹還是虎?隊員們(men) 看不懂,她們(men) 按老護林員的經驗學著分辨,並用GPS定位儀(yi) 標記出來,帶回單位進行分析。
老護林員還告訴她們(men) ,冬天太冷的時候,野生動物們(men) 會(hui) 在朝陽坡找一個(ge) 背風的地方,在那裏趴著,形成一個(ge) 坑,也叫“臥跡”。
對於(yu) 白雪這樣在城市裏長大的孩子來說,山上的一切都新奇、充滿吸引力。夏天,山泉水清而泛著綠,把鞋脫了蹚著水過河,小魚會(hui) 圍過來嘬人們(men) 的腳。在山上走著,冷不丁,野兔野雞就從(cong) 草叢(cong) 裏飛出來。
可是山林中,並不都是這麽(me) 美好。樹枝遮擋下,那些帶刺的鋼鐵正在“侵蝕”著這片土地。
巡護隊員三年清除1萬(wan) 多個(ge) 獵套
成為(wei) 巡護隊員,女孩子們(men) 麵對的第一個(ge) 難題是學會(hui) “清套”。
獵套便宜,幾毛錢一個(ge) 。小動物的腿卡在裏麵,越掙紮套得越緊。很多時候等到隊員們(men) 趕來的時候,獵套上隻剩下小動物的殘骸。“太絕望了。”白雪往往會(hui) 不自覺代入小動物的心理。
老護林員們(men) 手把手教她們(men) 盜獵者的特點:下套的都是周邊的村民,冬天沒有腳印的地方也就不容易有獵套;從(cong) 山上到河邊的小路是隊員們(men) 需要關(guan) 注的重點,因為(wei) 這是野生動物喝水的必經之路。
有一次白雪和同事碰到一大片獵套,盜獵者知道小動物們(men) 需要補充鹽分,就在泉水旁撒上鹽粒,將樹枝零散地插在地上做偽(wei) 裝,等待動物上鉤。那一次白雪她們(men) 撿拾了幾十個(ge) 獵套。年久生鏽的鐵套像枯樹的樹皮,就連巡護隊員們(men) 也會(hui) 偶爾“中招”,徐春梅曾經一腳踩進獵套裏。不過,獵套的危險性沒有踩夾大,如果踩上踩夾了,腿可能直接就被夾斷了。
“在山裏巡護久了,不自覺地想去關(guan) 心這些野生動物。”白雪說。為(wei) 了保護野生動物,巡護隊分為(wei) 四支小隊,輪流上山,每天山上都要有巡護隊員值守,附近村莊的老百姓知道了,就不敢輕易去放置獵套。巡護隊也會(hui) 走進村莊,挨家挨戶發宣傳(chuan) 冊(ce) ,也會(hui) 走進小學,給孩子們(men) 講述保護野生動物的重要性。
三年時間,巡護隊員清除了1萬(wan) 多個(ge) 獵套,更可喜的是,有了巡護隊的宣傳(chuan) ,下獵套的數量也在降低。此外,巡護隊還打算建立一個(ge) 野生動物救助站。
經過4年試點後,2021年10月,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正式成立。同時,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布數據,東(dong) 北虎豹國家公園內(nei) 的野生東(dong) 北虎、東(dong) 北豹數量已由2017年試點之初的27隻和42隻分別增長至50隻和60隻,監測到新繁殖幼虎10隻以上、幼豹7隻以上。
從(cong) 遠紅外攝像機導出文件就像“開盲盒”
遠紅外攝像機是野生動物監測過程中常用的一種工具,通過攝像機,可以更好地分析和研究野生動物的活動情況。
隊員們(men) 一般會(hui) 選擇在水源地旁、陡峭的山崖上放置攝像機。距離野生動物生存地越近也就意味著越不好抵達,有的山陡到接近直上直下。對於(yu) 野生動物來說,這也是新奇玩意,攝像機經常會(hui) 被野豬拱得七零八落。隊員們(men) 需要維修攝像機,並且隔一兩(liang) 個(ge) 月給攝像機更換電池和存儲(chu) 卡。
從(cong) 遠紅外攝像機中導出文件的過程就像“開盲盒”,有時隊員們(men) 會(hui) 驚喜地在攝像機中發現東(dong) 北虎、東(dong) 北豹的身影。白雪第一次在監控裏見到東(dong) 北豹的時候,感覺它像極了一隻大貓:搖著尾巴慢條斯理地走著,“很想摸摸它的毛。”
對於(yu) 巡護隊員來說,工作過程中也不乏驚險時刻。2021年2月,徐春梅經曆了一次命懸一線的危險。
當時,徐春梅和同事們(men) 來到山上維護遠紅外攝像機。當地幾天前下過一場大雪,爬山途中,她腳底一滑,整個(ge) 人仰倒在懸崖邊,頭朝下地向下滑。危急間她抓住懸崖邊的大樹,一動也不敢動。
懸崖距離地麵近500米,下麵就是中俄界河。其他隊員趕緊抓住她的腿把她拽上去。徐春梅獲救後,自己也被嚇壞了。晚上回家,她甚至沒敢告訴爸爸這個(ge) 老護林員。
很久之後父親(qin) 得知了女兒(er) 的經曆,擔心的同時,希望女兒(er) 別去了。可是徐春梅隻是很輕鬆地說了一句:“沒事,以後多注意就好了。”
開始,徐春梅覺得這隻是一份工作,並沒有多想,隻是想試一試。後來這份工作對於(yu) 徐春梅來說,有了更大的意義(yi) ,她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野生動物不隻是存在於(yu) 博物館裏,更能奔跑在山林中。
勞累辛苦、工資低、不著家是小時候的白雪對護林員父親(qin) 的印象。她覺得自己怎麽(me) 也不會(hui) 去做這種工作。結果這個(ge) “林二代”在山林裏一待就是三年。
獵套、踩夾少了,小動物們(men) 也沒有以前那麽(me) 怕人了。麅子看到人,扭個(ge) 頭瞅一眼再蹦走,梅花鹿看到人,不緊不慢地啃著路邊的小嫩芽,有時候能和人對視十幾分鍾。白雪知道,它們(men) 沒有受到過傷(shang) 害,所以才會(hui) 這麽(me) 悠閑。
山上的雪還沒有化,上山時巡護隊員們(men) 看到了一大片聚集的腳印。徐春梅很開心,這座山林正在悄然發生著變化。
新京報記者 郭懿萌 實習(xi) 生 王燁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