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國內

反催收中介亂象待治理

發布時間:2022-03-15 14:19:00來源: 經濟日報

  從(cong) 欠款人角度看,通過反催收中介逃避處罰的行為(wei) ,無異於(yu) 飲鴆止渴;從(cong) 銀行角度看,反催收中介得以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銀行等金融機構存在不規範催收現象。

  一段時間以來,以“信用卡逾期管理”為(wei) 名義(yi) 的反催收中介有些“活躍”,他們(men) 遊走在各大搜索引擎和社交平台,通過偽(wei) 造虛假證明材料等方式,幫助欠款人逃避銀行貸款或信用卡逾期處罰,形成黑灰產(chan) 鏈條,幹擾了正常的金融市場秩序,需引起有關(guan) 方麵注意。

  根據有關(guan) 報道,反催收中介一般通過偽(wei) 造殘疾、涉刑、疫情隔離等虛假材料,向銀行申請還款延期,收取逾期客戶較高數額的“傭(yong) 金”;如果申請不通過,這些黑中介還有可能把虛假材料作為(wei) 證據,對客戶實施反向敲詐。某些反催收中介已實現“流程化、產(chan) 業(ye) 化、公司化”運作,相關(guan) 業(ye) 務人員往往會(hui) 組建貸款業(ye) 務交流群和反催收群,邀請所謂的“債(zhai) 務管理和谘詢專(zhuan) 家”給欠款者“支招”。有些中介公司還專(zhuan) 門設置風險控製、法律谘詢等部門,假冒律師為(wei) 欠款者修複征信,帶有較強的隱蔽性,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黑灰產(chan) 業(ye) 鏈。教唆欠款人偽(wei) 造虛假材料的行為(wei) ,已經構成金融詐騙,不僅(jin) 幹擾了銀行的貸款管理業(ye) 務,使得銀行資產(chan) 承壓、收入減少,也破壞了公平公正的社會(hui) 信用體(ti) 係建設,影響極為(wei) 惡劣。

  從(cong) 欠款人角度看,通過反催收中介逃避處罰的行為(wei) ,無異於(yu) 飲鴆止渴。在金融借貸關(guan) 係中,按照約定,還款是借款人應盡的義(yi) 務。經借款人申請,如果銀行同意調整還款方式或者延期還款,實際上是雙方協商一致對原有契約進行變更。借款人利用虛假證明騙取變更屬於(yu) 金融欺詐行為(wei) ,一旦核實清楚,會(hui) 被認定無效,欠款人還要承擔相應法律責任。

  在這個(ge) 黑灰產(chan) 鏈條上,欠款人法律意識淡薄,心存僥(jiao) 幸,屬於(yu) 惡意逃廢債(zhai) 行為(wei) 。欠款人的個(ge) 人信息提供給黑中介,本身也存在較大風險,隨時可能被不法分子用於(yu) 詐騙、洗錢、非法集資等違法犯罪活動。

  也要看到,銀行反催收中介得以存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銀行等金融機構存在的不規範催收現象。現實中,個(ge) 別銀行將催收業(ye) 務外包,在催收過程中存在言語和程序上的失當行為(wei) ,反催收中介正是從(cong) 中嗅到商機。有專(zhuan) 家指出,我國催收行業(ye) 目前存在法律依據不足、缺乏指導監管、行業(ye) 自律不足等頑疾,反催收亂(luan) 象屢禁不止與(yu) 此不無關(guan) 係。

  誠信還款,文明履約,是應有之義(yi) 。欠款人應該清楚,即便是維權,也應該合法合規。幻想通過反催收中介逃避責任,到頭來隻能害人害己,甚至陷入違法犯罪的泥潭。(郭存舉(ju) )

(責編: 陳濛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