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李靜:藝人說的話可能難辨真假,但觀眾很聰明

發布時間:2022-03-11 14:29:00來源: 新京報

  李靜聊“超級訪問”:藝人說的話可能難辨真假,但觀眾(zhong) 很聰明

  22年前,李靜帶著《超級訪問》叩開各家電視台招商部的大門,那時她並沒有想到,明星訪談就此開啟了新篇章。22年後《超級訪問》已停播六年;《非常靜距離》經多次改版,日前收官的最新一季也不再是熟悉的模樣。有人懷念,有人感慨,有人遺憾。但,始終堅守在一線的李靜堅信,訪談節目依然具備直擊人心的力量,隻是它需要在堅守中適應外界變化。“我很喜歡訪談節目,因為(wei) 它看似是一個(ge) 小切口,但實際上非常縱深,可以裝下一個(ge) 人的困惑、得意、彷徨、自言自語……我們(men) 可以從(cong) 中感受受訪者的成長和變化,也能為(wei) 自己的困惑找到答案。”

  初期

  自掏腰包製作《超級訪問》

  1999年,中國電視綜藝進入第一個(ge) 黃金時代。在央視工作多年的李靜,毅然離開舒適區,自掏腰包,投入200多萬(wan) 製作《超級訪問》,而後帶著母帶跑了多家地方衛視。“你的內(nei) 容一定會(hui) 火,但我們(men) 的預算都買(mai) 電視劇了”,衛視的反饋如出一轍。“我也不懂經營,但就像拿著花生、大米(推銷一樣)。你要想辦法說服別人。”於(yu) 是李靜另辟蹊徑,把節目“白送”出去。這樣,電視台可以對外賺三分鍾廣告錢,而李靜隻收取其中30秒的差價(jia) 。一期算下來,李靜能賺1000塊錢到5000塊錢,電視台也可以不出一分錢製作成本,就白賺兩(liang) 分三十秒的廣告費。

  2000年,李靜用這種“雙贏”的簡單公式,把《超級訪問》發行給十幾家電視台,成功收回製作成本。

  2016年,李靜在樂(le) 蜂網經營、節目主持、製作人三者之間不斷切換身份,忙到體(ti) 力透支;戴軍(jun) 也有不少通告在身,兩(liang) 人很難湊在一起。但另一方麵,內(nei) 容市場風向正在改變,大型綜藝開始盛行,藝人檔期也越來越不好約,小成本製作的訪談節目隻能在夾縫中求生存。“《超級訪問》做的時間也比較長了,就停了。”

  機遇

  信息真假難辨,給觀眾(zhong) 用心感受的場合

  當年,《超級訪問》最受觀眾(zhong) 歡迎的環節是“獨家外采”。李靜推陳出新,邀請明星的親(qin) 朋好友在場外“投訴”,意在用調侃的方式把明星真實模樣展現給觀眾(zhong) 。而後,不少綜藝節目紛紛效仿,從(cong) 而形成明星訪談最被期待的模式之一。但隨著微博、短視頻的廣泛應用,明星與(yu) 外界實現了即時溝通。很多藝人恨不得從(cong) 早上一起床,就開始匯報自己一天的行程。訪談節目的稀缺性和神秘感,正在隨著媒體(ti) 多元化,以及明星曝光需求的增加而快速消弭。

  觀眾(zhong) 的窺私欲望也日益提升。他們(men) 寄希望於(yu) 訪談節目能更加“深入”。“但你深入到什麽(me) 地步才叫深度?你能問出他存折有多少錢嗎?如果你自以為(wei) 很深度,但又沒那麽(me) 深,大家就會(hui) 覺得,我還不如看自媒體(ti) 寫(xie) 的稿子過癮呢。”

  李靜反複思考、摸索著訪談節目在當下時代的價(jia) 值:你應該展示什麽(me) 給觀眾(zhong) ?實際上,信息爆炸的反麵,也是大眾(zhong) 對於(yu) 以假亂(luan) 真的困惑——自媒體(ti) 、微博裏的明星,到底是不是真實的?反之,當藝人發現自己被輿論誤解,也亟須一個(ge) 鏡頭前的中立話語場,為(wei) 自我進行證偽(wei) 。在李靜看來,這正是訪談節目的新機遇。

