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探墓”博主被舉報 媒體:查處結果要“看得見”

發布時間:2022-03-14 15:31:00來源: 檢察日報

  博主探墓,查處結果要“看得見”

  柴春元

  日前,一位某平台博主被網友舉(ju) 報發布有關(guan) “探墓”的違法活動信息。隨後,被舉(ju) 報者在微博回應稱,願意回應質疑,還稱會(hui) 去當地派出所說明情況。此外,由於(yu) 這位博主多次出現在山東(dong) 部分地市進行“探墓”活動,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文保處也已經從(cong) 各個(ge) 平台接到網友的舉(ju) 報,目前正在針對此事進行調查(3月12日觀察者網消息)。

  流量催生下的各種直播、發布亂(luan) 象,近年來幾乎讓人目不暇接:因直播救災過程而幹擾救災秩序者有之,因圍觀奧運健兒(er) 老家而幹擾他人正常生活者有之,現在,通過“探墓”打擾逝者安寧乃至涉嫌破壞文保秩序者也出現了。人們(men) 不禁要問,網上博取流量的底線到底在哪兒(er) ?究竟該如何予以有效規製?此次“探墓”博主被舉(ju) 報,或許可以為(wei) 治理此類行為(wei) 提供一些新的啟示。

  盜墓小說流行,考古專(zhuan) 業(ye) 走熱,這些都是近年來值得關(guan) 注的新現象。這裏麵有獵奇的心理驅動,也有傳(chuan) 統文化的魅力吸引。有關(guan) 注就有流量,瀏覽當前一些平台,不少人發視頻引網友遊覽名勝古跡(陵墓為(wei) 主),也有人現場直播文物考古過程,當然也包括這位被舉(ju) 報的“探墓”博主。以上行為(wei) 是否合法,都是相當專(zhuan) 業(ye) 的問題。如果利用此次舉(ju) 報事件的查處結果,厘清相關(guan) 法律界限,不但可以規範、提醒網上行為(wei) ,也更便於(yu) 平台有的放矢地加強管理。

  具體(ti) 到這位被舉(ju) 報博主,目前看至少有兩(liang) 個(ge) 問題需要澄清:一是其“探墓”行為(wei) 是否違反了相關(guan) 文物保護和旅遊方麵的規定,二是“探墓”過程有無造成文物損毀的結果。據報道,這位博主曾多次分享“探墓”之行,地點包括“鄒城明代郡王墓”“山西楊慥墓”“魯懷王墓”。在這些地方,有男子順著梯子、沿洞而下的場景,也有男子拿著手電筒坐在墓穴中,身邊散落著不少墓磚的場景。

  對此,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文保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調查過程需要一定時間,不能僅(jin) 依據網上圖片對涉事人員進行處理。應該說,這一答複是審慎負責的。其一,這些行為(wei) 涉及很專(zhuan) 業(ye) 的文保、旅遊等方麵的法律法規,需要準確查找和適用;其二,該博主的具體(ti) 行為(wei) 及其實際危害程度如何,也有待調查清楚,具體(ti) 問題具體(ti) 分析;其三,該案舉(ju) 報人稱,“魯懷王墓”屬於(yu) 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網友可以自由進入,這也暴露出當地在文物保護方麵存在漏洞,期待這一問題能引起當地有關(guan) 部門重視。

  據悉,目前被舉(ju) 報博主疑似已注銷賬號,或許他已意識到“探墓”行為(wei) 的不當。但是,希望此事的處理不要因當事人注銷賬號而“偃旗息鼓”。早在2017年,中辦、國辦就印發了《關(guan) 於(yu) 實行國家機關(guan) “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製的意見》。要知道,查清問題不僅(jin) 是為(wei) 了處罰違法行為(wei) ,通過個(ge) 案處理厘清法律邊界,堵塞管理漏洞,進而推進社會(hui) 管理,增強公民守法意識,或許有著更深遠的意義(yi) 。

  期待這次事件的處理結果能及早作出並被廣而告之,讓大家都“看得見”。因為(wei) 對於(yu) 普通人來說,這個(ge) 領域很陌生,也很“吸睛”。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