  “很多人問過我,你覺得他們(men) 說的話是真的嗎?我會(hui) 回答,我不能確定是真的,但我也不能確定是假的。我要做的是,提出我的問題,讓他們(men) 去回答。我相信現在的觀眾(zhong) 都很聰明,你顧左右而言他,大家能看得出來;如果你很真實,甚至感動了大家,大家也會(hui) 路轉粉。訪談節目實際上是給了觀眾(zhong) 一個(ge) 用心感受的機會(hui) 。”李靜表示。

  未來

  不管有沒有讚助商,有人看就可以一直做下去

  2021年,時隔一年回歸的《非常靜距離》,徹底顛覆傳(chuan) 統訪談節目發行模式,選擇首發於(yu) 短視頻平台。這似乎佐證著訪談於(yu) 主流衛視、一線視頻網站,不再是第一選擇。但李靜認為(wei) 隻要有好內(nei) 容就能吸引觀眾(zhong) ,她始終對訪談節目保有信心。“我們(men) 把主戰場放到新媒體(ti) 上,客戶重視程度才會(hui) 更高。在手段上、心態上與(yu) 時俱進,觀眾(zhong) 在哪裏,我們(men) 的內(nei) 容就輸出到哪裏。我們(men) 采訪的嘉賓也要從(cong) 這個(ge) 時代觀眾(zhong) 感興(xing) 趣的入手。”

  因此,這一季《非常靜距離》走出了熟悉的演播廳,走入日常場景,比如前往張傑的排練場,邀請黃聖依打羽毛球,和玲花品嚐內(nei) 蒙古美食等。這取決(jue) 於(yu) 李靜對當下用戶喜好的觀察。她發現,觀眾(zhong) 似乎越來越沒有耐心看一個(ge) 固定場景的節目,“總是給觀眾(zhong) 一種形式,就會(hui) 審美疲勞。(外景)對我而言是‘不設限’,今天可以一起滑雪,明天可以逛街買(mai) 菜,可以把訪談放在很有意思的場景裏。”

  對於(yu) 訪談節目是否有一天會(hui) 被市場淘汰的疑問,李靜果斷否認。她認為(wei) ,人類需要情感互動,而訪談為(wei) 大眾(zhong) 創造了可以用心觸達彼此的溝通環境。這也是為(wei) 何很多觀眾(zhong) 看《超級訪問》《非常靜距離》時,不知不覺就哭了。主持人和受訪對象彼此輸出心態、認知,以及對生活的感悟,可以在一定程度撫平大眾(zhong) 困惑。

  在我們(men) 這一行,大家都想要好的收視率,誰紅采訪誰。但是我們(men) 團隊不會(hui) 因為(wei) 一個(ge) 人沒那麽(me) 紅了,就置之不理。藝人A因為(wei) 某熱播劇最忙的時候,我們(men) 覺得肯定約不來了,但他要參加。因為(wei) 很多年前他最難的時候,我們(men) 的節目給了他一個(ge) 中立的表達機會(hui) 。還有一個(ge) 藝人當年拍了一個(ge) 小眾(zhong) 電影,票房不太好,很需要宣傳(chuan) ,TA打電話給很多媒體(ti) 都被拒絕了,隻有我們(men) 節目答應了。來我們(men) 節目的藝人,我們(men) 不會(hui) (開始)答應得好好的,但當你坐下來的時候就問你特別傷(shang) 害性的問題。我覺得《超級訪問》和《非常靜距離》能做這麽(me) 久,一方麵取決(jue) 於(yu) 我們(men) 的堅持,另一方麵,也是過去20年我們(men) 建立了跟藝人和經紀團隊之間的信任和口碑。——李靜

  李靜想象自己到了60歲之後,隻要體(ti) 力允許,也想做六七十歲的觀眾(zhong) 感興(xing) 趣的訪談話題,“比如六七十歲的人如何活出更精彩的人生。”對李靜而言,訪談不隻是工作,而是她對“人”的研究方式。“我熱愛這件事。所以我的訪談節目(不管)未來有沒有讚助商,隻要有人願意看,我就可以一直輸出,隻是受眾(zhong) 可能會(hui) 發生變化。我也可以很任性,用我過去奮鬥的這一切,讓節目生存下去。”

  新京報資深記者 張赫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